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编码系统中符号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社会编码系统中符号内涵与外延的关系

时间:2022-03-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前所述,符号外延语义的符号形式与内容间的结合关系是在符号过程中意指作用的产物。在第一层次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结合关系完全决定于符号的编码规则。因为内涵语义往往是基于对某种语境的主观认知,表示与符号外延相关的主观价值,而符号的外延,是由客观构想的所指所构成的用以实现传达这一实用功能的符号的语义。所以说在一般的符号信文中,符号的外延与内涵形成了皮与毛的关系。
社会编码系统中符号内涵与外延的关系_符号学Ⅰ——文化符号学

在上述汉语的例子中已充分了解了汉语符号内涵的形成,如果将它推演到一般的符号系统内涵的形成又将如何呢?

1.符号的两类语义层面

一般现实的符号系统也都属于社会编码性质的符号系统,这种符号系统是既具有外延语义,又具有内涵语义的系统。如前所述,符号外延语义的符号形式与内容间的结合关系是在符号过程中意指作用的产物。所以称符号的外延所指是符号的理性内容,它可以直接由符号能指,即符号的感性形式,根据符号系统的编码规则一义性地理解与掌握,它是实现传达的主体。而符号的内涵,则既不是直接由符号能指根据符号系统的编码规则一义性地理解与掌握的,也不是仅对该符号形式按个人的自由联想或主观的心理认知所想象、所体验的。它与语言的内涵一样,也是以符号能指与所指(也即符号的外延语义)相结合后的符号整体为能指,按个人的自由联想或主观的心理认知所形成的所指,也称为情感内涵。

所以,一般符号系统的内涵与外延之间,如图4-8所示,也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层次。在第一层次符号的能指与所指的结合关系完全决定于符号的编码规则。这个符号的能指就是符号的感性形式,而符号的所指就是符号的外延语义,它具有一义性。进而由符号的能指与符号的所指结合而成的符号,又有可能成为高一层次的能指,从而就会出现高一层次的所指。而这个高一层次的所指与能指之间的结合关系,则完全没有任何规律能对它们实行制约,这种关系只是取决于收信人个人的自由联想或主观的心理认知。所以这个高一层次的所指,也就因人而异,乃至因情感状态而异。也就必然地具有多义性,它就是符号的内涵,所以内涵具有多义性。究竟最后你会做出怎样的认定,就取决于外延语义所给出的语境了。

图4-8 符号的外延与内涵

2.外延与内涵的差异

为了进一步弄清外延与内涵的关系,明确它们的意义,笔者想请各位用科学的态度来回答以下的问题:汉语“生命”一词的意义是什么?如果你一下回答不完全的话,可以去查一查汉语大词典。多数的词典都会告诉你所需的明确答案:“生命是由蛋白质与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那么这个回答究竟是“生命”的外延呢,还是内涵?毋庸置疑这当然是外延,因为它是由规则所确认的。如果有人用类似的问题去问莎士比亚笔下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生命自身的意义又是什么呢?”还真难捉摸清楚他到底还会做出怎样的回答?他或许会回答:生命就象征着“死亡”,生命就是“疯狂”,生命就意味着“复仇”。但无论如何,他的回答在任何词典里都不会找到答案。

当然很清楚,“生命”一词的外延,决定于汉语语义学规则,所以在汉语词典里会找到答案。而问哈姆雷特的问题也好,或哈姆雷特所回答的也好,绝不指“生命”一词的外延,因为任何词典中都不会有这样的回答!这些回答就只能是生命一词的内涵了。如果想找一个哈姆雷特的确切的答案,可能就只能去问哈姆雷特或莎士比亚了,因为这只能是莎士比亚以某种情感塑造了哈姆雷特,又借哈姆雷特的嘴赋予生命以某些主观意义。这些不仅在词典里没有,就是和我、你每个人所想象的答案也未必相同,因为我、你与哈姆雷特都没有相同的情感经历。可见,符号中内涵的所指与能指的结合是不稳定的,尤其是这种远未被外延化了的内涵更是如此。

此外,还必须注意到,内涵往往还是以外延的存在为前提的,如果没有外延这一前提的存在,往往也就没有内涵所指的主观价值的判断。就像上例中的[meigui] ,如并不意指能绽放得像爱情般的美丽,也像爱情般会伤人的带刺的玫瑰,而是意指狗尾巴草的话,不言而喻,在任何人心里都难以有视之为“爱”这一主观价值了,也决没有人会贸然尝试送一束狗尾巴草给自己的心上人吧?因为内涵语义往往是基于对某种语境的主观认知,表示与符号外延相关的主观价值,而符号的外延,是由客观构想的所指所构成的用以实现传达这一实用功能的符号的语义。所以说在一般的符号信文中,符号的外延与内涵形成了皮与毛的关系。尽管内涵是非常重要的价值,但它并不是在具有任何外延的符号上随处可粘的。总之还是这句老话:“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除非根本尚未形成符号,根本还没有基于客观构想的符号规则时,这种处于形成中的符号都只具有内涵的性质,但在严格意义上它还根本不是符号。在纯艺术中就常是这种情况。

所以说,外延与内涵都是符号的内容,但是两者在符号学性质上却有很大的差异:①外延语义是对应的能指为编码规则所规定的所指,所以能指与所指的结合关系非常稳定;②内涵语义不是对应的能指为编码规则所规定的所指,它只是使用者的一种主观价值,所以形式与内容的结合关系是基于个人的自由联想与主观的心理认知,极不稳定;③在社会编码符号的内涵成立上,首先是以所存在的外延为前提的。

或许大家会认为关于玫瑰与生命的这两个例子中,后面的“生命”一词比前面“玫瑰”一词更能说明外延与内涵的性质问题。这是因为在青年学子的心目中正不断被外来文化所占据,玫瑰的内涵正在被外延化、规则化而成为准编码,不断消退着作为内涵的性质。而前面所述的“生命自身”的意义还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内涵所致。

3.内涵的准编码化

如果内涵被长期反复地使用在同一语境中的话,就有被规则化,成为准编码,而使自身出现外延化的可能。如前面的玫瑰一词,原是基于外来文化的内涵,在很少接触外来文化的老人们中间这种主观价值很少被使用、被确认,所以始终未被外延化。但是,在新一代人中间,这种基于外来文化的主观价值已成冲垮固有文化大堤的泛滥之势,使用的频度大大增加,或许随着岁月推移,物是人非,在哪一天有被彻底外延化的可能。又如,符号“桃色”一词,它的外延是桃花的粉红色颜色,而其内涵则指异性间的风流韵事。长期来“异性间的风流韵事”这一内涵,在各个人群之中已被广泛使用。逐渐“异性间的风流韵事”这种用法,已被固着下来而最终出现被规则化的倾向,与原有外延已处于相互竞争之中,并成压倒之势。与其说桃花的粉红色,毋宁说“风流韵事”是人们在“桃色”一词中所读取的更为稳定的意义。这种内涵的外延化也就威胁到了原有外延,甚至形成取而代之的趋势。

这种在具有外延的同时,还将出现内涵的现象不仅在语言符号中有,并且在一切非语言符号中也有。它是一切符号现象中的重要表现,是符号学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必须充分理解与掌握。所谓内涵语义,是对能指与所指(即外延)这一结合体(符号)的一种主观价值。这个结合体就成了符号内涵的能指,而所对应的,基于收信人主观心理认知的所指就是符号的内涵性语义,即内涵性价值。这个内涵性价值一般也就称为象征价值。反之,一个有能指与所指基于规则而成立的外延性符号整体,也就成了内涵语义的象征了。所以说,内涵语义“爱”就是符号“玫瑰”的象征价值,而“玫瑰”则就成了内涵语义“爱”的象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