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材料的本性由人工来揭示

材料的本性由人工来揭示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维特鲁威首先便区分了材料的基本属性和次要属性。在这些关于材料的论述中,维特鲁威把制作的工艺以及制作的时机看作是与材料的性质不可分离的要素。此外,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事实上正是构成材料本性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因此,制作(工艺)无论是对于材料本性的达成还是人对材料本性的认识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以说,材料的本性正是由一个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中的制作习惯来揭示的。

二、材料的本性由人工来揭示

1.维特鲁威——人力之于材料本性的不可分离

在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中,几乎没有所谓的关于材料的“理论”或是思辨,而只是记述了有关材料制作和使用的一些经验性和技术性的要素,却没有触及前述关于本性这个真正困难的问题。不过,在第二书对于砖、砂、石、木等具体材料进行论述前,他还是简要地提及了古希腊哲学家们对于这一问题的认识,只是并没有对它们进行深入的论述,而只是说泰勒斯、赫拉克勒斯、德谟克里特、毕达哥拉斯等在“事物的本性(the nature of things)”这一问题上观点各不相同。

维特鲁威首先便区分了材料的基本属性和次要属性。在这一点上,他显然深受卢克来修(Lucretius)的影响。卢克来修区分了基本的和次要的属性,他把自然界分成两个部分,即实体的(physical matter)和虚空的(vacuity),接下来卢克来修又论述了“事物的属性”(properties of things),并把属性与那些偶然表现出的特征相区分,认为前者是那些与事物不可分离的属性,是定义物之为物而非他物的本质属性。卢克来修的观念极大地影响了维特鲁威对于材料“本性”的认识,从而有了他关于材料第一、第二性的论述。

在这些关于材料的论述中,维特鲁威把制作的工艺以及制作的时机看作是与材料的性质不可分离的要素。即使在同一种材料中,不同的生产和制作过程也导致不同的结果,材料的本性事实上恰恰部分地取决于其制作技术。而对于材料本性的认识也与对于材料制作技术的了解不可分离,事实上这种认识唯有经由一种人工手段(art)方才能够获得(6)。此外,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事实上正是构成材料本性的不可或缺的要素。比如木材的砍伐时间、生长地点、季节气候等。因此,制作(工艺)无论是对于材料本性的达成还是人对材料本性的认识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以自然材料为考察对象时,制作与工艺(fabrica)以及其他如气候条件等,只是作为偶然因素对材料的本性具有或是产生一种干扰作用。然而,对于那种完全是人工制作的材料(artificial material)来说,此时,它的本性事实上根本就是由制作过程来决定的。如果说对于自然材料,本性是经由人力来“理解”的话,那么,对于人工(工业)材料,其本性则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是由人力来“创造”了。

归根结底,建筑中的材料都是经过处理的物质,而没有哪种纯粹天然的物质。因此,对于材料本性的认识便成为一种手工的或者至少是某种身体性的知觉和领悟。而所有这些都意味着那种物质主义(materialist)的纯粹客观立场的不合时宜,相反,却强烈地暗示了一种人类学立场的材料观。这也使得维特鲁威关于材料的具体论述(虽然谈不上理论而只是非常侧重于具体做法的技术性论述)与他在第二书开篇处关于材料的第一、第二属性的区分相悖,也构成了维特鲁威第二书中有关材料论述的内在矛盾。

综上所述,那种认为材料中存在一种基本的,也就是自律的、不变的属性的观点现在也就不得不重新加以审视了。这主要是由于两个外在因素的作用而导致:一是为使得材料在建筑中可用而必须以一定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来加以处理,而材料的属性也正是在这种处理中得以显现;二是认知上的比拟性发明(metaphoric invention)——尤其是在现代科学应用之前,对于一种新材料的认识极大地依赖于手工艺人的摸索,而这种摸索不可避免地会参照以往的经验。前者侧重于制作,后者侧重于认知,而两者都说明在建筑学中我们所谓的材料的“本性”,事实上无可避免地都是人力的产物(outcome of human artifice)。

对于这样的一种观点,文艺复兴时期的阿尔伯蒂及后来的波罗米尼分别以他们的著述和实践加以了发展。

2.阿尔伯蒂和波罗米尼——具体时间和地点上的材料本性

与维特鲁威相比较,阿尔伯蒂其实花了更多的篇幅来谈材料问题。他的《建筑十书》中的第三书是关于建筑构件的论述,诸如墙体、屋顶、椽子等,第二书的论述方式则类似于维特鲁威对于材料的分项论述,但是对于加工方式和采伐季节等外力因素对材料的重要性的论述则更为充分。可以说,材料的本性正是由一个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中的制作习惯来揭示的。

在关于石材的论述中,他把墙体分为三个部分,即结构体、填充物和覆面层。虽然他认为墙体的不同部位应该是用不同种类的石材,而加工的难易程度正是决定具体使用何种石材的主要因素,因为它影响到石材的切割、尺寸,以及表面抛光处理后的效果等等。但是在建造材料和构件用途之间,阿尔伯蒂并没有建立一种密切的联系。对罗塞莱宫(Palazzo Rucellai)墙体的分解会发现,外表所见的石块的接缝与实际建造所用的石材之间的连接并不一致(图1-1,图1-2)。这种差异典型地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把建筑作为一门“设计的艺术”(art of design)——而不再首先是一门“建造的艺术”——的认识。

img3

图1-1 阿尔伯蒂的罗塞莱宫外观

img4

图1-2 阿尔伯蒂的“设计”(上图)与“建造”(下图)的不一致

把覆面层独立出来作为墙体构造的一个要素,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做法,它直接导向了阿尔伯蒂对装饰或说饰面的关注。对于这一表层,阿尔伯蒂还强调了它的耐久性,以及对于自然气候的抵御能力。因为材料是一个在时间销蚀中的材料,不论是气候条件还是一些偶然的因素,都会使它不断地变化。

而对于用砖的天才建筑师波罗米尼来说,材料则永远都是与具体位置联系在一起的。这种位置不仅是环境中建筑的具体位置,也是建筑中材料和构件的具体位置。在他的圣玛丽亚教堂(Santa Maria)的加建费里比尼教堂(Casa dei Filippini)中,根据加建部分与原有部分的主次关系,以及加建部分各个部位的相对重要程度,他选用了砖和灰华石的混合,而不是像圣玛丽亚教堂那样全部用灰华石来建造(图1-3,图1-4)。在波罗米尼看来,虽然与砖相比,灰华石硬度更高也更为华贵,但它并不是一种在任何位置为着任何目的都很出色的材料。在对于石材硬度的认识上,他不同于后来启蒙时期那种把它独立出来作为“第一属性”的方法。对于波罗米尼来说,任何关于材料硬度的确定都要置身于具体的位置,考虑到周围的环境,在与其他材料的对比中来表现一种相对的属性。

img5

图1-3 波罗米尼的费里比尼教堂

img6

图1-4 费里比尼教堂砖构与石砌细部

阿尔伯蒂和波罗米尼的思考和实践表明,任何关于材料本性的思考,都必须要考虑到它在时间跨度上的变化,考虑到它的具体位置和与邻近建筑的相对关系。在建筑中,也便没有那种所谓的“自身性质”(things-inthemselves),因为,它总是具体时间和具体地点中的性质。

美国建筑理论家戴维·莱瑟巴罗教授的一段话清晰地表达了这一观点:“显然,这种观点与当下那种认为材料的本性独立于人类活动,因而有一种自足的特质的观点背道而驰。但是,这也正表明对于那种业已不合时宜的自然-人工截然对立的二分法的摒弃,而认为人类活动也理当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不仅如此,这一观点还认为,所谓材料的本性,正是经由人类的活动方才得以形成,并且得以彰显。……因此,假如说本性(nature)指的是独立于人类活动而自足存在的一种属性,那么,我的结论便是:这种本性,在建筑中是不存在的,也根本不可能存在。”(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