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让绿色成为浙江的标志

让绿色成为浙江的标志

时间:2022-08-3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说“诗画浙江”是浙江的名片,那么“绿色”就是一个必备的标签。二是绿地结构组成单一。三是绿化的科技水平和艺术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绿色的浙江,得植入一些不同的色彩。“美丽中国”需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我想有一天,有人说起“绿”“绿色”,马上会有人想起浙江,记得浙江“彩色”的“绿”,回忆浙江的“绿”商标。

绿色,是植物的颜色。

很久以前,我看过胡杨林明信片:一片蔚蓝的天空下,各种奇形怪状的胡杨矗立着,神秘,迷人,令人向往。八月中旬的某一天,我跟随写生团,穿越绵延几百公里的戈壁、沙漠去触摸胡杨林的灵魂。行车七小时后,在渺无人烟的荒漠里,见到巨大的胡杨林。那些胡杨姿态迥异,枝干龟裂,遒劲,也丑陋,活着的胡杨枝条上长满了青翠的叶子,秀气,婉约。身处沙漠腹地,突然见到一片有叶子有生命气息的树林,那种震撼无法用言语表达,我真切地感受到绿色就是生命,就是力量,就是希望。

在浙江,我们从不缺绿色,目之所及,皆是绿色。在浙江生活的我们,对“苍翠欲滴”习以为常。每一个地域都有它的特征,一说起“浙江”这个词,就会与“诗画”联系在一起。如果说“诗画浙江”是浙江的名片,那么“绿色”就是一个必备的标签。我们知道城乡绿化是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是展示生态建设最直观的“地上文章”。近年来,浙江打造“美丽浙江”“绿色浙江”,城市出入口绿化稳步推进,全省上下合力开展“四边三化”“三改一拆”等专项工作,实施“蓝天”“碧水”“绿色”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绿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城乡形象和品位得到显著改善。

但,浙江的“绿”,并不平衡。

我多次参加与“绿”有关的调研活动。到苗圃市场、园林局、城市管理城乡规划设计院等单位走访;参与各级人大组织的“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调研活动;利用一切机会关注城市乡村的绿化建设;向园林专家和规划专家请教相关的专业知识。在各种调查活动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是绿化养护资金短缺。绿化,不是把草木种下就万事大吉,草木也娇贵,需要养护,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去精心呵护,如果是草本的花卉,还得定期更换。二是绿地结构组成单一。结构、品种、层次千篇一律,这个城市如此,就可以推断出那个城市绿化的模样;这个乡村的绿植,就是那个乡村的绿植。三是绿化的科技水平和艺术水平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绿化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仅绿化是不够的,还要美化,还要有艺术美感,还要科学合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和历史文化遗迹等自然、人文条件,体现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构建乔、灌、藤、花、草相结合的复合式立体绿化体系。四是色彩不够丰富。在沙漠,在戈壁滩,在盐碱地,绿色就是春天。在绿色的浙江,得植入一些不同的色彩。科学优化各类绿地的乔灌花草配置,不同季节和植物的不同色彩变化,在不同季节中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我曾去过被誉为“养心的家”的木垒县,我忘不了那个色彩斑斓的菜籽沟村。村子坐落在一条水沟旁,沟边的山坡像是画家的颜料盒被打翻了,各种色彩都有,纷繁而不凌乱,每种颜色连渐变色都没有,直接进入另一种颜色。墨绿的是树丛,金黄的是鹰嘴豆,深绿的是苜蓿,橘红的是麦子,淡绿的是长出不久的草,每种相近的颜色必定有差异极大的颜色镶嵌其间。有些山坡很陡,那色彩就像被他们整齐地泼下来的。每一座山头都是如此,黄成一大片,红成一大片,当然还有一大片镶嵌其中的绿色。每一个角度都像是一幅有质感的油画,美得不真实。原始的菜籽沟是特例,没有可比性,但“万绿丛中一点红”,那“一点红”会让浙江更加迷人,优雅,有魅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美丽中国”需要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

2016年1月,我提出《关于加大城乡绿化建设的建议》。6月,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给出详细可操作的答复:深挖绿化造林潜力,大力实施森林提质;继续加大绿道网建设,着力打造慢行新业态;加强园林绿化科研,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加强规划设计引领,体现自然人文风貌;注重生态景观和谐,丰富四季空间色彩。

我想有一天,有人说起“绿”“绿色”,马上会有人想起浙江,记得浙江“彩色”的“绿”,回忆浙江的“绿”商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