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大明一统的普洱茶突破期

大明一统的普洱茶突破期

时间:2022-09-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史籍记载和古迹文化研究,滇南一带的普洱茶生产在明代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揉制茶和压制茶,即通常所说的各类团饼茶,结束了“无采造法”的原始生产时代。既是对普洱茶加工技艺的表述,也是对普洱茶的最早记述。明代普洱茶的名声已传扬全国。

根据史籍记载和古迹文化研究,滇南一带的普洱茶生产在明代有了新的突破,出现了揉制茶和压制茶,即通常所说的各类团饼茶,结束了“无采造法”的原始生产时代。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底,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三十万大军入滇,进攻元梁王的军队,翌年初攻入昆明,消灭了元朝在云南的残余势力,结束了蒙古人对云南的统治。在随后的三四十年中,明朝军队平定了多起叛乱,并通过屯垦和土司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最终将云南全境比较稳固地统一起来。

为了巩固对云南的统治,明初统治者还对云南进行移民垦殖,采取军屯、民屯、商屯等形式,把大量内地汉人迁移到云南开发边疆。汉族人口在云南逐渐占据了多数的地位,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也越来越多地传到了边疆各地,推动了云南社会的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团饼茶加工技术是唐宋元时期的江南、中原等内地古茶庄广泛运用的制茶技艺。明朝以来,随着江西、四川、湖南等地大量汉族进入云南,也将团饼茶加工技术传入滇南的普洱、西双版纳一带,为了便于茶叶贮存、运输,外地茶商与当地制茶大户,创办了手工茶坊,借鉴内地团茶技艺,创造了以云南大叶种茶树晒青毛茶为原料,通过蒸压成形的普洱团茶、饼茶的加工方法。在明万历进士谢肇淛(公元1567~1624年)的《滇略》(明天启年间刻于大理)中就有这样一条记载:“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团之。”既是对普洱茶加工技艺的表述,也是对普洱茶的最早记述。普洱紧压茶成了传承唐宋遗韵而又具有云南名茶特色的一类茶叶产品。

明初,滇南的步日部改名为“普耳(洱)”(今宁洱县),属于车里宣慰使管辖,此时西双版纳等地的茶叶主要集中在普洱再加工并集散贸易,车里宣慰使为了加强对普洱茶加工及贸易等方面的管理,特派一官员长驻普洱。在明万历《云南通志》卷十六中就有这样一条记载:“车里之普耳,此处产茶,有车里一头目居之。”普洱团茶在明代主要由车里产区经滇藏茶马古道运送到滇西北的永宁府(今丽江宁蒗),与藏族进行茶马互市,并因其品质独特、功效特异而受到藏族等西北少数民族同胞的特别喜爱,同时也获得了中原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的青睐。对此,《新纂云南通志》(公元1949年)中有“普茶之名在华茶中所占特殊位置,远非安徽、闽浙可比”和明末完稿、清初编定的《物理小识》(方以智稿,其子中通、中履等于1664年编定)中有 “普洱茶蒸之成团,西番市之,最能化物”的记载。明代普洱茶的名声已传扬全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