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亚健康状态与疾病预防

亚健康状态与疾病预防

时间:2022-05-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许多学者从医学角度对人体正常状态、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进行了研究。亚健康状态依据临床疾病诊断的手段和仪器进行检测和诊断很难做到标准和界定。疾病诊断标准在健康检测和评估活动中只能做疾病筛查,对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方法和标准应该另行设定。因此,一般将凡属临床疾病指标查不清楚和不能确诊的状况归为亚健康状态,主流医学领域将亚健康状态归为功能性改变。

第四节 亚健康状态与疾病预防

一、亚健康状态

健康与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是本世纪健康和疾病预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是国际医学界的医学新视角。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学者N.布赫曼(Berkman)通过对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健康的定义和标准及其他一些相关研究发现,生活中有许多人存在着一种似健康非健康、似病非病的中间状态。由于过去人们习惯上把健康称作是“第一状态”,把患病称为“第二状态”,因此布赫曼等人把这种介于疾病和健康的中间状态称为“第三状态”,也称“灰色状态”、“中间状态”、“病前状态”、“亚临床状态”、“临床前期”、“潜病期”、“前病态”等。这一发现被后来许多学者的研究所证实。

亚健康这种中间状态与健康、疾病的状态是一个动态发展、互相转化的过程。目前,“亚健康”初步被定义为:介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在医疗机构经系统检查和单项检查,未发现有疾病,而这些人自己确实感觉到了躯体和心理上的种种不适,这种情况称为“亚健康”。

目前,许多学者从医学角度对人体正常状态、亚健康状态、疾病状态进行了研究。指出正常健康状态是“没有明显的自觉或检查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个体,而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是机体虽无明确的疾病,但在躯体上、心理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活力和对外界适应力降低的一种生理状态。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生理功能或代谢功能低下所致,严重影响人的工作能力和生存质量。因此,亚健康概念的产生,是现代医学对健康的界定与近代医学从局部结构与特异病因对疾病界定的结合。

一般来说,亚健康状态由四大要素构成:①排除疾病原因的疲劳和虚弱状态;②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或疾病前状态;③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上的欠完美状态;④与年龄不相称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衰退状态。

亚健康状态依据临床疾病诊断的手段和仪器进行检测和诊断很难做到标准和界定。疾病诊断标准在健康检测和评估活动中只能做疾病筛查,对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方法和标准应该另行设定。目前,医疗界通过一些对人体功能状态检测的现代仪器设备进行健康检查的补充,比如:超高倍显微镜、量子共振检测仪、热断层成像功能诊断仪、微循环显微检测仪等,检测亚健康功能状态。同时,保健业也广泛采取了利用全息学说的各项检测技术,如虹膜诊断、手诊、面诊、耳诊、足诊、足疗等,在继承的基础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虹膜医学对亚健康状态的诊断

目前,对“健康—亚健康—疾病的过程”是一种推理,对这个过程没有公认的方法和标准来确定。因此,一般将凡属临床疾病指标查不清楚和不能确诊的状况归为亚健康状态,主流医学领域将亚健康状态归为功能性改变。

我们看看这种划分是否合理。“器质性”疾病,是指机体某一器官或某一组织系统发生了疾病,造成该器官或组织系统永久性损害。其特点为:用肉眼或显微镜可以看到器官、组织结构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受累器官功能减退或丧失,病情严重并且病程迁延,不易治愈。比如各器官的慢性炎症和肿瘤。而“功能性”疾病,是由支配器官的神经系统的失调引起,组织结构不发生改变,病情轻微,一般不会导致严重后果的临床综合征。如各种神经官能症,虽然可以有头疼、头晕、虚弱、失眠等症状,但脑细胞无实质性损害,CT扫描组织正常,显微镜下脑结构无异常变化。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生理病理状态之间没有必然的发展联系,然而亚健康状态是健康到疾病的中间态,很多情况是在组织发生改变的过程中,尤其是流行病学研究的慢性内源性疾病。由神经精神原因引起的功能状态只是其中的一种类型,而且与慢性内源性疾病的预防关联不大。比如,血压的症状可以是因动脉血管硬化引起,也可以是情绪引起,而西医临床对待的高血压病和症,这两种状况都存在,前者是器质性的,后者是功能性的。

虹膜诊断看到的大多是组织结构的改变。很多人有了不同程度的虹膜改变,临床检查在一定时间内不一定查出疾病程度的问题。健康到疾病是一个过程,其中多数人的组织改变也是一个过程,组织改变在先,而临床指标下的疾病在后,被看得见的虹膜变化证实了。在笔者的虹膜诊断实践中,从虹膜先看出问题,几年后临床疾病发生的例子不胜枚举。

另外,亚健康状态不是几个综合征能够解释和表达的,讲健康概念时可以举例来用,但到具体问题的解决时就感觉模糊得无法进行。我们来对比一下近年来用于健康宣传的几个综合征的症状描述。

一是目前还在沿用的亚健康综合征“临床上存在有一组以疲乏无力、精力不够、肌肉关节酸痛、心悸胸闷、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睡眠异常、情绪低落、烦躁不安、人际关系紧张、社会交往困难……”。

二是酸性体质的症状描述,“具有酸性体质的人精神不振、易得感冒;经常腰背痛,头晕眼花并伴有耳鸣;精神过于敏感、焦躁、腰酸腿疼、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缺氧、能量不足,容易疲劳;皮肤无光泽;脸上容易长出不明物;香港脚或身上容易长湿疹;常出现便秘口臭现象;代谢差,容易发胖;能量不足,容易四肢冰冷……”。

三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对慢性疲劳综合征不仅对一系列症状描述得更为翔实,而且还进行了分类。

● 心理方面的症状:多数表现为心情抑郁,焦虑不安或急躁、易怒,情绪不稳,脾气暴躁,思绪混乱,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做事缺乏信心,犹豫不决。

● 身体方面的症状:面容多数表现为容颜早衰,面色无华,过早出现面部皱纹或色素斑;肢体皮肤粗糙,干涩,脱屑较多;指(趾)甲失去正常的平滑与光泽;毛发脱落,蓬垢,易断,失光。

● 运动系统方面的症状:全身疲惫,四肢乏力,周身不适,活动迟缓。有时可能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肌痛、关节痛等,如果时间较长,累积数月或数年,则表现得尤为明显,可有一种重病缠身之感。

消化系统方面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对各种食品均缺乏食欲,尤以油腻为著。无饥饿感,有时可能出现偏食,食后消化不良,腹胀;大便形状多有改变,便秘、干燥或大便次数增多等。

● 神经系统方面的症状:表现出精神不振或精神紧张,初期常有头晕、失眠、心慌、易怒等;后期则表现为睡眠不足、多梦、夜惊、中间早醒、失眠等,甚至嗜睡、萎靡、懒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 泌尿生殖系统方面的症状: 伴随精神异常,可以出现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症状。此外,疲劳过甚的人,在容器中排尿最容易起泡沫,且泡沫停留时间长久。

● 生殖系统症状,在男子出现遗精、阳痿、早泄、性欲减退;女子出现月经不调或提前闭经、性冷淡等。长此下去,可能发生不孕不育症。

● 感官系统方面的症状:在视觉系统主要表现为眼睛疼痛,视物模糊,对光敏感等;在听觉系统则主要表现为耳鸣、听力下降等。

以上3个综合征,临床实践中如何能够区分。一个疲劳综合征将几乎所有疾病的症状都罗列了一遍。人们以疲劳为主的身体不适一旦出现,往往是各个系统的症状都多少有些,到底怎样判断,如何下手治疗。目前的现实是:医疗临床上和预防领域并没有依据这些综合征来解决人们的疾病预防问题。这说明综合征不是亚健康状态和酸性体质的标准,疲劳综合征的症状标准也不能指导临床干预和治疗。从疾病和亚健康“状态”真面目的发现和指导临床应用的角度都容易引起偏差。

我们再来看一下对亚健康状态的诊断标准中,精神心理和躯体的亚健康状态规定,所有症状都要持续出现3个月。如果遇到症状出现了2个月的人,临床医生依然采取“你没事,等3个月后再来看看”的态度吗!躯体亚健康的症状分为疲劳、睡眠质量、疼痛和其他四类。疲劳、睡眠质量、疼痛都是最常见的一些表征,原因是多方面的。疲劳是多种疾病的症状,找到疲劳的原因针对性治疗,会不治自愈。相反,查不出原因,单纯从疲劳下手治疗解决的全是表征。单纯缓解疲劳的很多治疗是调用身体储备的,还会加重本病。这与治疗性功能障碍的道理一样,暂时症状被缓解了,过一段时间完全丧失功能。睡眠和疼痛更是如此,解决症状用的是安眠药和止痛药。

虹膜健康检查和上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反,是通过虹膜首先查看被检查者的客观身体情况,比如全身的体质体能状态和各大脏器的情况以及脏器之间的关系,通过问诊找出相应的症状,找到疲劳的原因、睡眠不好的原因、疼痛的原因,甚至感冒的自身原因。结合医院疾病检查的结果,判定其向疾病走近的程度,然后再给出整体的治疗和干预意见。只有找出症因和病因,才能从根本上彻底改善症候和有效地阻止疾病发生,获得使人健康的结果。

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疾病名称的提出和细化都是为了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健康管理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有效预防,其核心是干预。如果我们对亚健康状态的讨论和研究一开始就落脚在治疗和干预上,人们会发现,目前的分类和标准使治疗无从下手。我想几年来围绕亚健康的争论会更加切实一些。

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是有效预防的保障。如何才能做到有针对性的预防,我认为与对疾病的方法应该是一样的,亚健康状态也要被细分,可以从疾病病因、疾病倾向和脏器器官的组织状态等综合情况考虑进行研究和划分。

三、虹膜医学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健康管理将成为主流医学对预防采取的普及型的方法。第一,虹膜诊断可以是健康管理的检测评估手段。其健康预测的功能可以弥补临床检验在基层预防领域的不足。因操作简单、无伤害,所附带来的治疗和干预方式也是无伤害的自然疗法,符合世界对健康的追寻潮流,容易被人接受。第二,虹膜诊断可以作为内源性疾病的筛查手段。能够给疾病临床检查以参考性意见,对疾病临界或者慢性内源性疾病做出早期判断,指导进一步检查。第三,虹膜诊断是健康教育有效的辅助工具。它以形态变化说明问题,容易引起教育对象的重视。而且在虹膜诊断过程中,对遗传、生活方式、环境、精神等因素的全面问诊分析方式,正好是一个健康教育的过程。

四、虹膜医学在我国推广的现实意义

虹膜诊断是预防范畴的预测手段,虹膜检查提供的大多是病因和疾病倾向,从而给预防以依据。这种方法简便和便宜,可以相对标准化,易于对基层医生和健康管理人员推广并使其掌握。我国是正在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且贫穷,医疗资源匮乏,而虹膜技术可以用低廉的费用,对身体进行较全面的疾病预测性检查。尤其是对内源性发展性的慢性疾病的提前预测和筛查,非常适合基层卫生预防和广大农村医疗。

虹膜检测对基层医疗单位也有商机和动力,以往我国的健康教育是政府下达的任务,缺乏经费,服务人员没有动力,敷衍了事,许多有效的健康教育宣传被企业以销售为目的宣传所取代,难免片面。我国面对老百姓的基层医疗单位占全国临床医疗的90%,而且是以国家出资维持的非营利机构,应该是健康教育的主要行使者。虹膜技术使健康教育变为面对面的个性化服务,正是民众需要的有效形式,可以合理收费。在教育的同时开展有效的非药物健康服务项目,这些项目成本低廉,收费不多,但利润比例远远大于药物,从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工作内容。

国内目前开展的一些亚健康检测方法,如以量子原理为基础的亚健康检测仪器、高倍显微血液检测技术和虹膜检测等,由于这些技术推出市场时不够完善和成熟,商家多以卖仪器为目的,进行推广时资料提供严重不全,操作人员普遍在没有真正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技术的状态下实行诊断活动。在这个领域里,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体检中心和北京军区总医院体检中心,这样严肃认真并有所建树的机构是凤毛麟角的,大多数健康机构和医院的体检科都是将亚健康诊断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临床疾病筛查体检后的一点作料)。表现在亚健康检测放在体检套餐可选项目中;预测性检查放在疾病检查之后;在对客户和患者评估和解读结论时,亚健康诊断不在解读范围里。

健康机构和医院体检科的专业定位是预防。其业务内涵是:诊断健康到疾病的中间态,对其细分归类,制定标准、划分程度;在检查评估的基础上锁定目标人群进行指导和有效干预。在如此业务定位前提下,亚健康检查手段和自然疗法干预方式,至少应该占据这类机构业务组成的半壁江山。

目前,健康管理机构如雨后春笋,人们仅用概念就能开展健康服务赚钱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用“概念”进行服务是健康市场的第一个阶段,其结果是进行了健康教育,但也毁掉一些实实在在的概念。我在上海国宾医疗系统任职时,负责亚健康诊断和干预项目的设计和实施,在决定所负责部门的名称时,不敢起名“自然医学部”,而叫“天然医学部”。

需求引导市场。第二个阶段是健康产品市场,大家都宣传各自的产品,一个产品什么都治,或者用一种方法的说辞带动产品销售,使人们经常感到被欺骗。如果这些产品吃到肚子里面仅仅是无效也无妨,但如果有害,岂不是得不偿失。我们对毒素的理解是:凡是在体内多余的,给身体造成负担的,对人而言都是毒物。保健产品越是针对性强的,有效的,对不合适的人来说就越会造成伤害。2006年,上海一个直销团队300多人的培训会议请我去介绍虹膜诊断。临去之前我研究了他们的产品。那些产品是以维生素加上西方的草药且针对性非常强的复合制剂。这类产品有好的疗效,但需要完备的营养和临床知识才能指导人使用。以直销的方式,盲目地大规模推广并且参与销售的人也都是购买和服用的人群。产品进入市场已经一年,估计中毒情况已经出现。我准备了一个题目:在什么情况下,他们的产品不能用以及维生素、微量元素中毒症状。在3天的培训里,这是3个专题中最受欢迎的一个,课后我被包围了。他们向我询问的情况,大多是中毒的症状。其主要原因是,国外维生素产品的剂量,对我们中国人来说过大,加上不同配方的同种元素的重复使用。其中一位石家庄地区的一级经销商,服用多种产品一年多,虽然自觉改善了身体状况,但双手的指甲全都萎缩状地长在甲根处;一位女士,半年服用了48种产品;另一位女士不合理配比产品,服用两个月后头发几乎掉光,到北京来找我治疗。

健康服务和医疗服务一样是面对面解决问题的服务。医疗的核心是治疗和疗效,健康管理的核心是干预及其效果,这是人们来找我们的真正目的,也就是真实的商业需求点。虽然有时表面上他们仅仅来探寻自己“怎么了”,这是健康体检的表面需求。体检后随而来的马上就是“怎么办”的实际问题。健康和医疗机构与市场不同,这里的服务是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服务,像医院对疾病的治疗一样,以一个个服务项目的模式出现在被服务人面前。这些项目是专业的、环节完善的、流程化的,并且有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健康服务的市场应该向着完善和成熟更加靠近。近10年来,对虹膜医学的研究和实践,给了我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依据,产生并完善这些思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