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赛典赤与石龙坝

赛典赤与石龙坝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赛典赤上任后,改革地方行政体制,置州县令长,加强行省统一管辖。接着,赛典赤又大规模疏浚盘龙江、金汁河河床,加固堤岸,开挖水渠,将昆明东北部自由漫溢的“邵甸九十九泉”水引入盘龙江。赛典赤治理盘龙江水患的关键之举,是在盘龙江进入昆明坝子的松华谷口修筑水坝,设立“以时启闭”的闸门,建成松华坝水库。1279年,赛典赤去世,享年68岁。

一、赛典赤与石龙坝

1253年,忽必烈率十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灭大理,设“大理国总管”,并鉴于云南“因委人失宜,致诸国皆叛”的教训,于1274年亲自选派富有才干的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前来“抚治”云南,以“平章政事行云南中书省”的身份,正式建立云南省。威名赫赫七次下西洋的三宝太监郑和,即是赛典赤的六世孙。赛典赤上任后,改革地方行政体制,置州县令长,加强行省统一管辖。他倡导屯田,发展农耕,减轻赋税徭役;派官吏综合治理滇池。赛典赤在云南任职六年,忠于职守,励精图治,兴利除弊,治政有方,使云南出现了一段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时期。特别是在治理昆明盘龙江水患、兴修水利上,赛典赤写下了彪炳千秋的光辉一页。

赛典赤赴滇任职时已是63岁的老人,但他不顾年老体衰,亲自到各地察看水情,分析水患成因。盘龙江水挟带大量泥沙从松华谷口流入昆明坝子后,水流渐缓,泥沙沉降,致使河道淤积,水流不畅,加之堤防毁坏,河失主槽,故河水四溢。同时,“滇池水源广深,往下逐渐浅狭,好似倒流,故叫滇(颠)池”,惟一的出水口海口又淤积严重,以至雨季滇池水满溢,顶托盘龙江水不能下泄,致使洪水漫溢成灾。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他把熟悉治水的大理巡行劝农使(元代官名)张立道调来昆明协助治水,命其子纳速丁配合张立道率3000名民夫,根治盘龙江水患。赛典赤首先疏浚海口河道,建石龙坝,增大滇池出水量,使滇池水位下降,不但解除了滇池水对盘龙江水的顶托作用,还使高峣、马街、黄土坡、大观楼、海埂、官渡一带大片土地涸出水面,得良田万顷,从此,这些地方开始有了村庄。接着,赛典赤又大规模疏浚盘龙江、金汁河河床,加固堤岸,开挖水渠,将昆明东北部自由漫溢的“邵甸九十九泉”水引入盘龙江。同时,在金汁河上建小闸10座,涵洞360个;在宝象河等6河间开挖12条分水河、72条暗沟,以形成水网,“轮序放水,自上润下”,既可分流洪水,又可灌溉农田。

赛典赤治理盘龙江水患的关键之举,是在盘龙江进入昆明坝子的松华谷口修筑水坝,设立“以时启闭”的闸门,建成松华坝水库。这样,既可抬高水位,分水金汁河,又可在汛期拦蓄洪水,减少下泄,所蓄之水还可确保旱季河水不枯。在庞大的治水工程中,赛典赤“额立三百六十匹报马,三百六十名看水员”,“倘遇崩倒水浸,即时飞报上司,挑补修竣,不容怠缓”,对工程进行了严格有序的管理。整个工程历时3年,于1278年完工,在先人治水的基础上大凿其出海口,疏浚河道,使滇池水泻入螳螂川,顿时使沿湖水患锐减,得沃土万顷。泄水那天,丽日当空,一声开闸放水令下,只见湖水涌出海口,形成巨流,冲出两山之间的峡口,以排山倒海之势从山涧跌入深涧,发出“隆隆”轰鸣。远远看去,阳光之下,水花飞溅,腾空而起,形成两道光环,仿佛从天边翻滚下来,酷似二龙戏水。于是,人们将此地取名为“滚龙坝”。巨大的水流顺滚龙坝而下,卷走泥沙土石,层层跌落,一走便是10余里;水的足迹,形成一条怪石嶙峋的小河显露在天地之下。远远观之,犹如一条身披鳞甲的巨龙穿山走坝,摇头摆尾直入螳螂川,蜿蜒向金沙江奔去。于是,人们把此地叫做“石龙坝”。

自此,滇池面貌为之一新,四围香稻,万顷晴沙,史官说这里,“其俗殷富,墟落之间,牛马成群,仕患者稻秣驹,割鲜饲犬。滇池之鱼,人饫不食,取以肥田”。元代以后历代对滇池的治理,也基本上是沿袭赛典赤疏六河、扩海口的办法,松华坝经历代加修,至今仍是滇池地区水利枢纽工程之一,仍在造福于春城人民。至1287年,马可·波罗游历云南,在游记中写道:“有一座大湖,广有百里,湖里鱼类很多,是世界上最好的鱼。”这座大湖,即是经赛典赤治理过的滇池。

1279年,赛典赤去世,享年68岁。赛典赤治滇5年,清廉自守,政绩卓著,在封建社会的官吏中是难能可贵的好官。尤其是他治理盘龙江水患的功绩,世人称道,泽被后世。百姓感其恩德,“及卒,百姓号哭震野”,“老稚悲哀之声,连日不绝”,扶老携幼,自发为他送葬。赛典赤墓位于松华坝水库旁的马家庵,另有衣冠墓在今老民航路五里多小学的体育场内。赛典赤死后,元世祖忽必烈追封他为“上柱公、咸阳王”,诏令继任者“尽守赛典赤成规,不得辄改”。昆明人因此建“咸阳王庙”,又取“忠君爱民”之意建“忠爱坊”,以志凭吊。漫步在春城昆明市的中心广场,“忠爱坊”肃然而立,犹如打开的一本史册,又像一个唤醒历史记忆的符号,默默地倾诉着、表述着一代政治家的功绩。

img4

位于昆明民航路的赛典赤衣冠冢

大自然将滇池这颗高原明珠送给了昆明人,滇池让昆明人受惠于大自然的恩赐,也让昆明人最先享受到水力发电带来的近代文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