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食物与电解质对比赛状态的影响

食物与电解质对比赛状态的影响

时间:2022-09-0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评估鸽子的健康状况是最主要的工作,还有让鸽子保持健康以及鸽友们对自己的鸽子遗传潜能有真正的了解。1摩尔的葡萄糖,可代谢产生36摩尔ATP分子。它产生的越多,对赛鸽的飞行活动越有利。血液里乳酸含量升高的快慢,显示鸽子比赛状态的好坏。至于路训,则可能会造成鸽子迷飞或受到伤害。最理想的情况是赛季展开时逐渐增加鸽子家飞和路训的飞行时间,同时在鸽子进入比赛状态后路训距离适当拉长,鸽子才能从中获益。

鸽友们经常会对自己鸽子的实际状态掌握方面显得不够自信,即使是到了集鸽现场也会捉出几只来,让别的鸽友评估他们鸽子的状态,求得客观认可;至于探询在训练或饲喂上应该如何做调整,则是鸽友们的常态做法和永恒话题。

我们必须知道:很多因素会影响鸽子的比赛状态,但核心因素很确定:鸽子若不健康,绝对不会有好的比赛状态。评估鸽子的健康状况是最主要的工作,还有让鸽子保持健康以及鸽友们对自己的鸽子遗传潜能有真正的了解。如果年年都没有太大改观,有朝一日突然赢了一把,那也是刚巧碰上比赛鸽队里出了一羽能力特别高强的鸽子罢了,或者,它碰巧因自然健康使得状态正值巅峰状态。我们都希望成功可以延续和复制,但每年的情况都会不一样,比赛可能变得更困难,天气也可能变得更不利,因此基本管理方式应该跟着调整,审时度势,因时制宜,这样成功才有可能再现。

一个成功的鸽友懂得观察鸽子在鸽舍里的行为,飞翔的意愿、抓握的感觉,联系比赛成绩进行评估,然后将这些作为调整的依据。这些技巧也会让鸽友知道该如何训练和饲喂他的鸽子,让它们能够重现比赛状态。鸽友具备基本常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我们讨论在鸽子失去比赛状态时怎样作出正确的决定。

运动所需的能量

现在抄一段体育院校运动生理教材里的一段话:(鸽子)运动过程中,肌肉收缩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能量。鸽子身体里有几个提供能量的来源,它们全部都会分解成一种称为ATP的物质(腺嘌呤核苷三磷酸),接着又会进一步分解成ADP(腺嘌呤核苷二磷酸),能量会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来。这些来源的能量供应量和最高效率(也就是说,产生多少ATP),依据运动的速度和时间而定。能量在有氧或缺氧的情况下都能释出。

有氧过程

有两种物质可经由氧化作用产生ATP。

•葡萄糖。

葡萄糖以“肝糖”形式贮存在肌肉和肝脏里,在有氧气的状态下经由“科勒氏循环”代谢成“焦葡萄糖酸盐”,接着再转变成为ATP。1摩尔的葡萄糖,可代谢产生36摩尔ATP分子。

•脂肪。

脂肪可以分解变成“自由脂肪酸”,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产生二氧化碳、水、热和能量。自由脂肪酸经由血液运输后渗进肌肉里,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0分钟。这个时间对赛马和赛犬来说倒不是太重要,但是对赛鸽却非常重要;因为赛鸽比赛时飞翔的时间相当长。1摩尔的脂肪酸能产生129摩尔ATP分子。因此,脂肪酸比葡萄糖的氧化过程能产生更多的有效能量。

大家可以记住这个英文词组缩写“ATP”,不要背它的中文原意,知道它与能量产生和释放具有直接关联即可。它产生的越多,对赛鸽的飞行活动越有利。

缺氧、无氧和厌氧过程

一开始,有氧过程是产生能量的主要机制。不过,一旦鸽子飞过一段距离开始奋力前进时,它们所需要的全部能量,在氧气不足的状况下仍然要输送到肌肉里。ATP里的能量,在缺氧的状况下依然可以释出。ATP的来源有两个。

(1)早已存在血液中或来自其他过程所产生的ATP,包括“肌酸磷酸盐”分解所产生的ATP。这个过程维持不到10秒钟。

(2)肝糖在缺氧状况下分解成“焦葡萄糖酸盐”。

这个过程的效率比较差,每1摩尔的葡萄糖只能产生3摩尔ATP分子。此外,焦葡萄糖酸盐在缺氧状况下会积聚起来,接着会代谢成“乳酸”。乳酸如果堆积在鸽子肌肉里(请参阅本节最后的“蓝肌症候群”),肌肉的pH便会下降,接着便渗进血液流进肝脏里进行代谢。血液里乳酸含量升高的快慢,显示鸽子比赛状态的好坏。

鸽子在舒适的状况下运动时,通过有氧过程分解葡萄糖和脂肪,便能获得足够的能量供给。如果运动变得困难时,鸽子就得以不同的机制来增加氧气的供给,例如张口喘气。若是运动持续下去的话,对氧气的需求将无法获得充分满足,这被称作“氧气不足”;接下来所需要的能量,只能由缺氧状况下的能量来源提供,基本上是ATP和肌酸磷酸盐;接着在6~8秒后,肌肉里的肝糖会分解成乳酸,这会到达一个极限。

一羽鸽子升空飞翔后,刚开始时是依靠体内所储存的ATP所产生的能量。经过刚开始的爆发性肌肉活动后,能量的供给将会来自血液里的葡萄糖。再经过20分钟,若鸽子是在其体能范围内运动时,它还是可以获得适量的氧气供给,不过它会开始疲劳并使用体内的肝糖。肝糖大概可以供应鸽子飞翔300~400千米,也就是最多可飞上半天所需的能量。当肝糖耗尽时,如果鸽子还必须继续飞翔,它会开始消耗体内的脂肪作为能量的来源。这也就是为什么当比赛距离为400千米上下,特别是在难度较低的比赛,较轻的赛鸽比较能飞出好成绩的原因。当比赛距离较长时,鸽子必须使用体内储存的脂肪来供应能量,因此鸽友应该挑选较重的赛鸽去比赛,否则它们将会“用光汽油”。而这也正是为什么短距离赛和长距离赛的比赛鸽,在准备工作内容和抓握手感上要有所不同。当比赛正在进行时,如果鸽子必须在短时间做激烈活动,或是感觉十分疲劳时,鸽子会开始喘不过气来,氧气供给就会低于临界值,肝糖会在缺氧的状况下分解,紧接着就会产生乳酸,进而引发肌肉发炎和痉挛。

训练

经过定期的适宜距离训练,鸽子的呼吸系统可以获得发展,氧气的临界值出现也会变得更晚;同样,肌肉状态也会变得更好。运动生成的乳酸,便能通过循环系统更有效地排出,因此鸽子就能够运动更长的时间,不会出现痉挛或因为乳酸堆积而发生肌肉发炎的现象。耐力训练导致肌肉肝糖的利用减少,对脂肪作为能量来源和依赖却增加。因此,鸽子如果想在距离较长的比赛里具有竞争力,显然得加强耐力训练。幼鸽因为年轻、有活力,还可能因为飞翔对它们而言还很新奇,所以家飞时通常表现很好。不过,发情过后的鸽子特别是在它们飞过几场比赛后,经常会显得不愿意飞翔较久的时间。因此,它们必须被强迫去运动。鸽友可以带它们去做路训或强迫它们家飞(挥动旗子等)。但是,这两个方法都有缺陷,旗训可能会让鸽子对鸽舍感情变得疏远,比赛时我们希望鸽子因为鸽舍而回来,但是这种训练方式只会把它们吓得离鸽舍远远的,同时也会让它们变得不愿意进棚被捉。至于路训,则可能会造成鸽子迷飞或受到伤害。显然,鸽子生病或疲劳时应该让他们好好休息,等到复原后再逐渐地让它们恢复运动。

路训必须配合鸽子当时的体能状况,这是很重要的事。最理想的情况是赛季展开时逐渐增加鸽子家飞和路训的飞行时间,同时在鸽子进入比赛状态后路训距离适当拉长,鸽子才能从中获益。与此同时,饲料必须含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满足鸽子运动所需要的能量。

当鸽子的运动量超过体力负荷时,它们的肌肉便会发炎和肿胀,几天过后肌肉摸起来就会有僵硬感。同时,这些鸽子已经耗尽它们体内的脂肪,所以它们抓握起来会感觉很轻盈,让人误以为它们的体格已经达到超级良好的状态。不过,这些鸽子由于肌肉酸疼,开始厌飞和不喜欢被抓握;有时候它们的肌肉颜色也会变蓝,龙骨会呈现出粉红色泽。这些鸽子应该好好休息,等到肌肉复原后逐渐回到竞翔活动中去。

电解质

当鸽子开始利用体内的各种能量时,它们体内储存的水分和电解质(盐分),特别是钠和钾也都将派上用场。在经过比较温和的有氧运动后,当鸽子的呼吸依然能够继续提供足够的氧气时,如果鸽子能够喝水,而且只要它们体内的钠元素没有减少时,它们就能迅速恢复体力。当必须更费力飞翔时,鸽子就得进行无氧运动。当呼吸无法供应足够的氧气并开始产生乳酸时,它们体内的钠离子便会通过与肌肉细胞中的乳酸结合,随着粪便中的尿液从各种身体系统里流失。除了钠和钾外,鸽子体内的钙与镁也会流失。当鸽子体内的钾离子浓度降低时,肌肉将会变得虚弱和疲劳。鸽子经过长距离比赛后,体内电解质将会变得不足,这时如果鸽子只能喝到清水的话会进一步稀释体内剩余的电解质,造成“饮水中毒”,将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复原。如果在饮水里加入电解质,则它们体内的电解质水平很快就能恢复正常,鸽子也能更快恢复体力。以普遍使用鳏夫制的欧洲鸽坛为例,则情况表现得更为明显。生活于同一鸽舍的鳏夫鸽经常参加比赛,许多比赛的距离约为500千米左右,由于这些鳏夫鸽都有比赛经验,所以同一鸽舍最先和最后回来的鸽子,时间差距通常不会超过半小时。有些鸽友还刻意让这些鳏夫鸽每周比赛,在此状况下,所有比赛鸽对电解质都有类似的需求,如果它们能尽快恢复体力,则它们在下一个周末的比赛也就更有竞争力。比赛鸽归返后,若与未参赛鸽共用饮水器,对于那些未参加比赛或其他不需电解质的鸽子来说,即使喝了添加电解质的水也并无坏处。它们的身体系统只会将需要的电解质保留下来,多余的则在无害的状况下排除掉,因此电解质在这种情况下对鸽子肯定是有益的。如今,鸽店里可以买到各种赛鸽专用的电解质产品。

如果不供应鸽子电解质,矿土和啄石同样也含有矿物盐。鸽子吃了之后,体内的电解质水平也将逐渐恢复正常。比赛晚归的鸽子,可能是在比赛途中啄食了一些自然的矿物质或电解质物质,例如黏土。

食物

鸽子完成比赛飞回鸽舍,除了电解质和水分外,体内失去的能量也需要补充。比赛后鸽子的血糖值降低,必须尽快恢复它们的血糖值,以免进一步消耗它们体内所储存的能量。同时,鸽友也必须在下一次比赛前,补充足它们所消耗的能量。开始使用的饲料里应含有大量容易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像是淀粉和糖;饲料里应该含有玉米、高粱、小麦和红花籽的种子。小种子饲料也很有益,因为它们的体积较小,能够提供消化酵素更大的作用表面积,有助于鸽子的消化,使种子里的营养能更迅速的被吸收和利用。

当鸽子休息和进食24小时后,鸽友应改喂富含蛋白质的饲料,并用相同饲料持续饲喂1周,以补充它们体内的能量储存。至于每天饲料的正确营养配方,应该依照运动量和气温做调整。举例来说,如果鸽子在寒冷的天气里飞行了很久,当它们被唤回鸽舍后,它们血液里的血糖值必定会降低,这时恢复它们的血糖值就变得很重要,当天的饲料里就必须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相反,如果天气暖和,鸽子又没做太多运动的话,等它们被唤回鸽舍后,它们体内的血糖值可能还很正常,这时如果饲喂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所产生的过多能量将会转变成脂肪,鸽子就会变得过重,这样每位鸽友的技巧就能派上用场了。鸽友必须通过观察和抓握鸽子来做详细评估,不断调整、修正基本的饲喂方式,直至下次比赛交鸽前再恢复使用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饲料。交鸽当天在饮水里加入浓度减半的电解质,也是很好的做法。

如果抓握鸽子时感觉沉重,我们便知道这可能是饲料里碳水化合物含量高于它们实际的需要,导致它们过胖。鸽友就该减低饲料里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同时也必须增加鸽子的运动量,迫使它们动用体内脂肪作为能量来源,它们的体重就会减轻,较有浮力感。相反,如果感觉太轻,就该增加饲料里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同时减轻它们的运动量。食物里过剩的能量会补充消耗掉的贮存能量,像是肝糖和脂肪。经调整饲喂后,鸽子就会感觉比较舒服、活力也得以恢复,同时变得爱飞,可以再度进入状态。至于饲料的基本配方,其实并无绝对的规则可循,不过以下范例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配方:豌豆35%、红花籽18%、玉米18%、高粱15%、小麦5%、稻米5%和混合小种籽4%,建议大家一试。

蓝肌症候群

一位有经验的鸽友在评估鸽子是否已达到理想的比赛状态时,免不了会抓住鸽子检查肌肉的颜色。这时鸽友最希望看到的是如玫瑰红般的粉红色泽,不过许多时候肌肉却呈现出蓝色,所谓“蓝肌症候群”。以下三种情形的发生似乎与这种现象有关。

1.当鸽子的血液难以充氧或呼吸困难时

血液含氧量低时,颜色会变蓝。由于这种血液布满在肌肉里,接着肌肉本身也会呈现出蓝色。可能的原因包括呼吸道感染、血液没有机会充氧,或者是呼吸受到干扰,如腹部被大量物质占据,使气囊无法膨胀,或是因为肥胖。只要鸽子的呼吸恢复顺畅后,肌肉的颜色便会恢复正常,这种蓝肌的状况只会持续很短一段时间。

2.健康鸽子的运动量超过体力负荷时

这种鸽子的肌肉会发炎或产生“痉挛”。正常的肌肉在进行运动时,会消耗储存的能量。在这种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废物),会经由肌肉循环作用排出。当肌肉状态良好时,其储存能量的能力和带走废物的循环能力也能同时充分发展。如果肌肉的运作超过了它的能力范围,其循环能力就无法应付大量副产物(大部分是乳酸)的产生,导致这些副产物堆积在肌肉里,使肌肉受到伤害。状况轻微时,肌肉变成蓝色,有点像淤青。情况比较严重时,肌肉会肿胀和疼痛,在这种情形下,蓝肌的状况会持续到痊愈后,才能恢复正常(通常需要4~5天)(插图11)。

3.鸽子健康不佳或鸽舍管理错误,影响鸽子体能的发展

从疾病的观点来看,特别是毛滴虫症和呼吸道感染,它们可能让鸽子连一般的运动也应付不了。从管理的观点来看,饲料配方中脂肪、蛋白质的含量,必须满足鸽子能量的需求,并与它们的运动量做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