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区中的名人

社区中的名人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1946年7月14日下午3时,周恩来飞抵上海后,向联合国和国民党“行政院”的善后救济总署交涉“黄河堵口工程问题”未获结果而返回南京。三天后,他再次飞抵上海,当天下午在周公馆举行记者招待会。中共办事处人员撤离时,周公馆交“民主同盟”代为保管,不久,房屋被国民党上海市政府非法接管,家具陈设全部流失。一次,侵华日军令其为“庆祝大东亚战胜利”而演出,并声称违抗以军法论处。

2.4.4 社区中的名人

社区建成伊始,就深受当时的政界要人、租界西绅、洋行大班、江浙富户的青睐,同时由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也吸引了众多的革命志士,这里也成为近现代革命进步人士聚集和活动的场所。形形色色的名人云集于此,形成这个独特的、文化混杂的社区(15)

1)周公馆(思南路73号)

在幽静的上海思南路上,沿马路东侧的73号(原马斯南路107号),是一幢西班牙式的小楼。弄堂口的篱笆围墙连接着的是黑漆大门,右侧水泥柱上挂着一块木质白漆牌子,上书“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在西大门外的户名牌上,还刻有“Residence of General Zhou En-Lai”(周恩来将军寓邸)的英文字样。

这是一幢三楼一底的楼房,进门就能看见藤箩花架,显得幽静宜人。在绿茵茵的草坪中央,栽有一棵枝叶茂盛的大塔松。每当夏秋季节,周恩来总喜欢在晚饭后踱步到塔松下,坐在藤椅上与工作人员亲切交谈,研究布置工作。

周恩来初来时,卧室安排在一楼会客室的东间。后来工作人员考虑到常有客人来访,周恩来住在下面活动不便,也不够安全,要把他的卧室搬至二楼东南比较宽敞的房间里。这是全幢房屋中设备最齐全的一间,有浴室和阳台。但周恩来却执意要把这个房间让给带家属的同志居住,自己搬到了三楼东面的一间卧室居住和工作。名为三楼,实际上是人们所说的假三层,面南无窗,低矮闷热,光线较暗。这里的陈设也极为简陋,靠南面中间放一张双人床,东面靠窗放一只玻璃面的草绿色写字台。靠门边有只竖式木衣架,还有两只凳子。周恩来随身的行李只有两只小皮箱,生活非常俭朴,日常喜欢穿一套蓝阴丹士林布的学生装,一双青布鞋,往往在接见客人时,才换上西装,常穿的是一套陈旧的灰色派力司西装,外出时戴上咖啡色呢帽。

1946年7月14日下午3时,周恩来飞抵上海后,向联合国和国民党“行政院”的善后救济总署交涉“黄河堵口工程问题”未获结果而返回南京。三天后,他再次飞抵上海,当天下午在周公馆举行记者招待会。到会的100多人把一间不大的客厅挤得水泄不通,许多晚到的记者不得不在门窗外、阳台上站着听讲。这次招待会的讲话,当场由章文晋译成英语,第二天各报纷纷报道,在中外舆论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这两次周恩来来上海,前后在周公馆住了10天。

1946年9月16日下午,周恩来再次抵沪,仍住周公馆,这次时间最长,前后共36天。这期间,他曾在这里单独接见了美国联合社记者,又举行了有70余人参加的中外记者招待会,并接待了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将军。10月17日和19日,他还在周公馆里与国民党政府代表邵力子、吴铁城、雷震和第三方面代表张君励、沈钧儒、黄炎培、章伯钧、罗隆基等非正式交换意见。

与此同时,周恩来对文艺界进步人士也十分关切,曾邀请100多位戏剧、电影界人士到一楼客厅里来座谈,参加座谈的有著名演员周信芳、白扬、丹尼和剧作家于伶、黄佐临、吕复等。

自从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设立后,上海国民党当局就在马路对面的98号(今思南路70号)上海妇孺医院内设立了秘密监视据点,日夜注视周公馆的动态。1946年10月16日这天,周恩来乘坐的小轿车从周公馆开出,国民党特务的汽车立即尾随跟踪,很难摆脱。周恩来当机立断,嘱司机绕道返抵周公馆门口突然刹车,车刚停稳,周恩来就跳出车门,大步走近后面尾随的小车,厉声喝问:“我是周恩来,为什么要跟踪我的车子,是谁叫你们跟踪的?”并要他们出示证件。面对突如其来的发问,那些特务发懵了,只好说是卢家湾的警察前来“保护”的。周恩来挥挥手:“你们回去吧!我要打电话给你们吴国帧,我们还在谈判,我又不走,为什么要跟踪我?”随即亲自打电话责问吴国帧,对方尴尬地推说不知道。不过,从此以后,特务们再也不敢公开跟踪周恩来的车了。

中共办事处人员撤离时,周公馆交“民主同盟”代为保管,不久,房屋被国民党上海市政府非法接管,家具陈设全部流失。现在,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旧址内家具陈设均为复制品。周恩来当年在这里使用的小轿车,现存放在南京梅园新村纪念馆。

2)梅兰芳寓所(思南路87号)

梅兰芳(1894-1961年)名澜,字畹华,别署缀玉轩主人,艺名兰芳,江苏泰州人,生于北京,京剧表演艺术家,寓居马斯南路121号(今思南路87号),斋名梅华书屋

“八载留须罢歌舞,坚贞几辈出伶官。轻裘典去休相虑,傲骨从来耐岁寒。”著名剧作家田汉所作的这首《梅兰芳纪事诗》里,囊括了有关梅兰芳蓄须明志的一段动人故事。

民国26年(1937年)11月上海沦陷,侵华日军让梅兰芳上电台播唱,梅兰芳避走香港。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失陷,梅兰芳蓄唇须,返沪谢客。民国31年底,汪伪政府头目褚民谊要其率团赴南京、长春和日本东京演出,梅兰芳以嗓音退化久不登台辞却,并举须为证。在褚民谊再三强迫下,梅兰芳避居园艺家黄岳渊农场。一次,侵华日军令其为“庆祝大东亚战胜利”而演出,并声称违抗以军法论处。梅兰芳不惜连注三针伤寒疫苗,引发高烧,经日军医验证才免。其时梅兰芳经济窘迫,虽尽其积蓄和字画笔润,变卖北平无量大人胡同住宅,仍无法维持戏班成员和一家生活,不得不靠典质和向故旧借贷度日。一年除夕,梅兰芳见岳母寻一古瓷碗使用,即说:“老太太,别找了,早就拿它换米了。”多家戏院知其艰难,邀其演出,更有汉奸以“只要登台,百根金条马上送到府上”为诱,均坚不移志,于深夜却自拉京胡,研究唱腔,严格锻炼,保持体型。梅兰芳曾在《达摩面壁图》上题“穴居面壁,不畏魍魉,破壁飞去,一苇横江”。民国39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当天,即剃去唇须。10月10日,登台兰心大戏院,演出《刺虎》。

3)柳亚子寓所(复兴中路517号)

民国25-29年近代民主革命家、南社创办人、诗人柳亚子寓此。民国26年11月后,租界沦为“孤岛”,因目睹国土沦丧,遂命寓所为“活埋庵”。法式花园小洋房,二楼大客厅,三楼起居兼工作室。二楼除有阶梯与底楼相通外,另有阶梯通室外。柳亚子居此期间,与廖仲恺夫人何香凝时有往来,从事抗日救国运动,并在此完成南社史料编纂,撰述《南社纪略》,完成手抄本《曼殊余集》以及《南明史纲》四卷,《南明日历表》一卷。在钱杏村、郑振铎等人帮助下,完成有关南明的一些研究文章。离沪前,完成《柳亚子(自撰)年谱》。在中共地下党员张琼力劝下,民国29年12月13日,偕同夫人郑佩宜、次女柳无垢乘船赴香港。抗战胜利后,柳亚子返居此所,多次应邀往思南路中共代表团驻沪办事处,为国共两党和平谈判奔走。民国36年10月18日,再次流亡香港。旧址今为民宅。

4)薛笃弼寓所(思南路61号)

薛笃弼早年受孙中山的影响,参加辛亥革命,以后曾任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卫生部长、水利部长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等要职。如今的上海思南路61号(原马斯南路95号)就是薛笃弼故居[23]

在思南路近复兴中路的一条弄堂深处,有一幢法式风格的独立式三层花园洋房,住宅建筑面积与花园面积相仿,约有四五百平方米,花园里植有广玉兰、棕榈等树木,尤其是3棵高大的广玉兰,占据了花园的一大片空间。1933年,薛笃弼辞去南京政府的职务,到上海做律师。一时,各公司企业纷纷聘请他担任法律顾问。大约在1935年,薛氏买进了这幢住宅(买时为旅馆,作为旧房子以较低价买进)。当时,整幢房子的家具和摆设简朴、大方,没有丝毫的豪华、奢侈气氛,这与薛笃弼一生为官清廉是一脉相承的。据他的女儿薛淑俭回忆,当蒋冯合作时,薛笃弼在南京政府中担任部长,但他没有官架子,一向与部下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用餐时,与下属职员们同样饭菜,同桌吃饭,没有什么小灶伙食。那时,家里的陈设也很简单,家具都是借用部里的。女儿晚上就睡在一张行军床上。而且,薛笃弼无论在北京或南京任要职时,总是乘一辆旧汽车,还不允许家属乘坐,女儿随母亲外出购物,总是步行或乘人力车

当时,房子的一楼除了工作人员及仆人的房间外,还有一间简朴的小会客室。二楼的中间是会客室,朝北是饭厅,朝南是办公室。三楼有朝南、朝北、朝东3套卧房。薛笃弼非常孝顺父母,照顾家属,自从买进这幢住宅后,自己一直住在三楼朝北的一套房间内(房内始终只有几件不成套的简朴的旧家具),他将朝南和朝东的房间先后让其父母亲和弟弟居住,朝南的阳台曾让侄孙薛家驹、薛家骥兄弟居住。

薛笃弼来沪当律师后,不畏权势,主持正义,维护弱者的权利,保障公民权利,并始终提倡国货,为爱国的工商界人士仗义执言。上海沦为孤岛后,薛笃弼不愿附逆当汉奸,于是改名换姓,装扮成商人秘密离开上海,辗转到了重庆。

1949年3月间,李宗仁曾专程到马斯南路95号薛笃弼私宅来看望薛,拟邀他出任“行政院”副院长,但薛笃弼以厌倦政务为由,予以婉辞。不久,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南京,上海告急,国民党政府官员纷纷撤离。当时,陈诚曾亲自来薛家邀请薛笃弼全家去台湾,薛又以要奉养年老体弱的双亲为由,婉言拒绝。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薛笃弼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常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