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摄影是用光记录影像的艺术

摄影是用光记录影像的艺术

时间:2022-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众所周知,摄影是用光来记录影像的一门技术,其最早的起源和原理,实际就是小孔成像的原理。1839年8月19日,法国国家科学院正式发表“达盖尔摄影术”。以彩色负片为例,胶片经曝光和显影、漂白、定影后,形成与景物色彩互为补色的负像。再将这个负片上的影像在正性的彩色感光材料上晒印或放大,就得到与被摄影物色彩一致的正片或照片。

第二节 摄影是用光记录影像的艺术

一、摄影的起源

众所周知,摄影是用光来记录影像的一门技术,其最早的起源和原理,实际就是小孔成像的原理。早在公元前3世纪,我国战国时期的著名学者墨子(图1-11)在其著作《墨经》中就有记述。《经下》:“景到,在午有端,与景长,说在端。”《经说·下》:“光之人,煦若射,下者之人也高,高者之人也下。”“在远近有端,与于光,故景内库也。”意思是说影子倒过来是因为光线在小孔汇交成束造成的。由于人的足部挡住下面射来的光线,所以影子落在下部。这是一段对“小孔成像”(图1-12)定理的明确描述。这是最早的关于“小孔成像”描述的记载。

img12

图1-11 墨子

img13

图1-12 小孔成像

在西方,对于“小孔成像”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350年亚里士多德所著的《质疑篇》中。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又开始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制造了各种暗箱。画家通过暗箱的辅助描绘景物和绘画。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大师达·芬奇,在其笔记中比较完备地记载了“小孔成像”的应用,并应用“小孔成像”来描绘景物。随着暗箱的发展,为了让暗箱获得较为明亮和清晰的影像,人们给暗箱装上了镜头。到这时,人们又开始考虑如何把暗箱获得的影像固定下来,这也是近代摄影术研究的发端。

如果说“小孔成像”原理的发现和应用,是关于光学影像形成的科学,而随后发展的“光化学”,就是研究如何对光学影像进行记录的科学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的拍摄者是法国人尼埃普斯,他把沥青溶液涂布在金属板上面,通过制版法获得了最早的固定影像。与此同时,法国人达盖尔(图1-13)也有同样的兴趣。他在1833年尼埃普斯去世后,继续这项研究,在尼埃普斯的基础上,达盖尔在不断的实验中,用涂银的铜板代替锡板,并用稀释的碘溶液冲洗,发明了“达盖尔银版摄影术”。

img14

图1-13 达盖尔和他的照相机

1839年6月,法国政府决定买下达盖尔和尼埃普斯共同研究的照相法,每年支付达盖尔6000法郎,尼埃普斯的儿子伊希杜尔·尼埃普斯4000法郎,并授予达盖尔四级紫绶勋章。1839年8月19日,法国国家科学院正式发表“达盖尔摄影术”。

二、彩色摄影技术

1861年5月17日,在伦敦英国科普会演讲中,马克斯韦尔(图1-14)用三原色相加混合,也就是加色法,拍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彩色照片(图1-15)。他被公认为彩色摄影原理的创立者,彩色摄影的试验从此开始了。

img15

图1-14 马克斯韦尔

img16

图1-15 早期彩色照片

在胶片摄影时代,彩色摄影所使用的彩色感光片上通常涂有三层感光乳剂,并分别加入了不同性能的光学增感剂,使这种感光片能分别感受红、绿、蓝三种色光。这是彩色摄影的成像原理,在这个理论支持下,人们发明了彩色负片和正片。以彩色负片为例,胶片经曝光和显影、漂白、定影后,形成与景物色彩互为补色的负像。再将这个负片上的影像在正性的彩色感光材料上晒印或放大,就得到与被摄影物色彩一致的正片或照片。

如摄影作品《街景》(图1-16),就是采用彩色摄影负片拍摄的,在底片上负片的颜色与实际看到的正好相反,如照片中的红色,在负片的底片中就是绿色。底片经过放大和冲印后变为正片,也就是我们看到的色彩。这种化学成像的方式,从摄影术发明至今一直延续。直到后来数码影像技术的出现。

img17

图1-16 街景 田金良 摄

上世纪70年代左右,在美国的贝尔实验室,两位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半导体对光线非常敏感,如CCD,COMS 等。这就是现代数码影像的开端。数码摄影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主流影像记录方式了,如摄影作品《教堂》(图1-17)就是用现代数码相机拍摄的。如果仅仅从一张照片呈现而言,一张数码照片和一张用胶片拍摄的照片我们也许看不出太大的差异,但其内部的原理是有天壤之别的。数码照片,就其本质记录方式而言,就是0或者1的数字编码方式,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就通过各种方式传播和传输,甚至用软件修改,而化学成像则不然。这就是数字影像取代了传统化学成像的根本原因。

img18

图1-17 教堂 王传东 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