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灾后应急工作与政府整体规划的矛盾

灾后应急工作与政府整体规划的矛盾

时间:2024-10-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灾后重建,注重民生,灾区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需迅速解决,并且还应相对稳定。而灾后重建,需要整体规划、全面安排、系统布局。目前,灾区干部群众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心情很急迫,一些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展开。快速的重建无疑有利于增强灾区民众对于未来生活的信心和战胜自然灾害的勇气。

5.1 灾后应急工作与政府整体规划的矛盾

灾后重建,注重民生,灾区群众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保障需迅速解决,并且还应相对稳定。同时,地震突发,受灾面广,无疑将使政府已定的整体规划在空间布局、时间步骤上被调整,原有的“轻、重、缓、急”规划必然受其影响,各地局部利益凸现,强调局部、忽视整体的倾向必然产生。而灾后重建,需要整体规划、全面安排、系统布局。目前,灾区干部群众重建家园、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心情很急迫,一些地区的灾后重建工作已经展开。比如一些受灾群众开始重建住宅、一些援建的学校也开始动工、一些地方政府也正在积极制定重建规划。快速的重建无疑有利于增强灾区民众对于未来生活的信心和战胜自然灾害的勇气。但这种各自为战、由点到面的重建可能会为长远发展设置障碍,与灾区重建“先规划、后建设、由面到点”的要求形成矛盾。另外,为了应急而采取基础建设的措施和手段,往往与统筹城乡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加以协调、统一,则是一个客观矛盾。

所以,重大项目包括城镇的恢复、迁建、新建以及重建工业、基础设施项目的安排和实施,都会受到灾后恢复的影响,局部利益的倾向会有所突出,政府必须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严格服从总体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重灾区和关联区的作用关系,从大区域、大视野角度立足当地今后经济的长期性、可持续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分类实施,要在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生态产业方面,培育灾区产业的持续性潜力,以重建促进区域经济的长足发展,以项目建设的科学性,引领灾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同时,政府应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是目前最迫切的任务,在此阶段,必须处理好灾区的民生保障工作和长期社会发展持续性的关系,不能迫于恢复的紧迫性、急切性而忽略社会发展的长期性、持续性。从优先序、重要度和从属关系看,恢复的迫切性、急切性、短期性必须服从经济建设的质量要求,必须服从整个灾区重建的长期性和持续性要求。“恢复”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发展”是在“恢复”基础上的延伸、是在“恢复”过程中的持续和提升。所以,我们应想办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使之与城乡统筹发展的中长期发展目标相适应[2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