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名人隐私满天飞

名人隐私满天飞

时间:2022-04-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名人隐私满天飞今天,在媒体上“娱乐新闻”已有了专栏、专版,名人隐私占了极大的比重。影、视、歌及文化界名人成为记者追逐的重点,名人的绯闻层出不穷,名人的生活事无巨细沸沸扬扬。生活受到侵扰,名誉被贬损,事业遇波折,当名人真累。如此一来,记者紧盯名人不放的采访与报道使隐私公开面扩大了,隐私再也不为“私”,而是为“公”了。因此,隐私采访报道更是没有什么边界了。

一、名人隐私满天飞

今天,在媒体上“娱乐新闻”已有了专栏、专版,名人隐私占了极大的比重。影、视、歌及文化界名人成为记者追逐的重点,名人的绯闻层出不穷,名人的生活事无巨细沸沸扬扬。为了采访到名人,不少记者当起侦探和特工,秘密跟踪名人,哪怕他们去了卫生间,只要认为需要也不放过。名人婚恋是重点,名人生儿育女和生死荣辱也成大事,名人几乎处于记者的透明灯下而无所遁形。记者的韧性、耐力和能力也非常惊人,信奉西方的“当别人把你从门里赶出来时,你要从窗子上爬进去”观点,对名人生活的采访锲而不舍,令今天的名人对之又爱又恨。爱的是自己的成名得之于记者的关照和青睐,使自己依靠记者的推举而迅速成名,大红大紫;恨的是在成名之后又感到名人很累,就在于本不需要太多关照的愿望多半落空,记者依然盯住自己不放。不仅事业领域记者所关注,而且自己家庭、情感生活也是记者所感兴趣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记者拿去为其所用。生活受到侵扰,名誉被贬损,事业遇波折,当名人真累。有的可能被记者逼得手足无措,有的则可能失去理智,在一些正常场合下会做出不够理性的举动,这既是名人脾气大的外露,也是隐私被揭露后的一种发泄。

名人向记者、媒体发泄,这种事件近来屡见不鲜,也可看出记者与名人之间存在蜜月关系的另一面: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难以了断,成为一对冤家。其中比较典型的有某著名导演在新闻发布会上大骂记者,某著名歌星大闹《新京报》。

记者与名人之间的纠葛并不能以名人的发飙而了结,反而因其如此失态成为记者们热衷于报道的猛料。无处不在的摄影、摄像器材,足以使名人的一言一行逃不掉记录,更何况这样异乎寻常的举动呢?如此一来,记者紧盯名人不放的采访与报道使隐私公开面扩大了,隐私再也不为“私”,而是为“公”了。因此,隐私采访报道更是没有什么边界了。近来,名人有不堪此种压力而起诉记者和媒体的,但起诉的结果,必然成为新一轮的采访报道热点,使名人的知名度更高,或许记者和媒体败诉,但是即使败诉了记者的采访素材却大大扩充了。名人成为受害者,名人无法保留自己免受打扰的权利了,这是记者无处不在、“无微不至”关注的结果。

对于记者这种做法,社会批评之声也不绝于耳,但记者并没有为之有所退缩,而是更加用功地揭开隐私,似乎记者多靠隐私这道甜点为受众所青睐。为着所谓满足受众的不良趣味拼命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也是有违正常伦理的,这一点记者应当很清楚。但是出于功利,出于所谓需要,就不惜牺牲名人的生活,破坏正常的伦理底线,公然张扬一种本属于私密的空间形态,使受众为之兴奋、着迷,使社会风气下滑。也就是不断地打破顾忌,敢于把令人害羞的事情公之于众,使人们经受一番番道德的冲击,慢慢习惯于接受,最后会走向模仿,所谓一报还一报,竞相揭短,道德滑坡就在这种无形的心理意识趋势下日复一日加深,直至不可救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