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

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

时间:2022-10-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多协议标签交换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贴在数据链路层的标签引导数据高速、高效传输的新技术。多协议标签交换仅仅根据标签进行数据转发,避免了IP交换中网络的最长匹配造成较低转发效率。数据包依据MPLS标签沿着一条路径传输,这条路径成为标签交换路径。MPLS通过标签实现高速标签交换,同样也实现了交换的优先级和流量工程TE。

8.2.3 多协议标签交换协议

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是一种在开放的通信网上利用贴在数据链路层的标签引导数据高速、高效传输的新技术。

多协议标签交换仅仅根据标签进行数据转发,避免了IP交换中网络的最长匹配造成较低转发效率。MPLS标签的结构如图8.9所示。

img150

图8.9 MPLS标签的结构

MPLS标签位于数据包的二层(数据链路层)和三层(网络层)之间,因此MPLS数据包可以在ATM、Ethernet和帧中继等二层协议上得到很高的支持。MPLS标签唯一地表示一分组所属的FEC(转发等价类:具有相同转发策略的类,通常具有相同的转发路径),决定标记分组的转发方式。MPLS的头部共32bit,其中20bit的标签、3bit的EXP(实验字段)、1bit的S(栈底指示符,标识这个MPLS标签是否是最底层的标记)、8bit的TTL-Time ToLive(生存期字段)。

MPLS网络由核心部分的标签交换路由器(Label Switching Router,LSR)和边缘部分的标签边缘路由器(Label Edge Router,LER)组成,如图8.10所示。LSR位于MPLS网络核心,具有进行高速标签转发的功能。LER位于MPLS网络的边缘,负责将流入MPLS网络的数据包根据传输的要求对数据包进行FEC的划分,给数据包贴上MPLS标签;对于流出MPLS网络的数据包,移除MPLS标签,成为普通的数据包。

img151

图8.10 LSR和LER在MPLS网络中的位置

数据包在LER贴上标签后,在LSR上进行标签交换,最终通过另外的LER离开MPLS网络。数据包依据MPLS标签沿着一条路径传输,这条路径成为标签交换路径(Label Switched Path,LSP)。

MPLS根据标签转发表进行数据转发。如图8.11所示,一个数据包的目的地址是47.1.1.1,最左端的LER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给其添加标签50,依据转发表,将数据包从端口1输出;LSR接收到数据包后查自己的转发表,标签为50的数据包从端口1输出,并更新标签为40;右端的LER接收到数据包后,对于标签为40的数据包移除标签,将数据包交给非MPLS网络,从而完成一次MPLS交换。

img152

图8.11 MPLS交换原理

MPLS通过标签实现高速标签交换,同样也实现了交换的优先级和流量工程TE。具有相同标签的数据包在MPLS网络中沿着同一条LSP传输。其中每个路由器(LER、LSR)都可以根据数据包携带的标签制定在LSP上的转发策略。例如,假设沿图8.11中LSP传输的数据包的优先级最高,则在这条LSP上每个路由器都会给予高的转发优先级和高的转发带宽。同样,如果我们希望某项业务的优先级最高,在进入MPLS网络时,可以贴上50的标签,让它获得高优先级的转发策略。

MPLS-TE通过感知网络带宽的使用情况,采用带有约束条件的最短路径优先算法(CSPF)计算满足带宽要求的路径,并通过资源预留协议(RSVP)建立带宽预留的LSP,从而可以使得LSP具有更好的带宽保障。如果启用MPLS-TE技术,拓扑结构如图8.12所示。

img153

图8.12 MPLS-TE使用CSPF动态选择路径

假如:R8→R5已经建立LSP路径为R8→R2→R3→R4→R5,此时R1也需要建立到R5的LSP,通过资源预留协议,会发现R3→R4的剩余带宽为14M,无法满足R1→R5需要的40M,所以R1→R5的LSP路径会选择R1→R2→R6→R7→R4→R5。这样链路基本做到了均衡。

因此,MPLS根据携带的标签,确定数据包在路由器转发的优先级和转发的带宽,并且依据MPLS-TE确保数据包选择满足带宽的LSP转发,具有更高的QoS保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