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非关税贸易壁垒和制度差异

非关税贸易壁垒和制度差异

时间:2022-09-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我们的论证特别关注的是从国际贸易理论的角度来分析非关税贸易壁垒。[4]国际贸易理论对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效应分析大多依据于关税限制理论。然而,当我们更详尽地考察各种贸易管理存在差异的原因时就会发现,有关各国之间对非关税贸易壁垒进行管理存在差异的解释相当复杂。要回答什么措施可以划归非关税贸易壁垒之列这个问题显然是困难的。

2.1 非关税贸易壁垒和制度差异

经济一体化理论从根本上受到了国际贸易理论经典论证的影响。[2]从比较成本的定理出发,产生了自由贸易假设,由该假设推导出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解除是经济政策的主要推动力量,并且进一步使国际分工以及随之而来的由交换优势所带来的增进福利有可能得以实现。[3]一体化中的经济区域内部不应该存在任何关税限制,这一点无可争议。然而,我们的论证特别关注的是从国际贸易理论的角度来分析非关税贸易壁垒(例如:进口配额、技术标准、消费者保护政策或者行政规定等)。[4]

国际贸易理论对非关税贸易壁垒的效应分析大多依据于关税限制理论(Gandolfo,1994,从第122页起)。一般来说,非关税贸易壁垒可以“转换成”关税形式,然后可以像关税一样从数学上分析它们的影响方式。[5]由此得出的结论一目了然,即不同的管制需求妨碍了贸易的发展,进而阻碍一体化区域内各国达到更高的福利水平。对作为关税等价物的管制(Regulierungen als Zoll-quivalente)作出解释的意义就在于,假如同关税一样对国际贸易实施有阻碍作用的管制,其结果是导致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这些利益集团借助于对国际贸易的限制(即保护主义)并且以其他集团利益为代价来改善其收入分配状况(Frey,1984)。

然而,当我们更详尽地考察各种贸易管理存在差异的原因时就会发现,有关各国之间对非关税贸易壁垒进行管理存在差异的解释相当复杂。虽然贸易管理上的差异同限制市场准入的效果有关,实际上也是相关行业中的游说(Lobbyismus)造成的结果,但是,还有其他的原因可以解释公共机构管制(institutionelle Regulungen)方面存在的差异。至少还有其他三个联系在一起的原因。例如,不同国家的国民对消费品管理(Verbraucherregulierungen)的偏好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了一个国家的国民重视生态方面,而在另一个国家,这个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同样的道理,不同国家的条件也存在差异。假设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其他管理方式无论在高收入国家还是在低生活水平的国家都是有效率的,然而对消费品实行管理却会引起成本上升。此外,这也说明了,在不同国家存在着有关特定的管理如何发生作用或者以哪一种引导消费的模式作为出发点的不同理论。出于这些考虑,在条件、偏好和理论等方面存在种种差异的不同国家,尽管在公共机构管理上有很大差异,但仍然能够达到有效率。

要回答什么措施可以划归非关税贸易壁垒之列这个问题显然是困难的。因为最终的结果是,各国之间的每一种制度差异都能表明,当采用非关税贸易壁垒时,必然导致出口商额外成本(zus-tzliche Kosten)上升(Vogel,1995,第14页)。从国际贸易理论的角度来看,各国把公共机构的差异当作某种非贸易关税壁垒的独特性来解释(als ein nicht-tarif-res Handelshemmnis sui generis interpretieren),这种风险显然是言过其实了。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对国际贸易政策所做的经验检验,这类有关保护效应的检验证明,在管理方面一直存在着被利益集团为达到保护目的而滥用的风险。相反,不可否认的是,不同的管理措施都有其令人信服的理由,因此,把各种管制措施拉平,使之达到某一确定的水平,这样做从总体上看会导致福利亏损。

总之,消除作为利益集团的寻租行为存在基础的关税限制和非关税贸易壁垒,倾向于促成福利的提高。然而,从另一种眼光来看,以制度及管理体制融合为目的的一体化措施正在出现,这些措施由于各种偏好和条件存在差异的缘故而能够在单一的司法管辖权限(einzelne Jurisdiktion)内共存。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有区别地对这些一体化措施所引致的福利经济学后果进行分析和评价(Trebilcock和Howse,1999,第500页及后面的几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