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材料的隐匿

材料的隐匿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一研究所界定的不透明材料的隐匿与显现的三层含义上,早期的白色现代建筑以及后来的“纽约五”的实践,通过白墙的应用,可以认为是最为极端也最为彻底的对于材料的隐匿。去除材料性的白墙,同时满足了对于建筑形式的感性和知性的双重层面的追求。

第四章 材料的隐匿

在这一研究所界定的不透明材料的隐匿与显现的三层含义上,早期的白色现代建筑以及后来的“纽约五”的实践,通过白墙的应用,可以认为是最为极端也最为彻底的对于材料的隐匿。

首先,在建造方式上,表层的白色粉刷遮蔽了内部真正的材料,因而从对于结构真实性和清晰性的表达来看,这构成了第一层次上材料的隐匿;其次,与其他质感丰富之材料相比,光滑的白色粉刷就质感与色彩来说都呈现一种隐匿的特征,这是它第二层次的含义;最后,就材料的多重性和单一性来看,这一层薄薄的白色覆盖了建筑的全部与内外,从而放弃了最后一点点的显现。也因为这些特征,本章事实上以白墙为中心来展开对于材料隐匿的思考,并呈现隐匿这一态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就隐匿的第二层含义而言,并非是说白色粉刷不具有自身的触觉和视觉特征。相反,任何一种材料都有其特定的表面属性,当然也包括白色粉刷。在江南乡村的黛瓦白墙、绿树碧水之间,白墙便以其质感和颜色参与了如诗“画卷”的构成,“显现”了自身独特的感性特质。这种材料意义上的参与,关键在于白墙与其他色彩(材料)的区分,也是在这种差异中,它显现出作为一种材料和色彩的独特性。与此不同的是,早期白色派现代建筑以及“纽约五”的实践中,几乎不存在材料的区分——即便偶有所见,也是为了强化建筑的形式和空间的抽象关系,而不是参与感性化“景致”的构成。把白墙视作对于材料的隐匿,还在于我们考察白色粉刷的兴趣并非在其作为一种饰面材料的特殊性,而是在于它在现当代建筑中反映了一种对于建筑中“材料性”的隐匿以及由此而来的独特建筑品质。因此,把白色粉刷定义为对于材料的隐匿一方面有着特定的指谓——以20世纪20年代的白色建筑和后来的“纽约五”为代表,另一方面它并且也为着特定的目的——对于建筑中材料因素的压抑(suppression)以突出其空间和形式的抽象品质。

早期现代建筑中对于白墙的迷恋,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建筑师们意识形态上的乐观态度,对于内外之间新的和谐与统一的热望和对于再次达致“透明”生活的憧憬。在意识形态之外,就建筑学自身而言,这一时期勃发的对于抽象空间与抽象形式的追求,也内在地要求对于视觉性的颂扬和对于感官性的贬抑,从而富于质感的材料也成了另一意义上的装饰而被去除。去除材料性的白墙,同时满足了对于建筑形式的感性和知性的双重层面的追求。

本章将以柯布西耶以及受到其深刻影响的一批建筑师或是学派的作品与思想为主要考察对象,来阐述作为材料的隐匿的极端表现形式——白墙——的建造和空间特质。其中,第一节具体考察早期现代建筑的白墙所具有的表面属性和建造内涵;第二节将进一步延伸至对于“纽约五”的讨论,探究白墙的形式和空间意义,并在材料、形式、空间的相互作用中来揭示这一现象的知性(intellectual)内涵;第三节则从空间的动观和静观两个角度出发,对柯布西耶的“漫步空间”和“空间透明性”进行阐述,研究它们与材料的隐匿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一节,则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对当代建筑和当代建筑师展开考察,来讨论对于材料的隐匿以及通过这种“放弃”而凸显出来的其他建筑品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