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理论的新突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理论的新突破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

时间:2022-08-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因而也还不具备实行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的条件。当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只是机器大工业基础上市场经济的表现形式之一,从而把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剥离开后,市场经济一般的发展趋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具有意义。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能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基础上,只能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基础上解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尤其是在中苏两个大国的实践中充满艰辛和磨难。根本原因之一在于理论与实践的错位以及由此带来的超越发展阶段、急于消灭市场经济和资本,建设平均主义的贫穷社会主义的政策指向。毫无疑问,中苏两个在历史上起过巨大作用的领导集体都曾接近过市场经济,但都又中止了。为什么呢?其原因主要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构想中,只有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同归于尽后的社会主义,而没有其他形式的社会主义。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作为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他们必然自觉不自觉地按照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去理智地思考社会发展的道路;但作为无产阶级革命领袖,他们毕生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敬仰,对无产阶级的深厚感情,对社会主义美好前景的急切向往,使他们坚信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就是各国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而社会主义不远的将来就是共产主义。他们不可能去想象当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消灭了资本主义之后再去搞市场经济,再利用资本来发展生产力,因而他们都在时代进程中无意识地与市场经济失之交臂。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反复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两个必然理论,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因而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优越的社会制度,因而必然能促进生产力的高度发展;然而,为什么我们国家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以后,多年来“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条件得不到理想的改善,国家也无法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呢?对这一问题的进一步思考使他同样遇到了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曾经遇到的难题,即在社会主义的目标、道路等问题上是从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证的未来社会的模式出发,还是从社会现实出发的矛盾。邓小平以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大无畏英勇气概,领导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从而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他总结了俄国十月革命以来国际国内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振聋发聩地向世人提出了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这样的社会主义的问题。经过不懈的探索,他以理性直觉和丰厚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大胆地得出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结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的谈话中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92年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后的谈话中,他进一步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虽然没有明确指出为什么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没有从理论上阐述这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但他的这一结论已经暗含着市场经济是不依赖于资本主义而独立存在的生产力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资本主义走到尽头前实现的社会主义,还必须继续发展市场经济,使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走完它的最后路程,无疑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重大突破。因而,由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化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填补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由于历史的局限而留下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一页空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实现的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因而马克思、恩格斯构想的未来社会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具有方法论意义,而不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在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还是经济手段方面,都不应照搬马克思、恩格斯的构想。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将怎样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呢?它自然不能像马克思、恩格斯的未来社会那样,在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的基础上,建立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的生产关系,既消灭资本主义,又消灭市场经济,从而根除生产社会化与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不具备消灭市场经济的条件,因而也还不具备实行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的条件。它还必须发展市场经济,利用资本发展生产力,因而也还必须保护商品生产者的独立地位,还必须保留商品生产者独立地占有生产资料的权利。市场经济是人类社会必经的一种经济形态,它的尽头是产品经济。市场经济以市场上存在众多的互相对立的商品生产者为前提,众多的商品生产者之间以追逐利润为目的展开的竞争,促进了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竞争必然导致市场扩张和垄断,一旦市场扩张导致垄断在世界市场上形成,市场经济也就走到尽头了,它必然为产品经济所取代,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揭示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同时揭示出来的市场经济一般的发展趋势。当我们认识到资本主义只是机器大工业基础上市场经济的表现形式之一,从而把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剥离开后,市场经济一般的发展趋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具有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后,还必须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用社会主义的形式走完市场经济原来要在资本主义形式下走完的路。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保护市场上众多的相互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存在,保护竞争使其充分发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作用。而要保留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的存在,就必须保留商品生产者占有生产资料的权利,只有独立地占有生产某种商品所必须的生产资料的个人或集团,才能成为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由此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能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基础上,只能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的基础上解决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能否实现商品生产者公有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否比资本主义更快更好地发展市场经济的决定因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的。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代表是资本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的代表是企业劳动者集体。所谓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实质上就是商品生产者(企业)内部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保留了众多的相互独立的公有制商品生产者的存在和竞争,自然也就保留了这种竞争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因而它能够比资本主义更有益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一,它消灭了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和资本家与工人的尖锐对立,在商品生产者内部实现了生产者与所有者的统一,劳动者成为企业的主人,能够在生产经营中发挥出更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而更有益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由于消灭了剥削,也就消除了资本家通过尽可能地压制工人的消费,盲目扩大生产所造成的越来越大的社会生产和越来越相对萎缩的社会需求的矛盾,以及由这一矛盾必然造成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和对生产力的巨大浪费和破坏,能够实现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的同步发展,更充分地发挥现有生产力的作用。第三,尽管人们还不能彻底消除由市场经济自身规律造成的生产无政府状态,但由于实现了全体劳动者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因而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比资本主义国家更有效地发挥出调节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作用。这些当然还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部优越性,但已足以证明建立在商品生产者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能比资本主义更好更快地发展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存、竞争发展的市场经济实现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它需要借鉴和吸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某些成功的经验,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决定了它将在竞争中战胜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尽管这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但却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其巨大成就,将鼓舞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形成社会主义世界体系,进而在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市场经济阶段结束之前,就用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把社会主义的胜利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产品经济的基础上推进到市场经济的基础上,把资本主义的最终灭亡和社会主义在全世界的胜利提前上百年乃至几百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