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近代经济全球化失败的原因

近代经济全球化失败的原因

时间:2022-09-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战只是暂时打乱了近代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一战后西方世界的国际交流很快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二战前的历史事实也证实了西蒙斯的观点。伴随近代经济全球化而建立的全球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来说并非完全是现代化的福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等地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帝独立运动,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造成重大冲击。在导致近代经济全球化中断的原因中,这是西方学者最容易忽视的一点。

近代经济全球化失败的原因

那么,为什么长达100多年和平与繁荣的资本主义黄金时代会突然结束?是因为战争吗?显然不是。一战只是暂时打乱了近代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一战后西方世界的国际交流很快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对全球化抱乐观和悲观态度的学者大都在试图解释这个问题,他们的答案丰富多彩,但本质上都是四个字——“不平则反”。具体说,近代经济全球化在三个方面导致的不平等,使得反全球化的动力超过了全球化的动力。

●发达国家内部的不平等

近代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达国家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趋同,但并没有使所有人都获益。支持马克思主义的学者早就指出,发达国家的工人并未从全球化所产生的经济繁荣中获益,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出现了因工人消费不足而导致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而且这种经济危机随着经济的增长变得越发频繁和恶劣。

具体说,近代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在于世界市场的扩张,而市场对效率的重视远甚于对不平等的担忧,因此商品化优先于社会福利,市场化优先于社会公平。即便完全的市场经济提供平等的竞争平台,但参与市场的竞争者并不一定有平等的起跑线。近代经济全球化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社会问题,如难以容忍的社会不平等和骇人听闻的相对贫困,以及其他对人道主义原则的侵犯(比如雇佣童工、超时工作和“包身工”等),因此一些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逐渐联合起来形成限制市场和反对市场的力量。

奥洛尔克(Kevin O’Rourke)和威廉森(Jeffrey Williamson)对近代经济全球化的核心区域——“大西洋经济区”的历史考察中发现,在那些相对贫困的国家以及虽然富裕但同时劳动力充足的国家中,社会不平等现象的迅猛增多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反全球化运动和对移民的严格限制[14]。因为全球化显然有利于资本和高技术劳动力,比如中国入世后可能增加的就业岗位主要属于高学历者而不是农民工。当资本和高级劳力可以在世界市场中自由游走从容获利时,规模庞大的非熟练工人却仍然受到国家边界的高度限制,他们不但要面对海外廉价劳力的激烈竞争,而且在劳资谈判中的地位也大为恶化。不过,尽管非熟练工人在经济上是弱势群体,但在政治上却构成了大多数,所以在实行选举制的民主国家中,他们可以搞工会示威游行,可以组建工党夺取政权。结果,这些弱势群体反全球化的要求不但能够赢得广泛的同情,而且也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发达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近代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国家间相互依存提高了各国的绝对收益,但扩大了各国的相对收益,加剧了西方各国经济实力不均衡的现象。即便是同属发达国家阵营内部的欧洲列强,有些国家在自由贸易中大发其财后来居上,比如美国;有些国家却如老牛破车,虽有长进但与其他国家的差距却越来越大,比如沙俄。于是相对获益少的国家顺理成章地主张国家主义,反对自由贸易主义。

在国家如何逐步反感自由贸易的问题上,经济学家西蒙斯(Beth A.Simmons)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清晰而生动的画面。首先,国家会优先重视国内经济状况而不是国际贸易获益。当国际经济环境稍有不稳时,国家不会为了要保持国际支付的平衡而拒绝货币贬值的诱惑,而会从本国经济发展和民众福利的角度出发,以货币贬值的方式来保障本国经济状况的稳定。其次,国家不会永远让市场完全独立自主地运行。当一国经济处于萧条时期,或者民众认为贸易赤字不可忍受的时候,国家一般不会为了捍卫自由市场而不加干预,而会采取宏观经济措施来影响市场发展态势。再次,国家之间在经济合作方面的相互信任度是有限的。俗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相濡以沫的夫妻尚且如此,况国家乎?国际社会还没有走进共产主义,一旦遇到金融危机,国家往往抵御不住以邻为壑政策的诱惑。现实的需求和历史的事实都证明,在经济困难时期,国家非但不愿意承担国际责任,更不可能进一步牺牲国内经济利益而向他国伸出援手[15]

二战前的历史事实也证实了西蒙斯的观点。近代经济全球化时期,并非所有国家都认为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应归功于国际合作或自由贸易原则。有些国家认为本国的经济发展是领导人维护本国利益的结果,有些人认为本国的经济优势是本民族竞争力强的表现。由于对世界相互依存和国家经济合作的思想基础不稳固,所以国家在面临内部困难或外部冲击时,即便是那些能从近代经济全球化中谋取最大利益的国家,也可能会青睐关税壁垒而不是开放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战极大地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增长速度。1913—1929年,世界贸易以年均2.2%的速度低速增长。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的爆发更使世界经济中仅存的国际合作安排土崩瓦解,世界贸易以年均0.4%的速度下降[16]。经济形势的恶化破坏了国际秩序的稳定,国家之间相互指责,重筑壁垒,放弃了自由贸易原则。德日等国则试图以战争的方式改变不利的处境,最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认为,全球化受到两大因素的驱动,一个是技术因素,一个是政策因素。技术因素是不可逆转的,而政策因素是可逆的[17]。国家实行闭关锁国的贸易保护政策可以使全球化的进程暂时中断,甚至倒退。

●全球殖民体系的不平等

伴随近代经济全球化而建立的全球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对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来说并非完全是现代化的福音。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迫加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在外力冲击下突然解体,社会经济结构变得十分畸形,基本上都沦为发达国家的原料产地、海外市场和廉价劳力供应区。原先勉强能解决温饱问题的大量平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而有幸进入“现代社会”的民众却大多变成“包身工”。部分权贵可以去十里洋场声色犬马,醉生梦死,但绝大多数人民却饱受剥削压迫,因而许多政治精英要求实现本国的政治独立,结束本国殖民历史。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等地掀起声势浩大的反帝独立运动,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造成重大冲击。其中土耳其成功地摆脱了西方的束缚,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

在导致近代经济全球化中断的原因中,这是西方学者最容易忽视的一点。在讨论反对近代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时,西方学者强调的几乎都是前两个原因,波拉尼(Karl Polanyi)等人关注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内部对经济全球化的反应。事实上,他们所谓的“市场嵌入社会”,应该包括“世界市场”和“国际社会”,因为世界已经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每个国家都是世界经济体系链条上的一环。如此一来,研究范围便不能局限于西方世界内部。近代经济全球化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的灾难,使得这些国家不断以民族解放运动的方式冲击原有的世界体系。且不说那些希望以暴力方式赢取政治独立和驱逐帝国主义的国家,就算是圣雄甘地这样提倡非暴力不合作的和平主义者,也同样对大英帝国在印度的所作所为深怀不满,对经济全球化抱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当这些地区和国家不能以平等的姿态参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时,他们必然倾向于选择单干或者其他的发展道路,这便是导致后来许多第三世界国家倾向苏联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

近代经济全球化失败的启示在于:只靠市场推动而没有政府调控和全球治理的全球化将给世界带来巨大的动荡,只有所有国家都实行对外开放的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才是可持续的全球化,只有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国际规制基础上的全球化,才是所有国家可以接受的全球化,只有使所有人都获益的全球化,才是符合人类文明进步的全球化。在经济全球化这个问题上,市场与社会不可分离、自由与平等不可分割、效率与公平必须兼顾,这样的老生常谈似乎是废话,但更是实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