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实施家庭教育干预项目,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中彰显新作为

实施家庭教育干预项目,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中彰显新作为

时间:2022-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全省创建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干预项目示范点40个。河北省妇联以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干预项目为载体,创新开展留守流动儿童亲情关爱和权益保护工作,社会反响强烈,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干预项目实施两年来,从一个单一的项目发展成为受到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广大家长充分认可、各级妇联积极响应的工作平台,展现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能力与优势。
实施家庭教育干预项目,在参与社会治理创新中彰显新作为_河北妇女工作实证研究资料选编

省妇联儿童部

2012年9月

河北省现有儿童1500万,其中留守儿童68.2万。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急剧增加,外出务工家庭子女教育缺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留守流动儿童因为家庭教育薄弱,出现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不良现象,越来越令人担心。河北省妇联儿童部准确定位,主动作为,在全省创新开展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干预项目,切实改善了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水平,收到显著成效。近日,我省磁县开展的“爱心代理妈妈”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以及河北省委副书记赵勇的重要批示。

从家庭、学校、社会入手,促进建立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为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成立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公益讲座讲师团。两年来,组织家庭教育专家先后到全省87个留守妇女和老人集中的农村地区、流动人口集中的城市地区,举办133场家庭教育讲座。每到一地,公益讲座都受到家长们的热烈欢迎,有的家长骑车1个多小时、赶了40里山路到现场去听讲座。在省妇联的带动下,各地区多层次、多形式的家庭教育讲座如火如荼地展开,全省共举办家庭教育讲座623场,受益家长41.6万人次。此外,依托省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开通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咨询热线,一年多来共接听咨询电话300余次,为留守儿童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在全省创建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干预项目示范点40个。示范点集中安置在留守流动儿童集中的村和社区,由村委会(居委会)牵头负责,规范村(社区)级家长学校的发展,建立和完善示范村(社区)与留守流动儿童所在学校沟通联系制度、留守流动儿童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制度等工作机制,为留守流动儿童及家庭提供综合服务。推动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学校建设,创建河北省农村留守(流动)儿童示范家长学校、河北省示范留守(流动)儿童之家30个。同时,加强对各级各类示范单位工作骨干的培训。2011年年底,举办全省示范家长学校骨干培训班,对110名示范家长学校、儿童之家的负责人,进行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工作培训,提升骨干队伍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

因地制宜开展了代理家长、爱心爸爸妈妈、阳光妈妈等工作。招募社会热心人士,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搭建结对帮扶桥梁,组织妇联干部、妇女先进典型、女企业家等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经常性地到留守流动儿童家中,定期走访“高危”留守流动儿童及家庭,帮助他们解决现实困难和问题。此外,以社区、村为单位开办“四点钟学校”,接送低年级学生放学回家并进行课业指导,消除学生失教和安全隐患。还募集款物532.7万元,资助留守流动儿童寄宿学校修建改建教学楼、食堂、宿舍楼,添置教学设施和体育器械,发放儿童营养餐,改善留守流动儿童就学和生活环境。

留守儿童不是问题儿童、特殊儿童,用平等的视角看待留守流动儿童是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重要前提。省妇联组织家庭教育专家编撰留守流动儿童实用手册,分为安全篇、学习篇、礼貌篇、卫生篇、友爱篇五部分,以22句顺口溜的形式,配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发放到孩子们手中。举办“阳光流动课堂——为乡村孩子讲堂课”等活动,教育指导留守流动儿童开阔视野、自我管理、健康成长。留守流动儿童中涌现出一批优秀典型,各地纷纷予以表彰,开展了“十佳留守流动儿童”评选表彰等活动,以模范榜样引导和鼓励留守流动儿童不怕困难,争做自强不息的小主人。

家庭教育干预项目的实施,有效提高了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促进了留守流动儿童健康成长,还给我省留守流动儿童保护及家庭教育工作带来深层次的影响。

河北省妇联以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干预项目为载体,创新开展留守流动儿童亲情关爱和权益保护工作,社会反响强烈,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省财政加大对该项工作的经费投入,把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干预项目纳入了省级财政预算。从2011年开始,每年划拨专项经费70万元,用于省妇联开展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工作。

项目实施过程中,各地在摸底调查的基础上,分级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档案、数据库、成长记录袋等,详细登记留守流动儿童的基本情况、家长资料、监护人信息等,及时掌握留守流动儿童成长动态,对“高危”儿童实行跟踪管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因地制宜规范开展结对联系与帮扶工作,逐步形成了留守流动儿童“家长代理”与定期走访制度,时刻关注留守流动儿童的生活与成长。项目促进建立留守流动儿童所在学校和社区(村)的定期联系沟通机制,实现对留守流动儿童突发事件的早发现、早报告、早干预,使留守流动儿童的困难有人问、有人管。

依托项目开展,各地创造性地开展各类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掀起重视家庭教育、关注亲子沟通的热潮,取得显著效果。省妇联在河北电台开办家庭教育专栏“乡村父母学堂”“好妈妈课堂”,邀请专家通过讲座、现场答疑的方式讲授家庭教育知识,每周播出1期,每期1小时,受到城乡家长的喜爱。邯郸市在流动人口聚居地开展家庭教育“小讲台”活动,向留守流动儿童发放带邮资亲情信封2万张,向千余名留守流动儿童家长定期发送“温馨提示”家庭教育短信达50万条。石家庄市成立“进城妈妈之家”,引导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工作不忘子女教育。

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干预项目实施两年来,从一个单一的项目发展成为受到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广大家长充分认可、各级妇联积极响应的工作平台,展现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创新的能力与优势。我们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要找准切入点,在参与社会治理与创新中把握大势、善用优势。开展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工作,符合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的战略需求,符合广大外出务工家庭安心工作不误子女的教育需求,符合留守流动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需求,符合妇联组织深化创新家庭教育发展的工作需求。家庭教育干预项目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形势下应运而起,围绕中心,发挥优势,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二是要做出实效,建立跨部门长效干预机制。家庭教育干预工作不能搞一阵风活动,不能以活动代替日常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把各地建立的以留守流动儿童需求为核心,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学校为依托,由社会爱心人士长期联系、随时介入的保护模式固定下来,融入到社区和学校的管理和服务中,使留守流动儿童保护工作制度化。只有这样,才能让广大留守流动儿童真正得到保护、长期受益。

三是要科学发展,不断提高专业服务和指导水平。对留守流动儿童进行家庭教育干预,需要各级儿童工作者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需要熟练掌握项目化运作的工作方法,需要了解并借鉴社工理念和志愿服务经验完善现有的指导模式,这些都对我们儿童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学习要求。在日后的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各级各部门骨干人员的能力建设,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保证项目科学有序发展。

(在全国妇联儿童社会工作研修班上的发言稿。作者:张继华 何颖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