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拟建项目的工程造价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生产工艺的选定、设备选用等,对工程造价的高低有着直接、重大影响。因此,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应加强以下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因素的管理,为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管理打下基础。建设地区选择得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不仅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还影响到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成本。

二、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各项技术经济决策,对拟建项目的工程造价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生产工艺的选定、设备选用等,对工程造价的高低有着直接、重大影响。在项目建设各阶段中,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度最高,是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阶段,直接影响着以后各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有效性与科学性。因此,在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应加强以下对工程造价影响较大因素的管理,为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管理打下基础。

(一)项目建设规模的选择

项目建设规模也称生产规模,是指项目设定的正常生产运营年份可能达到的生产或者服务能力。合理项目建设规模要根据市场、技术、资源、资金、环境、技术进步、管理水平、规模经济性等因素来确定。选择建设项目规模时,要考虑以下的制约因素。

1.市场因素

市场因素是制约项目规模的首要因素。拟建项目的市场需求状况是确定项目建设规模的前提。因此,首先应根据市场调查和预测得出的有关产品市场信息来确定项目建设规模。除此之外,还应考虑原材料、能源、人力资源、资金的市场供求状况,这些因素也对项目建设规模的选择起着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

2.技术因素

生产技术决定着主导设备的技术经济参数。先进的生产技术及技术装备是实现项目预期经济效益的物质基础,而技术人员的管理水平则是实现项目预期经济效益的保证。如果与经济规模生产相适应的技术及装备的来源没有保障,或获取技术的成本过高,或技术管理水平跟不上,则不仅预期的规模效益难以实现,而且还会给拟建项目带来生存和发展危机。因此,在研究确定项目建设规模时,应综合考虑拟选技术对应的标准规模、主导设备制造商的水平、技术管理水平等因素。

3.环境因素

项目的建设、生产、经营离不开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在确定项目规模时不仅要考虑可获得的自然环境条件,还要考虑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技术经济政策等政策因素,以及国家、地区、行业制定的生产经济规模标准。为了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国家对部分行业的新建规模作了下限规定,在选择拟建项目规模时应遵照执行,并尽可能地使项目达到或接近经济规模,以提高项目的市场竞争能力。

(二)生产技术方案的选择

生产技术方案的选择主要包括生产工艺方案和设备的选用两方面。

1.生产工艺方案的选择

生产工艺方案选择的标准主要有先进适用和经济合理两项。

(1)先进适用。先进适用是评定工艺方案的最基本标准。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决定项目的市场竞争力,因而在选择工艺方案时,首先要满足工艺技术的先进性。但是不能只强调工艺的先进性而忽视其适用性。就引进技术而言,世界上最先进的工艺,往往因为对原材料的要求比较高、国内设备不配套或技术不容易掌握等原因而不适合我国的实际需要。因此,拟采用的工艺技术应与我国的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管理水平相适应,还应与项目建设规模、产品方案相适应。

(2)经济合理。经济合理是指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能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不同的技术方案的技术报价、原材料消耗量、能源消耗量、劳动力需要量和投资额等各不相同,产品质量和单位产品成本等也不同,因而应计算、分析、比较各方案的各项财务指标,进行综合比较分析,选出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工艺方案。

2.主要设备的选择

设备的选择是根据工艺方案的要求以及经济技术比较分析而选定的,在选择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尽量选用国产设备。凡国内能够制造,并能保证质量、数量和按期供货的设备,或者进口一些技术资料就能仿制的设备,原则上必须国内生产,不必从国外进口;凡只进口关键设备就能同国产设备配套使用的,就不必进口成套设备。

(2)要注意引进设备的衔接配套问题。有时一个项目从国外引进设备时,由于考虑各设备制造商的技术特长及价格问题,可能分别向几家制造商购买不同的设备,这时,就必须考虑各厂商所提供设备之间技术、效率等衔接配套问题。为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在引进设备时,最好采用总承包采购方式,让总承包商负责协调解决设备的技术衔接配套问题。还有些项目,一部分为进口设备,另一部分为国产设备,这时就要考虑进口设备与国产设备之间的衔接配套问题。对于技术改造项目,要考虑进口设备与原有设备、厂房之间的配套问题。

(3)要注意进口设备所需的原材料、备品备件的供应及维修问题。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避免进口主要原材料需要进口的设备。在备品备件的供应方面,随机供应的备品备件数量有限,有些备品备件在厂家输出技术或设备之后不久就被淘汰,因此,在选择进口设备时就要注意备品备件的供应时间、国内的研发及生产能力、价格问题。另外,在进口设备时,还要注意设备的维修技术学习和维修费用问题,以保证设备在寿命期内能正常运行,同时尽可能降低维修费用。

(三)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的选择

一般情况下,确定某个建设项目的具体地址(或厂址),需要经过建设地区选择和建设地点选择(厂址选择)这样两个不同层次的选择。建设地区选择是指拟建项目适宜投资在哪个地区的选择;建设地点选择是指对项目具体坐落位置的选择。

1.建设地区的选择

建设地区选择得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不仅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还影响到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成本。因此,建设地区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制约,遵循以下三原则。

(1)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国家工业布局总体规划和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

(2)靠近原材料、能源提供地和市场。满足这一要求,在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以避免原料、燃料和产品的长期远途运输,减少费用,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并且缩短流通时间,加快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对于大量消耗原材料项目,如农产品、矿产品的初步加工项目,应尽可能靠近原料产地,以减少原材料长途运输的损耗和费用;对于能耗高的项目,如电解铝厂,应尽量靠近电厂,以取得廉价电能和减少电能运输损失所获得的利益;而对于技术密集型的建设项目,其选址宜在大中城市,以充分利用大中城市工业和科学技术力量雄厚、协作配套条件完备、信息灵通的有利条件。

(3)工业项目聚集规模适当。在工业布局中,通常是一系列相关的项目聚成适当规模的工业基地和城镇,从而有利于发挥“集聚效益”。选择在工业项目聚集规模适当的地方投资拟建项目,可以分享“集聚效益”:第一,现代化生产是一个复杂的分工合作体系,只有相关企业集中配置,才能对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充分利用,便于形成综合生产能力;第二,企业布点适当集中,才可能统一建设比较齐全的基础设施,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投资,提高这些设施的效益;第三,企业布点适当集中,能获得各种高质量的劳动力、各种各样的服务、地方物资和大量的信息。

但是,工业布局的聚集程度,并非愈高愈好。当工业聚集超越客观条件时,也会带来许多弊端,如运输成本增加、水源不足、环境污染等,从而促使项目投资增加,经济效益下降。当工业集聚带来的“外部不经济性”的总和超过生产集聚带来的利益时,综合经济效益反而下降,这就表明集聚程度已超过经济合理的界限。

2.建设地点(厂址)的选择

建设地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投资、建设速度和施工条件,以及未来企业的运营费用。因此,必须从建设项目的全局出发,进行系统分析和决策。建设地点的选择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

(1)符合项目拟建地区城镇规划和工业布局的要求。

(2)应尽可能节约土地,尽量把厂址放在荒地和不可耕种的地点,避免大量占用耕地,减少土地的使用费,节约项目建设投资。

(3)应尽量选在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段。地基承载力应满足拟建厂的要求,严防选在断层、熔岩、流沙层与有用矿床上以及洪水淹没区、已采矿坑塌陷区、滑坡区上建厂。厂址的地下水位应尽可能低于地下建筑物的基准面。

(4)厂区土地面积与外形能满足厂房与各种构筑物的需要,适合于按科学的工艺流程布置厂房与构筑物,并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

(5)厂区地形力求平坦而略有坡度(一般5%—10%为宜),以减少平整土地的土方工程量,即节约投资,又便于地面排水。

(6)应靠近铁路、公路、水路,以缩短运输距离,减少建设投资及运营费用。

(7)应便于供电、供热和其他协作条件的取得。

(8)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于大量排放有害气体和烟尘的项目,不能建在城市的上风口,以免对整个城市造成污染;对于噪声大的项目,厂址应选在距离居民集中地区较远的地方;同时,要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带,以减弱噪声的干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