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实现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时间:2022-10-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重点建设也应尽量节省用地,减少对耕地的征用。据科学估算,农田投入的养分约有35%的氮素、50%的磷素、90%的钾素及大部分微量元素靠有机肥料的投入。实践也证明,有机肥料有许多独特的作用。二是有机肥料是作物矿物质营养的直接来源。三是有机肥料是改良土壤的重要物质。四是有机肥料还有提高难溶性磷酸盐有效性的作用。因此,在以施用有机肥料为主的基础上,要合理地施用化肥,使有机肥与化肥混施的比例保持在25∶1或30∶1。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耕地保护意识 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大众媒体多途径、宽渠道的广泛深入宣传《农业法》、《土地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与耕地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及保护耕地对耕地可持续利用、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让所有人都真正明白耕地是人类之母、是有限资源、是关系到自己切身利益的大事。意识到当前耕地保护的意义和紧迫性,形成全社会共同遵守保护耕地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以各种实际行动加强耕地保护的良好社会氛围。

2.强化土地利用规划,提高征用补偿标准 当前很多地方不能很好地处理城镇化进程与耕地保护的矛盾,挤占了大量的耕地,为保护好耕地,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强化规划对建设用地总量的控制,把对耕地占用规模限制在规划数量、范围之内,严禁随意占用耕地行为的发生。因经济、社会发展确需调整规划占用规划外耕地的,必须按法定程序进行。国家重点建设也应尽量节省用地,减少对耕地的征用。同时减少非生产性建设项目占用耕地的审批。在征用耕地时,要提交土地征用补偿标准,防止一些企业特别是一小部分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和私营老板看到了土地市场的增值潜力后,巧立名目,变相圈地,再度形成增值分配的不合理等现象。

3.加强耕地监管,保护耕地资源 一是加大对国土管理干部的培训力度,提高管理干部的素质,以便及时发现、研究和处理耕地利用与保护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对耕地违法现象进行严格执法。二是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统一管理,依法管理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要切实予以保障,防止出现建设用地审批不严,乱占滥用、破坏耕地和不批就用,多批少用、少批多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大综合防治农村农业环境污染,提高乡镇企业环保意识和能力,努力消除“三废”污染,防止耕地污染事件的发生,并加大对耕地污染事件的查处力度、强化农村生活废弃物的综合治理,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4.加大投入,恢复和提高耕地质量 提高和恢复土壤肥力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从当地实际出发,合理地实行倒茬轮作。农谚说:“换茬如上粪”“油见油三年愁”,这是广大农民多年来走的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成功之路。农作物的布局和调换茬口,应针对当地的土壤特点、气候条件、作物品种、生育期的长短和农民的耕作习惯,做到宜粮则粮、宜油则油,实行合理的倒茬轮作。一般可实行禾本科与豆科作物3年以上的轮作制,尽量减少重茬和迎茬面积。轮换作物茬口,要根据不同作物茬口的特性来安排适宜的轮作顺序:玉米是需肥量较多的作物,对前茬要求不严格,但以豆茬为最好。玉米耐短期连作,但为了获得较高产量,种植玉米时必须要增加投肥量。玉米地杂草较少,是多种作物的良好前茬;大豆的根系入土也较深,可吸收土壤中深层的养分和水分,同时它还有“共生固氮”的作用,能在常温常压下,把空气中游离的氮素固定下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改善土壤结构,恢复和提高土壤肥力。大豆地杂草少,肥力高,是很多作物的良好前茬,大豆不宜实行连作,一般可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制。

(2)大积大造优质农家肥,增加单位面积施肥量。农家肥是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以及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故称为农作物所需养分的仓库。据科学估算,农田投入的养分约有35%的氮素、50%的磷素、90%的钾素及大部分微量元素靠有机肥料的投入。因此说有机肥料是恢复和提高地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措施,它有许多化学肥料所不具备的特性。实践也证明,有机肥料有许多独特的作用。一是有机肥料肥效持久而稳定,可为作物提供各种有机养分,特别是微量元素。这种肥料施入土壤里被微生物分解后,能够形成一种腐殖质,它与土粒凝聚生成一种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可使黏性土变得疏松,黏性土变成有团粒结构的土壤,增强土壤的渗水性与通气性,提高土壤保水、保肥和保地温的性能。同时,腐殖质还有吸附土壤溶液中多种离子的能力,可以避免或减少速效养分的流失,延长土壤的适耕期,避免局部土壤中的高浓度化肥对作物的危害。二是有机肥料是作物矿物质营养的直接来源。有机肥料施入土壤里被微生物分解后,可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各种养分供给作物吸收利用,除了提供各种矿物质养分外,还能不断地释放出二氧化碳,改善作物的碳素营养,促进农作物增产。三是有机肥料是改良土壤的重要物质。土壤中微生物需要有机物质提供充足的养分和能量。因此,只有不断地向土壤中施入有机肥料,才能维持和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肥料时,可分泌出腐殖酸、酶和生长素等各种生物物质,这对土壤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有着重要的作用。四是有机肥料还有提高难溶性磷酸盐有效性的作用。有机肥料施入土壤里被微生物分解后,所产生的各种有机酸和碳酸,可加速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酸盐转化,变为作物可吸收的养分,提高磷的有效性,发挥土壤潜在肥力的作用。鉴于农家肥具有这些独特的作用,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广辟肥源,大积大造优质农家肥,增加单位面积施肥量,每年每亩耕地保证施入农家肥2~3m3

(3)改变用肥结构,实行科学施肥。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证明,只有做到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种、底、追肥结合施,才能培肥土壤肥力,提高肥料的经济效益,保证作物的高产稳产。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用,二者可以取长补短,缓急相济,这样既能发挥肥料的增产潜力,又能防止土壤肥力的减退。这是因为有机肥料含有机质多、有显著的改土作用,而化学肥料只能供给作物的矿物质养分、一般没有改土作用;有机肥料含有多种养分但养分含量低,而化学肥料养分含量高但养分种类比较单一;有机肥料供肥时间长,肥效缓慢,而化学肥料肥效快、供应数量较多,但肥效不能持久;有机肥料既能促进作物生长,又能保水保肥,而化学肥料养分浓度大,容易挥发、淋失或发生强烈的固定,可降低肥料的利用率。因此,在以施用有机肥料为主的基础上,要合理地施用化肥,使有机肥与化肥混施的比例保持在25∶1或30∶1。在施用化肥时,要做到氮、磷、钾元素肥料配合施,并要结合施用微量元素肥料,防止施肥单一化。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大力开展土壤诊断施肥和科学地进行追肥,就是要根据土壤的特点、农作物的种类、作物需肥临界期、最大效率期、各种化肥的性质和天气变化的情况,做到因肥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这样才能提高化肥的有效利用率和土壤肥力。

(4)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耕地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看土壤中含腐殖质的多与少,而大力推广玉米秸秆和根茬直接还田、堆制秸秆肥和牲畜过腹还田,这正是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增强作物抗病、抗虫害、抗旱能力及提高单产、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收入的一项有效措施。据有关资料记载,100kg玉米秸秆中含营养元素为氮0.48kg、磷0.36kg、钾1.64kg。这就是说,1万千克玉米秸秆中所含的营养相当于硝酸铵141 kg、过磷酸钙238 kg、硫酸钾342kg。因此,应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这样不仅可以培肥地力,促进良性循环,提高产量,还可节省开支。

(5)发展绿肥作物,实行生物培肥地力。实践证明,投入大于产出,就会造成生产成本高,增产不增收。反之,投入小于产出,就会出现地力减退和生产萎缩的趋势。因此,种地更要养地,走用地与养地相结合之路。发展绿肥作物,也是一项培肥土壤肥力的有效措施,草木樨、紫穗槐、沙打旺等多为深根系的豆科作物,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大量的养分,并能借根系的作用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一般每公顷豆科绿肥作物平均可固定氮素75 kg,相当于450kg的碳酸氢氨。它的根茬中还含有机质15%以上,含氮0.4%~0.6%。因此,有计划地实行粮食作物与绿肥作物轮作,能够起到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抗旱能力和增产增收的目的。

(6)加强自然灾害防治,改善耕地环境。在当前科学技术水平下,农业生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条件,清河县旱灾频繁发生,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可以通过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如排灌沟渠硬化、增加排灌设施等,提高防预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深耕与增施有机肥相结合,改善土壤的化学性能和物理结构,增强土壤抗旱能力。三是积极推广抗旱栽培技术,如推广抗旱播种技术、耕作保墒技术、覆盖保墒技术、培育抗旱的作物品种等。四是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因地制宜布设低压输水管道,发展喷灌、滴灌技术,节约水资源。

(7)进一步加强平衡施肥技术推广。要充分利用科技三下乡活动、科普日、农民科技协会等各种手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利用耕地肥力变化动态情况,及时调整指导大面积平衡施肥技术,进一步扩大平衡施肥推广面积,这是避免大面积耕地富营养化现象扩散的主要技术措施。只要认真坚持下去,就会起到“节支、增产、增收又保护环境”的良好作用。

(8)发展生态农业。农业科技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能使农业增长从单纯依靠资源和环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从而实现耕地资源的持续利用。生态农业是在中国国情特点下产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它体现了生态与经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耕地资源的相对缺乏以及人口的巨大压力,客观上也要求清河县农业必须走一条资源节约及合理利用的道路。发展生态农业、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资源,有利于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发展生态农业,确保食品卫生安全,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发展生态农业、改善农产品品质,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发展生态农业,对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5.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才能有效控制土地需求的膨胀,促进耕地的有效利用。清河县应采取坚决措施,转变人们的观念,切实降低人口增长率。强化人口再生产的计划意识,并将其纳入法制化轨道,强化农村的计划生育管理工作。

6.加强后备耕地资源的开发和整理 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和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的基本途径。荒草地、滩涂和其他未利用地是本县新增耕地潜力的主要来源,应及时对其进行开发和整理,通过“开源”与“节流”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