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第节,物质世界和实践

时间:2022-09-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6) 世界观、方法论和哲学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

3.方法论同世界观是统一的

4.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6) 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第一次明确指出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恩格斯

3.哲学基本问题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与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②两者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4.之所以思维与存在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由于:①是解决其它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②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③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


(3/6)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考点延伸】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2.对世界状态(即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不同的观点。

【考点延伸】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则主张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3.对人与世界的关系(即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考点延伸】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4.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问题)的不同回答:哲学划分为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考点延伸】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4/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变革的关键:创立了科学的实践观(从实践的角度认识和改造世界)。

2.变革的表现: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由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体系。


(5/6) 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是近代哲学的根本问题。 何谓第一性,区分两大阵营。 思维能否认识存在: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6/6) 恩格斯总结的哲学基本问题

恩格斯总结和概括了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哲学发展的历史事实,第一次明确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存在和思维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其一,存在和思维,究竟谁是世界的本原,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唯物主义包括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又叫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其二,“我们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思想对这个世界本身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的思维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这一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可知论坚持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反之就是不可知论。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