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天人之分”到“天人相胜”的哲学反思

从“天人之分”到“天人相胜”的哲学反思

时间:2022-03-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古代,早期“天人相分”的思想,虽然有所发展,但却未占据主导地位。这就是荀子所讲的人定胜天,即“制天命而用之”的基本意思。荀子的这段话,充分表达了他的“制天命,”“裁万物”的人定胜天的气概,也反映了当时处于上升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朝气和他们对于发展农业的信心。所以,从完全意义上的“天人相分”来说,还是要从近代西方文化中所包含着的“人文主义”因素说起。
从“天人之分”到“天人相胜”的哲学反思_东方智慧与现代文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

我国古代,早期“天人相分”的思想,虽然有所发展,但却未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荀子,吸收了老子哲学中有关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并将其向着积极有为的方向作了发挥,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哲学命题,荀子这一命题所强调的重点,则在于“天行有常”,“应之以治则吉”的方面,所以,他在《荀子·天论》中提出对老子的批评:“老子有见于拙,无见于信(伸)。”是说老子在“屈”的方面,即防守和无为的方面有所建树,但在“伸”的方面,即进取和有为的方面却无所建树。由此,荀子明确地提出,应当在“不与天争职”(《天论》)即遵照自然规律的前提下“明于天人之分”(《天论》)这才是最重要的。这就是荀子所讲的人定胜天,即“制天命而用之”的基本意思。

在荀子看来,“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富国》)。人才是自然界的主人。只要发挥人的作用。善于经营管理,就可以在不影响生态环境的条件下提高生产,增加收获,源源不断地向自然界夺取财富,以满足人类生活的需要。他说:

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数盆,一岁而再获之;然后瓜桃枣李一本数以盆鼓;然后荤菜百蔬以泽量;然后六畜禽兽一而车,鼋鼍鱼鳖鳅鳣以时别一而成群;然后飞鸟飞雁若烟海;然后昆虫万物生其间,可以相食养者不可胜数也。

这里,荀子坚定地相信,人们只要发挥能动作用,善于经营管理,土地生长五谷,一亩地就产数盆,一年可以收获两次;一株果树可以收到成盆成斛的果实;六畜长得很大,一只就能装满一车;鱼鳖成群,飞鸟如云;天地间的万物都可以供人利用,多到吃穿不尽。荀子的这段话,充分表达了他的“制天命,”“裁万物”的人定胜天的气概,也反映了当时处于上升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朝气和他们对于发展农业的信心。

恩格斯曾经说过:“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而造成这一区别的还是劳动。”[1]荀子只看到人能“胜物”、“裁物”、“假于物”、“使万物役”,从而支配自然界,使自然界之自然物为人所用的一方面,但却不理解也不可能理解造成人与其他动物之区别的决定因素是社会劳动,而把决定的原因归之于“圣人”创造的“礼义”,认为人定胜天主要依靠所谓“君子”、“圣人”的治理,而不是人类通过自身的劳动和智慧来发挥支配自然界的作用。这样,荀子所理解的人定胜天,就同我们今天所讲的人定胜天,有着根本性质的不同。所以,从完全意义上的“天人相分”来说,还是要从近代西方文化中所包含着的“人文主义”因素说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