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天人相接的伟构

天人相接的伟构

时间:2022-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圜丘的石块数目和大小尺寸都取l、3、5、7、9等“天数”表示,其中又以“9”为天数之极。在这一系列与天数相关的象征语汇启发下,人立坛上,仰望苍天,一种天人相接的强烈感受会油然而生。天坛中最突出的建筑是祈年殿。金柱和檐柱之和象征24个节气,而其总和又象征天上28个星宿。它完整地体现了人们对“天”的认识,它的象征含义已完全融合到建筑艺术的精髓中去了。1998年11月,天坛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天人相接的伟构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帝祭天与祈祷丰年的地方,位于北京外城南永定门内东侧,隔京城中轴线与先农坛东西对峙,又与城北地坛遥相呼应,所谓“天南地北”是也。天坛为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明朝迁都北京时创建,但今天所见的规模,则是明嘉靖年间和清代多次修建而形成的,总面积280公顷,为紫禁城的4倍。

天坛的总体布局附会了“天圆地方”的古制,外周两重墙垣围绕,北面为圆弧形,南面则成直角方形。正门设在西侧而不在南,表明皇帝从西偏门入,是对天神的尊敬。坛内主要建筑呈南北向轴线排列,南部以圜丘为中心,是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北部以祈年殿为主,乃孟夏祈神求谷之所。两者之间以长约400米、宽30米、高出地面4米的砖砌大甬道——丹陛桥相联系。从正门到丹陛桥,一条大道长达千米,两旁遍植古柏老松,颇有肃穆神秘的气氛。登上丹陛桥,视野骤然开阔,万木低垂,松涛起伏,人行其间,宛若天上。

圜丘为一造型简单但却极尽象数之能事并且十分高大庄严的三层圆形露天石台,拾级而上,仰首而望,不见建筑,只见天穹。圜丘的石块数目和大小尺寸都取l、3、5、7、9等“天数”表示,其中又以“9”为天数之极。坛分三层,各层直径分别为9丈(名“一九”)、15丈(名“三五”)、21丈(名“三七”),三者之和为45丈,又是“九五”尊贵、祥瑞之数。每层石级均为9级,其他围栏栏板、地面石块也都是9的倍数。在这一系列与天数相关的象征语汇启发下,人立坛上,仰望苍天,一种天人相接的强烈感受会油然而生。

圜丘还有一奇妙的声学现象,人站在坛中心轻轻发声,便会听到很响的回声。这是因为声音由周围石栏板反射回来同时到达圆心的结果,它反映了石坛建筑的匀称和尺寸的精确。

天坛中最突出的建筑是祈年殿。这是一座圆形平面的大殿,上覆三层蓝色琉璃瓦顶和镏金宝顶,蓝色琉璃瓦象征“青天”,下设三层圆形白石台基。大殿由外向里分别建有12根檐柱、12根金柱和4根龙金柱,分别象征12个时辰、12个月和4个季度。金柱和檐柱之和象征24个节气,而其总和又象征天上28个星宿。这是一种建筑艺术和象征艺术的完美结合,正如刘天华先生所说:在湛蓝的天空下,三层洁白的圆台托着一座比例端庄、色彩典雅的圆殿,特别是那三层光闪闪的蓝色屋面和镏金宝顶,在造型、比例、色彩、构图等方面予人以一种无法描绘的艺术享受。在完美的形象中,又契合着充实、圆满、无限、和谐、开阔、崇高等审美理想。它完整地体现了人们对“天”的认识,它的象征含义已完全融合到建筑艺术的精髓中去了。

天坛祈年殿

在祈年殿和圜丘之间靠近圜丘的地方,还有一座精美的圆形大殿称皇穹宇,这是圜丘的附属建筑物,专门供奉“昊天上帝”的牌位(每年祭天时则移到圜丘上)。殿外围有圆形矮墙,墙身用磨砖对缝砌筑,平整光滑,形成举世闻名的回音壁,令人惊叹。

1998年11月,天坛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天坛建于公元15世纪上半叶,坐落在皇家园林当中,四周古松环抱,是保存完好的坛庙建筑群,无论在整体布局还是单一建筑上,都反映出天地之间的关系,而这一关系在中国古代宇宙观中占据着核心位置。同时,这些建筑还体现出帝王将相在这一关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