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资聪睿,独立人格

天资聪睿,独立人格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湛若水迟迟未能上学的另一原因,是家中接二连三地发生不幸的事。据民间传说,有一天,湛若水在回家路上被他父亲的仇家围殴。事后,家人担心类似的事还会发生,于是把湛若水送到沙贝西面的南湾村去读书。在广州,湛若水先是进五仙观内的塾学学习。在广州生活期间,湛若水做出两件令人惊讶的事,初显他独立的人格。
天资聪睿,独立人格_湛若水

二、天资聪睿,独立人格

湛若水生长在农家,在家乡度过了他的少年时代。因家境困厄,他十四岁才开始进村中的塾学,十六岁到广州开始他早期的一段学习生活。

蒙学开始较晚

湛家的祖上也曾为官,祖辈和父辈称得上知书识字,但在湛若水的少儿时代,家里人大都忙于农活,谁也没管这孩子上学的事。湛若水或与村中的孩子玩耍,或放牛、下田、养鸭、抓鱼、摸虾……

湛若水迟迟未能上学的另一原因,是家中接二连三地发生不幸的事。九岁那年,祖父去世。不久,性格耿直的父亲因打抱不平得罪了一些乡绅和官差,遭陷害而进了大狱。出身于书香之家的母亲,尽管早有让儿子读书的心愿,此时除了操持家务,还得四方奔走,设法营救丈夫,再也顾不上孩子读书的事。

湛若水十三岁那年,他母亲本打算送孩子读书了,可当年正是农历狗年,当地的风俗认为,狗年开始读书的孩子,就会像狗那么懒惰。于是,湛若水只好等到来年才上学。十四岁的湛若水,进了湛家塾学。在那年代,塾学并非官办,而是私人或家族所办。湛家塾学位于沙贝的石岭,湛若水成名后,石岭即被称为“读书岗”,以作纪念。今人把它建成读岗公园,成为家乡人休闲娱乐的去处。

湛若水在石岭读书的时间并不长,因一件意外的事,他不得不转到了邻乡南湾村去就学。据民间传说,有一天,湛若水在回家路上被他父亲的仇家围殴。他脱身后赶紧往西村外祖父家里跑,又故意让鞋子沾上建房子用的石灰,并留下进祖父家时倒转方向的鞋印。追赶他的人到来时,祖父说若水曾来过,但又回家了。仇家看到地上的鞋印,便信以为真。这次脱险,表现出湛若水有过人的聪慧,这便是民间流传的“倒踏灰鞋避难”的故事。事后,家人担心类似的事还会发生,于是把湛若水送到沙贝西面的南湾村去读书。该村是当年与湛氏太祖怀德结盟的村子,湛若水在那儿读书,家里的人有安全感。

在母亲的提议下,湛若水十六岁那年被送到广州上学。湛若水发奋读书,在广州苦读十二年;七十五岁辞官还乡后又定居广州。可以说,广州是湛若水的第二故乡。现在增城新塘已属广州市管辖,但当年的沙贝还不属广州。诚然,从湛若水一生中居住的时间来看,他也算得上是个广州人了。

在广州,湛若水先是进五仙观内的塾学学习。

五仙观是道教宫观。建于何时,有三种说法:一说建于宋代,观址在十贤坊(今省财厅一带);一说建于南宋后期,观址在古西湖畔;一说建于明代洪武年间,观址为现今的惠福西路。

五仙观依山而建,是一座祭祀谷神的寺庙。广州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古时候,广州曾一度发生灾荒,田野荒芜,颗粒无收,民众不得温饱。一天,晴朗的天空出现五彩祥云,有五位仙人骑着毛色各异的山羊,山羊嘴里衔着谷穗。降落地面之后,仙人把谷穗赠送给当地的民众,并祝愿此处永无饥荒。仙人腾空飞去后,五只羊化为石头,留存下来。广州从此成为岭南最为富裕的地方;广州由此而得名“五羊”、“羊城”、“穗城”,广州人建了五仙观庙来作纪念。

现存的五仙观是明代建筑,保留了当时的建筑风格。在五仙观里,还有其他的传说。广为人知的传说:后殿东侧有一块原生红岩,其上有一脚印状的凹穴,是仙人留下的脚印。其实,从科学的角度分析,那不过是远古时珠江洪水长期冲刷、侵蚀的痕迹罢了。观庙中有一座“禁钟楼”,楼里悬挂着一口大钟。此钟除非不得已的关键时刻不可随便敲打,因而得名为“禁钟”。有传说称,用来系着禁钟的那根不是很粗的藤是吕洞宾所赠,说是藤上有“吕洞宾”三字。另一传说称,该藤虽是吕洞宾的遗物,却由一轿夫捐献出来。

五仙观环境幽静,充满了神奇色彩,湛若水便在那里完成了少年时代的学业。功成名就之后,旧地重游,他忘不了那里的白莲花池,那观里的夜夜钟声,那“七十年前灯火地”。他立碑记述了难忘的往事。

在五仙观读书两三年后,湛若水考进了广州府学。在这所省府官学学习期间,湛若水以过人的天资和勤奋,做好了参加科举考试各门功课的准备。那时他经常有母亲的陪读和照料,但家中也有不幸事的干扰,高龄的祖母和刚出狱不久的父亲相继去世。短时间里痛失两位至亲,他心中十分悲痛,但却不为家事所困,依旧专注于学业,二十五岁时,湛若水娶袁氏为妻,完婚后继续回到广州苦读。

初显独立人格

弘治五年(1492)秋,湛若水参加乡试,顺利通过三场贡院的考试,中了举人,迈过了科举之途上的第一道坎。

科举制度是古代中国通过考试而选士的方式,也是知识分子改变自身命运的途径。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十年寒窗,一举成名。多少读书人青灯苦读,期望沿着秀才—举人—进士—状元的阶梯,一级一级地往上攀登,有朝一日混上个一官半职,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然而,美梦成真的毕竟是极少数,不知多少为科举而葬送了青春。小说《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便是一个徘徊在科举路上的悲剧人物典型。他,一名老秀才,突然接到“中举”的喜讯,终于可以升格为举人了,他喜出望外,由惊喜而发展到精神失常。如此的悲剧时有发生,但由于科举是读书人进入官场、出人头地的唯一通道,他们也只好听由命运去安排了。湛若水也不例外。在当时的情况下,加上有个望子成龙的母亲的督促,他也开始走上传统的科举之路。然而,在求学期间,他已表现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叛逆的性格。

在广州生活期间,湛若水做出两件令人惊讶的事,初显他独立的人格。

第一件事是,当地的抚台到广州学府来巡视,学校要求全体师生向抚台行跪拜礼。本来,在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百姓向官员下跪自属常事,但湛若水坚决不服从学校的命令。他的理由是:按有关礼节的规定,校门之内并不是学校师生向抚台跪拜的场所。这不能不说是湛若水很不平凡之处,表现出他不屈服于权贵的人格。

第二件事是,按当时的有关规定,考生在参加乡试进入试场时,必须把鞋子脱掉。而湛若水听到点名后,坚决反对赤脚进入试场。他认为,这是对考生的不尊重。他的抗议终被当时的考官所接纳,并在后来改变了这一做法。

中国的心学高扬人的主体精神,而主体精神的高扬又建立在人格独立的基础之上。从一件件被传为佳话的逸事中我们看到,青少年时期的湛若水已初步具备成为一位心学家所应有的心理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