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日本老人的居住选择

日本老人的居住选择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综合此前的研究成果,大多数的日本老人都居住在普通住宅内,这里的普通住宅还包括了多代家庭住宅、双拼住宅与高龄者特护住宅,这些住宅中老人居住者占全日本老人总数的92.62%。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大概勾勒出日本老人的居住选择。研究者以日本老人居住安排为核心,以生活的独立程度为评价标准。按照居住模式的差异将日本老人居住建筑列为一个序列,这个序列的左侧是大规模集体生活居住模式,右侧是最传统的多代合居居住模式。

3.4.4 日本老人的居住选择

日本老人的家庭居住模式大致呈现了3个特点。

首先,多代合居始终是日本老人最主要的居住模式。

第二,独代居住的比例不断上升,其中尤以独居老人数量发展最快。

第三,需要照护服务的老人比例逐年上升,其中尤以失智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大,占全部需护理老人的比例将上升到50%以上。

虽然长子继承的家庭制度在战后被《新民法》打破,但是三代同堂的居住方式却并未因此马上消失。加上近年来日本经济下滑,造就了一大批“单身寄生族”[126],因此未婚子女或者已婚但未育第三代的子女与老人合居的比例正不断上升。上述原因造成了日本多代合居模式的长盛不衰(但其内部3种模式仍处于变化中)。就此而言,日本与其他发达国家差异巨大,而更像是新兴工业国家(日本多代合居的比例甚至超过很多发展中国家)。多代合居模式占全部老人家庭的比例在20世纪70年代前超过80%,而整个20世纪70年代(进入老龄化社会后)仍保持在70%以上,即使根据2003年的统计数据,仍有43.23%的老人家庭为多代合居模式。这种家庭模式和老龄化发展之间的关系在传统发达国家中为日本独有,也为日本老人居住建筑发展提供了足够的缓冲时间(图3.28)。

img68

图3.28 日本家庭价值的变化趋势(1960—2000)

由上面的图表可以清晰看出家庭价值与老龄化的变化。随着老龄化程度地不断加深,多代合居比例持续下降,偶居比例则在上升后进入较平稳的阶段,而独居比例则仍在不断上升中。
注:1.缺少1975年前的独居老人比例;
2.1987年老龄化指标使用了1985年的数值。

伴随多代居住在全部老人家庭中所占比例的逐渐下滑,其比例与独代居住已经基本相当,且后者中独居老人的比例正不断上升。这种现象实际上对老人居住建筑的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如果说空巢家庭老人的照护服务还可能来自于伴侣,那独居老人则只能依赖于社会服务。当我们把这种照护服务分为软硬2部分,介护保险的出台保证了软件的运行,而老人居住建筑作为硬件也必须满足在家接受照护的要求,由此推动老人居住建筑的发展。我们也因此可以理解老人专用住宅占公共住宅10%开发量的必要性。

参考厚生劳动省2002年的数字,全日本有314万老人需要照护服务,而包括老人病医院在内的所有机构只可以满足95万人,则有另外219万老人必须生活在家里。厚生劳动省同时预测失智老人数量将不断上升,将由2002年的149万(全部老人的6%),发展到2030年的353万(10%)[127]。这种发展速度,造成2002年机构中80%是失智老人的现实处境,而更多的失智老人必须在家居住。这种现象于是推动老人专用住宅和合居住宅的发展。前后的代表分别是高龄者特护住宅与第三类型照护住宅(图3.29)。

img69

图3.29 日本老人的家庭居住模式(2000)

注:因四舍五入,总和略有出入。

根据日本人口普查的数据,2003年日本共有人口1.276亿,其中65岁及以上的老人共2431.1万人,老龄化比例高达19.05%[128]

日本的老人居住建筑大致可以分为9种形式。按照狭义的标准归纳为7种类型,分别为多代合居住宅、高龄者特护住宅、老人专用住宅、第三类型照护住宅、辅助生活住宅、照护住宅和老人特别养护之家。如果按照广义的老人居住建筑定义则还应该包括普通住宅和老人保健设施。

综合此前的研究成果,大多数的日本老人都居住在普通住宅内,这里的普通住宅还包括了多代家庭住宅、双拼住宅与高龄者特护住宅,这些住宅中老人居住者占全日本老人总数的92.62%。居住在老人专用住宅中的老人约占老人总数的3.30%。

根据厚生劳动省的2003年的统计数据,包括私费老人之家、收费老人之家与养护老人之家的照护住宅共实际居住了178255位老人,约占老人总数的0.73%;名为第三类型照护的合居住宅中共居住有老人36000名,约占全部老人总数的0.15%[129];老人特别养护之家中实际居住的老人共341272人,约占全部老人总数的1.40%;老人保健设施中实际居住的老人共245267人,约占全部老人总数的1.01%;居住在介护疗养型医疗设施中的老人共129303人,约占全部老人总数的0.53%;此外还有居住在暂托服务设施中的老人共64042人,约占全部老人总数的0.26%[130]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大概勾勒出日本老人的居住选择。92.62%的老人居住在各种形式的普通住宅内,3.30%的老人居住在老人专用住宅内,0.73%的老人生活在照护住宅内,0.15%的老人居住在合居住宅内,1.40%的老人居住在老人特别养护之家,1.80%的老人居住在包括老人保健设施、介护疗养型医疗设施和暂托服务设施等类似于西方护理之家的护理机构中(图3.30)。

img70

图3.30 日本老人的居住选择

在符合基本定义的老人居住建筑中各种形式按照宿位计算的比例如下,老人专用住宅占约44.71%,各种护理机构约占24.39%,老人特别养护之家约占18.97%,照护住宅约占9.89%,第三类型照护住宅约占2.03%(图3.31)。

如果将福利体系、公共住宅体系和私人部门内的老人居住建筑进行统合,参照绪论部分对于老人居住建筑的定义,以独立居住为核心,按照获得照护与生活服务量的多少为度量,笔者认为日本的老人居住建筑包括了5种类型,即特别养护住宅、照护住宅、合居住宅、老人专用住宅、多代合居住宅。

img71

图3.31 日本各种基本定义老人居住建筑形式的比例分配

注:因四舍五入,总和略有出入。

研究者以日本老人居住安排为核心,以生活的独立程度为评价标准。按照居住模式的差异将日本老人居住建筑列为一个序列,这个序列的左侧是大规模集体生活居住模式,右侧是最传统的多代合居居住模式。整个序列由左至右分别是老人特别养护之家、照护住宅、合居住宅、老人专用住宅、多代合居住宅。每种模式又都包含了各种样式的发展变化。

以上5种模式涵盖了所有老人的居住可能性,同时这个由左至右的序列,反映了居住独立性,以居住者为核心的小群体的社交模式,以及照护服务功能获取难易程度3个因素的变化。从居住独立性观察这个序列,靠近左侧意味着居住独立性降低,对外界的依赖性与受外界干扰的程度加大,靠近右侧则居住独立性升高。从居住者为核心的小群体的社交模式观察这一序列,靠近左侧意味着社交群体的老龄化程度提高,随群体封闭型的上升使社会交往机会下降,靠近右侧则相反,社交群体接近于社会老龄化常态的可能性升高,而群体的开放性增加了社交以及获得社会服务的机会。从照护服务功能获取难易程度观察这一序列,靠近左侧意味着获得照护服务的时间成本下降,服务专业性有可能更高,靠近右侧则时间成本上升,服务专业性可能下降。

在这五种模式中福利体系涉及了左侧的3种,住宅体系涉及了右侧的3种,而私人部门涉及了中间的3种。按照现实中老人居住选择分析,其重心明显偏向右侧。这个重心的左侧是非常态的老人居住模式,右侧是常态的居住模式[131]。可以预见的是,处于重心附近的合居住宅和老人专用住宅将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由于资料来源多为英语,因此本章节中对于日本某些专有名词的翻译可能不同于日本汉字的习惯命名,请见谅并指正。)

【注释】

[1]通常意义上“汉字文化圈”应该还包括朝鲜与韩国。前者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后者虽然是中等发达国家,但是其老人居住建筑发展水平仅与中国内地相当。由于篇幅有限,本研究未能将韩国包含在内。

[2]2002年数据,世界第一是卢森堡,世界第二是爱尔兰,世界第三是挪威。资料来源:UNDP.Human Development Report 2004.Published for the United Nation Development Program,2004

[3]United Nations,Economic&Social Affairs.The World Ageing Situation:Exploring a Society for all Ages.New York:United Nations,2002

[4]从财务的角度分析,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被称为个人账户,与国家养老金以及商业养老保险合称为主要的养老保险模式。

[5]关于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内容资料来源:周海旺,杨昕.上海与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比较.上海经济,2001(07);张惠霖.与失业有关的社会福利制度:新加坡的情况[EB/OL].(2000-06).http://www.legco.gov.hk/yr9900/Chinese/sec/library/c17.pdf

[6]Wong A K,yeh Stephen H K.Housing a Nation:25 Years of Public Housing in Singapore.Singapore:Maruzen Asia Housing and Development Board,1985

[7]DIY sales for H DB flats going on.Strait Times(Singapore),2002-01-01

[8]Brink S.Housing Older People: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New York:Transaction Publisher,1997

[9]Ministry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the problems of the aged,1987

[10]“Code on Barrier-Free Accessibility in Buildings 1995”Public Works Department,Building Control Division.

[11]可能存在统计范围与统计方法的区别,因此与新加坡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不同。资料来源:低价组屋鼓励儿女尽孝,乐龄公寓提供温馨生活——新加坡老人住得真舒服.环球时报,2003-03-05

[12]Singapore census of population 2000,Statistical Release 1: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EB/OL].(2001-07).http://www.singstat.gov.sg/pdtsvc/pubn/cop2000rl,html

[13]First retirement village likely to be small condo.Strait Times,1992-08-12

[14]Brink S.Housing Older People: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New York:Transaction Publisher,1997

[15]新加坡早期建造的公屋往往采用电梯隔层停靠的设计,如停靠一、四、七层,或者停靠二层半、四层半、六层半等方式。这样的设计一方面减少了电梯成本,一方面可能是出于促进交往的目的。当居住者老化后隔层停靠电梯的设计则显得极不方便。据报道,1990年后的公共住宅电梯均设计为每层停靠。Resorce:Lifts on all floor in$1 billion HDB upgrading.Strait Times,2001-09-08

[16]Teo P.Space to grow old in:The availabilty of public spaces for elderly peoples in Singapore.Urban Study,1997,34

[17]救世军是一个国际救助和慈善组织,由威廉·布思于1865年建立,作为一个伦敦复兴组织,1878命名为救世军并沿用至今。

[18]First Rtirement Village Likely to be small condo.Strait Times,1995-01-19

[19]Brink S.Housing Older People: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New York:Transaction Publisher,1997

[20]New studio flats delight elderly occupants.Strait Times,2001(09):1

[21]乐龄公寓金松园建成.联合早报(新加坡),2001-05-28

[22]乐龄公寓将放宽条例.联合早报(新加坡),2001-05-10

[23]乐龄公寓吸引更多买家.联合早报(新加坡),2001-06-28

[24]Flats unsold,so buyers to be spoilt to choice.Strait Times(Singapore),2002-01-12

[25]HDB scraps queue system for flats.Strait Times(Singapore),2002-01-12

[26]乐龄公寓将放宽条例.联合早报(新加坡),2001-05-10

[27]从设计时间分析,3种老人居住建筑最晚的设计于1998年,但新加坡成型的长期照护福利(elder shield)到2001年才建立。资料来源:Eldershield insurer ready to give high rebates.Strait Times,2002-08-24

[28]United Nations Population Fund.Population aging and development:operational chanlleng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New York:UNFPA,2002

[29]老龄化平均增长率由研究者自行计算,历年人口数据资料来源http://www.statistics.gov.sg

[30]Department of Statistics,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Republic of Singapore.Sigapare census of population 2000,Statistical Release I: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EB/OL].(2001-07).http://www.singstat.gov.sg./pdtsvc/pubn/cop2000rl.html

[31]Transitions in Health,Wealth,and Welfare of Elderly Singaporeans:1995—1999.引自:Chan A.Singapore’s Changing Structure and the Policy Implications for Financial Security,Employment,Living Arrangements and Health Care[EB/OL].(2001-10).http://www.populationasia.org/Publications/Research Paper/AMCRP3.pdf

[32]Department of Statistics,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Republic of Singapore.Sigapare census of population 2000,Statistical Release I: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EB/OL].(2001-07).http://www.singstat.gov.sg./pdtsvc/pubn/cop2000rl.html

[33]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资讯中心.香港概貌[EB/OL].[2006-04].http://sc.info.gov.hk/gb/www.info.gov.hk/info/hkbrief/Chi/ahk.htm

[34]World development Record 2004,U N 2004

[35]香港政府统计署.2001年长者概况剖析.香港统计月刊,2001(11)

[36]香港政府统计署.香港人口推算[EB/OL].(2005-12-31).http://sc.info.gov.hk/gb/www.censtatd.gov.hk/statistical-literacy/students-corner/short-articles/hong-kong-population-projections/index-tc.jsp

[3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加坡、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与韩国都经历了大量移民涌入造成的城市人口膨胀问题。

[38]木屋大火[EB/OL].[2003-10-01].http://www.chiculture.net/0217/html/c18/1205c18.html

[39]香港房屋委员会.香港公共房屋发展四十年画册.中国香港:[s.n.].1993

[40]包括按香港房屋委员会的居者有其屋计划、中等入息家庭房屋计划、私人机构参建居屋计划、可租可买计划、重建置业计划及租者置其屋计划下出售的单位,和按香港房屋协会的住宅发售计划及夹心阶层住屋计划兴建的单位。可在公开市场买卖的资助自置居所单位,已列作私人永久楼宇,不再计算在资助自置居所单位之内。资料来源http://www.info.gov.hk/jkbi

[41]“六七暴动”:1967年3月,因警员介入新蒲岗一塑料厂劳资冲突引起流血事件。“左派”组织群众“反英抗暴”,游行示威、罢工、罢市,多次与警察发生冲突。在文化大革命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冲突愈演愈烈,“左派”甚至在公共场所大布真假炸弹阵。港英当局出动军警大肆镇压,逮捕数千人,将“暴动”镇压下去。资料来源http://www.chiculture.net

[42]老人权益促进会(中国香港).香港民间报告.第二届联合国国际老人大会,香港,2004

[43]香港政府社会福利署,http://www.info.gov.hk

[44]可能是统计方法与定义的差别,此处的统计数据与其他统计数据有出入。资料来源:香港立法会.长者住宿服务[R/OL].(2002-03).http://www.legco.gov.hk/yr02-03/chinese/pac/reports/39/39-7-1.pdf

[45]Hong Kong Government.Report of Working Party on the Future Needs of the Elderly.Hong Kong:Government Printer,1972

[46]1982年,香港政府宣布将“10年建屋计划”延长5年至1987年,故上述政策计划实际共推行了15年;四项对于长者的配屋优先计划沿用至今,但条件被不断修正。

[47]详细要求参见香港政府房屋署网站,http://www.housingauthority.gov.hk

[48]详细要求参见香港政府房屋署网站,http://www.housingauthority.gov.hk

[49]详细要求参见香港政府房屋署网站,http://www.housingauthority.gov.hk

[50]详细要求参见香港政府房屋署网站,http://www.housingauthority.gov.hk

[51]最早的长者住屋于1988年建成。资料来源http://www.hongkong-place.com

[52]香港房屋协会早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就有长者宿舍的开发计划,其最早的长者住屋在1970年建成。资料来源:香港房屋协会年报。

[53]Hong Kong Housing Authority.Report of the Ad Hoc Working Party on housing for the elderly,Hong Kong,1994

[54]2000年11月,香港房委会决定停止建造长者住屋,最后一批长者住屋于2002年8月完工。资料来源:香港立法会.长者住宿服务[R/OL].(2002-03).http://www.legco.gov.hk/yr02-03/chinese/pac/reports/39/39-7-1.pdf

[55]1985年前,香港的公共住宅包括A、B、C、D4种类型,其户内建筑面积分别为23~30 m2,33~37 m2,39~43 m2,以及46 m2以上。资料来源http://www.hongkong-place.com

[56]香港地方.建设及建筑物——公屋类型(二)小型单位大厦[EB/OL].(2003-10-01).http://www.hk-place.com/view.php?id=242

[57]和谐式大厦是香港公屋与居屋中最常见的建筑式样,最早于1992年开始使用,并有多个变体。

[58]甘礼博.为香港长者设计住屋.香港:房屋署,1999

[59]香港立法会秘书处.房屋需求研究[EB/OL].[2003-10].http://www.legco.gov.hk/general/chinese/sec/library/lib.htm

[60]2000年11月,香港房屋署宣布不再进行长者住屋建设,资料来源:香港立法会纪录.长者住宿服务[EB/OL].(2004-06).http://www.legco.gov.hk/yr02-03/chinese/pec/reports/39/39-7-1.pdf;香港社会福利联合会由1999年开始将长者宿舍与安老院服务逐步转型至护理安老院及养护院,以长者宿舍为例,1998年全港有超过1200个宿位,到2004年仅保留97个,资料来源:香港社会服务联合会网站,http://www.hkssc.org.hk

[61]1996年数字,资料来源:香港立法会.私人住宅的房屋标准[EB/OL].(1999-06-29).http://www.legco.gov.hk/yr98-99/chinese/sec/library/989crp10.pdf

[62]双塔式为香港公共住宅的一种常见形式,即一高一低两幢相连的建筑。

[63]香港政府统计署.2001年长者概况剖析.香港统计月刊,2001(11)

[64]香港政府统计署.香港人口推算2004—2033[EB/OL].(2004-06).http://www.info.gov.hk

[65]香港政府统计署.2001年长者概况剖析.香港统计月刊,2001(11)

[66]香港立法会.长者住宿服务[EB/OL].(2002-03).http://www.legco.gov.hk/yr02-03/chinese/pac/reports/39/39-7-1.pdf

[67]香港立法会.长者住宿服务[EB/OL].(2002-03).http://www.legco.gov.hk/yr02-03/chinese/pac/reports/39/39-7-1.pdf

[68]香港立法会.长者住宿服务[EB/OL].(2002-03).http://www.legco.gov.hk/yr02-03/Chinese/pac/reports/39/39-7-1.pdf

[69]香港立法会.长者住宿服务[EB/OL].(2002-03).http://www.legco.gov.hk/yr02-03/Chinese/pac/reports/39/39-7-1.pdf

[70]香港房屋协会,http://www.hkhs.com

[71]甘礼博.为香港长者设计住屋.香港:房屋署,1999

[72]香港政府统计署.2001年长者概况剖析.香港统计月刊,2001(11)

[73]CIA.The World Factbook 2004.Washington,D C:Central Intelligence Agency,2004

[74]孙德雄等.人口老化与老年照护.台北:[出版者不详],1997

[75]詹火生,林惠芬.台湾社会福利过去、现在与未来.台北:[出版者不详],2003

[76]杨裕富.台湾住宅政策1945—1990:[博士学位论文].台北:台湾大学,1991

[77]这个数据有不同的说法。

[78]台湾1957年公布的“兴建国民住宅贷款条例”制定的住宅政策为,以贷款兴建国民住宅方式进行一般国宅、灾害重建住宅、违建整建住宅、平价住宅之兴建,并贷款机关兴建军公教住宅、鼓励民间自行投资兴建住宅等。

[79]简后聪等.福尔摩莎传奇:台湾的历史源流.台北:[出版者不详],2000

[80]Li W.Housing in Taiwan:Agency and Structure.London:Ashgate Publisher,1998

[81]Li W.Housing in Taiwan:Agency and Structure.London:Ashgate Publisher,1998

[82]蔡曜如.我国房地产市场之发展、影响暨政府之因应对策.中央银行季刊,2003,25(4)

[83]此处指住宅体系内有目的建造的老人居住建筑,并不包括那些自建住宅的老人,以及自然形成的老人居住区。

[84]现在的名称为“台湾省私立台南仁爱之家”,作为台湾历史上最早的社会福利机构,其历史超过300年,原型是1664年台湾士绅建立的养济院。资料来源http://www.thop.org.tw

[85]关华山.台湾老人的居住环境.台北:田园城市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6

[86]Li W.Housing in Taiwan:Agency and Structure.London:Ashgate Publisher,1998

[87]老人福利法.1997年修订本.台北:[出版者不详],1997

[88]资料来源http://www.houseweb.com.tw

[89]中山大学west BBS西子湾站,http://bbs3.nsysu.edu.tw

[90]邱慧宁.影响台湾地区民众选择银发社区因素之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台北:国立中山大学,2002

[91]或者这样的建筑更接近旅馆建筑。

[92]这个数字应该是包括了高尔夫球场的面积在内。资料来源:长庚养生文化村网站,http://www.cgmh.org.tw/cgv

[93]长庚医疗集团是台塑集团子公司,以台塑创始人王长庆父亲王长庚命名,是目前东南亚最大的医疗服务集团。

[94]中天电视台2004年5月6日电视新闻“长庚养生村,未上市先轰动”。

[95]兴建老人住宅,纳入促参优惠.经济日报(台北),2004-07-08.;企业投资老人住宅可减税,不含土地总投资额须超过1.5亿.苹果日报(台北),2004-06-16

[96]刘邦富.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谈老人福利政策之展望.社区发展季刊,1987(09):4-10

[97]安养堂是设在农村或社区内的小型机构,专门针对部分孤苦无依却又不愿迁离故居住进公费的安养机构的低收入老人。囿于经费不足和人力短缺,安养堂在有些县市或没有设置,或有设置但已废除。而荣民之家是大型准军事化机构,针对无法融入台湾社会的退伍军人(基本上是大陆籍贯的独身男子)而设置,提供荣民日常生活所需的几乎所有服务。荣民之家多为条件欠佳的集体居住模式。由于其目标群体不断减少,多年来一直在尝试转型为面向全社会的老人服务机构。

[98]三者均没有坚持为老人服务。奇岩居改为温泉酒店,水莲山庄改回普通住宅区,康宁健康会馆则主要以承办会议维持。

[99]刘训蓉.台闽地区老人居住安排与健康照护之研析提要分析[EB/OL].(2003-12).http://www.stat.gov.tw/ct.asp?xltem=11748&ctNode=548

[100]台湾老人福利现状与愿景[EB/OL].(2002-07-31).http://www.oldpeople.org.tw/news/news910731.htm

[101]李光廷.日本泡沫经济瓦解后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台湾社会福利学刊,2002(09)

[102]比较医疗机构与福利性老人机构,前者不收费且服务水平高,后者可能收费但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大量的老人涌入医疗机构。当时医院收留了大量可出院而不出院的老人,造成医疗支出的膨胀。这一现象被称为“社会性住院”。

[103]“aging in place”在日本被译作“在地老化”。

[104]日本老人享受覆盖全民的老人年金、老人医疗与介护保险,即使GDP与日本相当的香港与新加坡,其老人福利与日本完全无法相比。

[105]“都市再生机构”最初名为“住宅整备公团”,1955年由日本建设省建立。20世纪80年代,由主业的住宅开发,转为城市的整备,并更名为“住宅·都市整备公团”。1999年改称为“都市基盘整备公团”,隶属于现在的国土交通省,并于2004年更名为“都市再生机构”。

[106]日文“有料老人ホ!ム”。

[107]这里根据全文统一的对于“nursing home”的译法成为“护理之家”。

[108]笔者估计多数需要护理的老人当时都住在医疗体系内。上述数据资料来源:Thang L L.Generations in Touch:Linking the old and young in Tokyo Neighborhood.New York:Cornell University Press,2001

[109]《老人住宅一般设计准则》适用于公营住宅,包括以下重点:(1)区位的选择应该有助于长者的生活方式。(2)长者的住宅在地理因素与社会关系上都应该与其他家庭的住宅融为一体。(3)平房或者公寓住宅楼的底层应该安排给长者家庭。(4)居住单元的设计细部应该能适应长者的需要。(5)所有的住宅设施都应该适合长者使用。资料来源:Satya B.Housing Older People: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New York:Transaction Publisher,1997

[110]公团住宅的双拼住宅并不成功,由于规定了许多苛刻的限制条件,尤其以老人家庭中老人去世后剩余家庭成员需要迁出的规定受人诟病最多,导致这个计划在仅推行了两年后就于1974年被放弃了。

[111]http://www.mlit.go.jp

[112]Satoshi kose.Design guidelines of public collective housing for the aging society[EB/OL].(1991-09),http://www.independentliving.org/clib/cib/cibbudapest13.html

[113]lifetime apartment也常被译作“终生住宅”。

[114]Ministry of Construction.Design Guidelines of Public Housing for the Ageing Society.Tokyo,1991

[115]Building Research Institute.Design Guidelines of Detached Housing for Aging Society.Tsukuba,1992

[116]Ministry of Construction.Design Guidelines of Dwellings for the Ageing Society.Tokyo,1995

[117]“Act on Accessible and Usable Buildings Bythe Aged and Physically Disabled Persons”.

[118]Satoshi K.Designguidelines for dwelling in the aging society:preparing for the future through universal design[EB/OL].(2004-01-01).http://www.kenken.go.jp

[119]李光廷.失智老人照护模式与日本机构照护革命.台湾社会福利学刊,2004(06)

[120]“大”指全面推广通用设计,“小”指专门发展高度残障老人住宅。详见第3.4.2小节“日本老人居住建筑的变迁”。

[121]《厚生白书(1998—1999)》中提到的“老人的健康与社会福利”中包含9项,除了上述8项之外还有“家庭帮助员服务”(home helper service)。

[122]第一个这样的机构是1990年开放的东京都武藏市的Megumi Home。资料来源:Naomi M.Case I social welfare services in Musashino city[EB/OL].(1996-10-01).http://www.mafa.go.jp/j-info/japan/socsec/maruo/maruo-10.html#I

[123]“新黄金十年计划”未对私费老人之家和老年病医院提出发展目标。上述关于收容65岁以上老人的数据,除老年病医院外均来自于《厚生白书1998—1999》所提供的1997年统计。老年病医院的规模采用的数据来自厚生省1990年公布的数据,考虑到老龄化的发展,1997实际数据可能大于此。

[124]DK是日本独特的住宅定义标准,不同于我国将厅、室、厨、卫分开计数的习惯。DK包括客厅、饭厅、睡房及厨房(或厨房连饭厅),而厕所、浴室、衣橱及露台并不包括在内。

[125]这个数据来自对日本兵库县在阪神大地震后的住宅建设统计的推断。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至1999年,兵库县共建设住宅125000套,其中公共住宅34900套,包括银发族住宅与老人集合住宅在内的老人专用住宅共4157套。公共住宅占全部住宅的27.9%,低于全国标准。老人专用住宅占全部公共住宅的11.9%,占全部住宅的3.3%。资料来源:阪神.淡路大地震损害及其重建现况[EB/OL].(1997-07).http://gina.nat.gov.tw/secr/阪神重建现况.doc

[126]单身寄生时代。

[127]日本厚生劳动省.痴呆対応型共同生活介护·介护保険法第7条5项及び15项(2000).见:介护保护法[EB/OL].(1998-06).http://kaigo-net.com/htm/hoken/kaigo.html

[128]总务省统计局.平成15年人口数据[EB/OL].(2004-03-12).http://www.stat.go.jp/data/jinsui/2003np/index.htm

[129]日本厚生劳动省.平成15年社会福祉设施等调査结果的概况[EB/OL].(2004-12-01).http://www.mlhw.go.jp/touket/saikin/hw/fukushi/03/index.html

[130]日本厚生劳动省.平成15年介护老人设施·事务所调查结果的概况[EB/OL].(2004-10-31).http://www.mlhw.go.jp/toukei/hw/kaigo/service03/index.html

[131]这里存在一个假设,即多代合居家庭由老人世代与年轻人世代组成,但随着老龄程度的发展,将来可能会出现高龄老人世代与低龄老人世代组成的多代合居家庭,即所谓后核心家庭,也就是非常态的老龄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