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设计史与科技史

设计史与科技史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强调设计史对于传统造物的重视,不是仅仅将眼光投向装饰和器物的审美,就会发现设计史的对象与科技史的范围有着诸多的重合。设计史与科技史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一个必须要小心甄别的问题。设计史与工艺史的区别重点,除了形式的审美活动等外,还涉及技术、材料、工具问题。因此,设计史虽然与科技史在内容上有重合,但设计史从着眼点上却与科技史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设计的特性决定的。

3.设计史与科技

强调设计史对于传统造物的重视,不是仅仅将眼光投向装饰和器物的审美,就会发现设计史的对象与科技史的范围有着诸多的重合。设计史与科技史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关系,这是一个必须要小心甄别的问题。

设计史与工艺史的区别重点,除了形式的审美活动等外,还涉及技术、材料、工具问题。造物作为人类生存能力的延续,从本质上来说是人和工具的关系,是人类在和自然相处中如何把握自己的技术问题,设计史中艺术因素的分析也可归结到这一点上,因此实际上设计史比工艺美术更接近技术哲学。如果抽象地研究设计之美或生活之美,研究那些从技术中游离出来的美的因素,离开因技术而来的功能审美因素,设计史将会是空洞的。在设计史中技术与艺术是这样密不可分,以至从技术发明一开始的样式考虑、材料的选择等,就已包含有设计艺术的因素。美学家李泽厚近年一再坚持一种“实践”的观点,认为逻辑或语言的深层结构、人类智力的生理形式也是实践的产物,使“实践”具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在于人的制造工具,即技术活动。李泽厚说:“工具的出现突破了生物种族的局限,”使用工具的活动“开始对现实世界造成极为多样而广泛的客观因果联系,这是任何本能动作所完全不能比拟的。”(1)在这里,工具已不仅是满足生物的需要,它在原始人类中形成一种新的关系,即把一种天然的“需要—需要对象”的关系转换成一种“需要—工具—需要对象”的关系,这时候,工具实际上就成为一种中介,它改变了原始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工具系统成为多种多样,偶然不常的自然物和原始人类发生关系的稳定的有规律的转换结构,工具首先造成了普遍性。”(2)李泽厚认为这种以工具为中介的劳动,成为其他生物种类所不可能获有的超生物的经验,它是一种动作思维,而且是真正思维[语言思维]的基础。由于原始社会中工具成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制造工具也由偶然变成有目的的活动,这就使人在心理上开始了与动物的疏离。工具作为人类特有的目的表象“正是主体的人在客观实践上与动物相区别的心理对应物。”(3)

从以上的叙述里,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①因为工具在人类历史中的演进与作为主体的人的关系,它与设计史产生着本质的联系;②将工具广义为技术、技艺,因为从本质上来说,它们是一体的。在整个20世纪的西方思想界,文化危机的观念被提出来加以讨论的呼声愈来愈烈,这种危机很明显是由技术进步引起的,是技术向原先不属于它支配的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张引起的,这种“文化和劳动的人道内容的普遍危机”观点反过来证明了作为具有生活特征的设计史,如果仅仅谈造物的审美和装饰,将无法揭示设计的真正内涵。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曾在《爱弥儿》中说:工艺的功用最大,从视觉、触觉、听觉和语言四者合力从事自我活动,由此可以得到“自然”的发展,获得事物的直观,确定知识和陶冶道德的基础。他认为工艺是人的身体活动与内心体验的结合,是人类职业中最古老最正直的教育方法。(4)卢梭在这里将人的身体活动与内心体验相联系,正是设计史对于对象的观察重点。

因此,设计史虽然与科技史在内容上有重合,但设计史从着眼点上却与科技史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设计的特性决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