首页 百科知识 透明性与玻璃

透明性与玻璃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透明性的追求几乎贯穿了整个西方建筑史。并且,材质的透明性也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建筑的“轻”与“重”的不同感受。在满足“轻”的意向这一目标上,可以说,材料的透明性扮演了和白墙类似的角色。因此,无论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还是从卫生生活追求以及对于建筑中“轻”的质素的实现,透明性与白墙这两种意义上材质的隐匿事实上起着类似的作用,反映着相似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第一节 透明性与玻璃

对于透明性的追求几乎贯穿了整个西方建筑史。1914年,德国诗人保罗·希尔巴特这样描述了透明的生活及其意义:“人们更多地生活于封闭的房间中,它们构成了我们的环境,而我们的文化正是孕育于这一环境。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化正是建筑的产物。要想我们的文化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那么无论愿意与否,我们的建筑都必须改变。这一点只有在去除了作为生活居所的房间的封闭性特质时方才可能。引入玻璃建筑是做到这一点的唯一办法,因为玻璃建筑不是通过一个个独立的窗户,而是通过每一片可能的墙,一种完全由玻璃——彩色的玻璃——做成的墙,来引入阳光、月光和星光。经由这一方式创造的环境,必将给我们带来一种新的文化。”(2)

就这一点来说,它似乎与早期现代建筑中的白墙有着某种相似的意识形态追求。它们共同暗含了对于政治民主的渴望,对于专制体制的憎恶;对于真实与诚实的颂扬,和对于虚假与伪善的道德摒弃;对于清洁与透明的热爱,和对于肮脏与遮蔽的憎恶。路德维希·希尔伯施默在他1929年的《玻璃建筑》中便认为,建筑中对于玻璃的使用进一步满足了对于卫生的需求。并且,材质的透明性也直接影响了人们对于建筑的“轻”与“重”的不同感受。现代建筑在结构技术的鼓舞下,常常勃发出一种克服重力的热望,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在底层架空造成轻的效果以外,更是以纯白的外表进一步加强了这一幻象。在满足“轻”的意向这一目标上,可以说,材料的透明性扮演了和白墙类似的角色。

因此,无论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还是从卫生生活追求以及对于建筑中“轻”的质素的实现,透明性与白墙这两种意义上材质的隐匿事实上起着类似的作用,反映着相似的文化和社会背景。而如果说白墙仅仅是以一种隐喻的方式表达了这一理想,玻璃的透明性则以一种最为直接的方式传达了新社会嘹亮的诉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