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空间系统的结构关系机制作用

空间系统的结构关系机制作用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吴中区的城市全局副中心地位不断得以彰显,作为分区局部中心的功能相对突出,局部中心性与全局结构始终相呼应,体现出较好的协同关系和社会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吴中区行政关系尽管游离于市区之外,但其空间系统却很好地镶嵌于城市全局结构系统之中。因此,相城区城市空间系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很弱,其空间发展需要外部组织机制驱动。

6.2.2 空间系统的结构关系机制作用

在1995年以来的苏州城市空间拓扑结构演变过程中,城市整体空间句法结构发生变化,其间局部与全局的结构关系机制影响着城市空间的自组织发展(表6.2)。在城市整体空间体系中,空间全局集成能力增强,分区中心特征分异明显,由于与城市整体结构缺乏较好的协同作用,使得许多分区的局部中心更为孤立,空间整体的社会性有所下降。从各个分区来看:主城区在城市整体空间中的全局中心性地位日益牢固,尽管其局部集成能力有所下降,但局部中心特征依然十分明显。尤其重要的是,主城区的局部中心性与全局结构相协同,为城市空间中的高度智能区域,体现出很强的社会性。因此,在主城区空间发展过程之中,全局功能空间与局部功能空间发展互为促进,空间系统的自组织作用得以充分体现。吴中区的城市全局副中心地位不断得以彰显,作为分区局部中心的功能相对突出,局部中心性与全局结构始终相呼应,体现出较好的协同关系和社会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吴中区行政关系尽管游离于市区之外,但其空间系统却很好地镶嵌于城市全局结构系统之中。因此,吴中区的局部功能空间发展与全局功能空间发展也能形成很好的互动,在协同中强化了分区空间系统的自组织功能。苏州新区在城市全局空间的副中心地位不断下降,并且其分区局部中心性也有所削弱,局部中心性与全局空间结构的协同关系不甚紧密,分区空间的社会性不强,自组织能力较之以前有所下降,全局与局部功能空间发展缺少内在的动力驱动。工业园区的全局集成能力较低,内部微空间的局部中心特征明显(金鸡湖西片局部功能空间发展的内在动力明显强于湖东片),但其与全局结构的协同需要加强,整体的社会性有待提升。就全局与局部结构关系而言,相互协同性不强,在城市空间发展过程中系统内在的自组织动力显得不足。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初,相城区全局集成水平有所提高,但在全局系统中仍然处于从属地位;局部中心特征开始出现,但局部中心性与全局结构的协同性较弱,整体空间的社会性不强。因此,相城区城市空间系统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很弱,其空间发展需要外部组织机制驱动。

表6.2 苏州市拓扑空间局部与全局结构关系分析

img137

续 表

img13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