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拟物的手法

拟物的手法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在此更重要的是强调建筑与所处的场址的紧密联系。亦即这种拟物策略所参照的物象并非任意和无的放矢,而是应当来自于建筑所处的景观之中。正是在这一点上,许多所谓的“新有机建筑”面临着尴尬的困境,它们没有意识到大量性的已建成环境同样是建筑存在的一种背景与基底,是景观的一部分,而具有自然生物形态的建筑贸然位居其中恰恰可能是格格不入的。拟物的手法对于对象的模拟达到何种效果,还与建筑所在的地段特征密切相关。

6.2.3 拟物的手法

建筑形象的拟物策略与“隐喻”、“符号”等概念有着关联,亦即诺伯格-舒尔茨所谓的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象征”的联系。而新有机建筑的追随者则将建筑形态对自然造物形态的模仿视为他们所秉承的使建筑从属于自然这一理想最重要的实现途径之一(即使不是唯一的途径)。然而,在此更重要的是强调建筑与所处的场址的紧密联系。通过对景观中某种对象的形象的模拟,从而在视觉上达成建筑相对于景观在形象上的认同。亦即这种拟物策略所参照的物象并非任意和无的放矢,而是应当来自于建筑所处的景观之中。从建筑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能指”(建筑形式)与“所指”(建筑形式的意义)之间的对应关系,需要在“语境(周遭的景观与环境)”中建立与理解。正是在这一点上,许多所谓的“新有机建筑”面临着尴尬的困境,它们没有意识到大量性的已建成环境同样是建筑存在的一种背景与基底,是景观的一部分,而具有自然生物形态的建筑贸然位居其中恰恰可能是格格不入的。

正因为如此,尽管通过对景观物像的模拟,建筑能够与所处的景观建立起更紧密的联系,进而确立和强化场所特质和场所精神,具有某种“点题”的作用,因而是建筑与景观形态整合的一种有效策略,但采用拟物策略的建筑在环境中往往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相对于自然景观和建成环境都是异质化的。这就提醒我们要防止它被滥用的危险。

水是滨水风景中占主体地位的自然景观要素。建筑造型对水体自身形象的模拟,是滨水建筑极为常见的造型意象,常见的是利用屋顶的曲线起伏来模拟水面波浪的形象。通过这种造型上的模拟,建筑形象与水体产生了某种同构的效果,这与山地建筑与山体同构的造型意象是相通的。

除了直接模拟水体的形象,与水相关的事物也常常是滨水建筑造型模拟的对象。这些事物包括风帆、船只、码头设施、海鸟、海洋生物等:著名的悉尼歌剧院的造型仿佛风帆和贝壳;建筑师耐尔·麦克劳林(Nial Mclaughlin)设计的位于英国贝克斯希尔海滨的移动式演奏台被称为是“风中的翅膀”;伦佐·皮亚诺设计的位于阿姆斯特丹港区的国家科技中心模仿巨轮的造型;索伦·罗伯特·隆特(Soren Robert Lund)设计的丹麦哥本哈根“方舟现代艺术博物馆造型同样以“方舟”为意象,手法上又有所不同(图6-39)。

img191

图6-39 滨水建筑的“拟物”手法

一般来说,建筑造型对事物形象的模拟不能过于具象,而应该对它们进行提炼、变形、综合,然后反映到建筑造型上来,使人们既觉得熟悉,又有遐想的空间。齐康教授设计的福建长乐海螺塔的造型顾名思义来自于海螺的形象,但并不是写实描摹,而是提炼了海螺的形象特征并转化为建筑造型语汇(图6-40);位于江阴长江之滨的望江楼,立面上出挑的披檐和杆件暗喻着“船”的意象,可以说是神似更甚于形似,十分贴合建筑所处的地段环境(图6-41)。

img192

图6-40 福建长乐海螺塔

img193

图6-41 望江楼

拟物的手法对于对象的模拟达到何种效果,还与建筑所在的地段特征密切相关。海螺塔建造在海边一片崖石的顶端,整体的大地景观中自然要素占着绝对主体的地位,风景开阔而壮美。因而它对于海螺形象的模拟具有粗犷、写意的气质。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海风海浪的作用下,原先白色的外观渐渐蜕变成黑褐色,与岸崖和礁石更是浑然一体。而悉尼歌剧院、阿姆斯特丹的国家科技中心都以城市建筑为背景,基址与水岸都已高度人工化了。它们对于自然物象的形象模拟都具有规则、精致、光顺等较强的人工化特质,事实上也是与景观中占有重要比重的人工建成环境的一种整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