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张国良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为国家为民族一搏

张国良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为国家为民族一搏

时间:2024-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建议交给当年召开的全国人代会,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张国良更加关心国家大事。这个建议以其目标的准确性、论断条理分明,引起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会议结束后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专门派出人员,来到连云港,进一步征求张国良对财政预算方案的意见。双方进行了座谈,张国良指出,财政预算制定和执行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因为预算制定得不科学,执行得不认真,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阻碍了经

1992年,连云港纺织机械厂严重资不抵债,整天官司不断,谁也不愿意当这个厂长,因为当这个厂长,不仅拿不到一分钱工资,而且,第二天就得上法院当被告。

张国良看不下去了,那么多朝夕相处的职工下岗令他心里不是个滋味,为此,他谢绝所有人的劝说,挺身而出,“荣任”厂长,同时,荣任债务被告。

他硬挺了过来,靠着3万元预付款,他亲手设计了第一台烫光机,一炮打响,纺织机械厂一步步艰难地走出困境,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接下来几年,他先后收购或兼并了濒临破产或已经破产的3个纺织企业,解决了这些企业下岗职工的就业问题,使3600多名职工的生活有了着落,纺织机械厂也改建为鹰游集团。

之所以给企业取名为鹰游集团,是因为连云港海边有一块巨大的礁石,名叫鹰游崖,像一羽苍鹰振翅而起。张国良希望这个企业也像一羽苍鹰,为国家担责任,搏击风浪。因此,他不仅想使企业进一步壮大,更想为国家发展壮大尽一份力量。

碳纤维是种神奇的材料,重量只有钢铁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它的十倍,美国航天飞机上三只火箭推进器的关键部件以及先进的MX导弹发射管等,全部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我国急需碳纤维,但外国对我们实行严密封锁。

张国良知道,先进材料对国家、民族的无比重要性,当年日本之所以敢于侵略中华泱泱大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的钢铁产量很高,材料技术领先于我国。若是我们在碳纤维上不做一番突破,中华民族仍将受制于人,他要为国家、为民族一搏。

当然,他更清楚,碳纤维投资巨大,日美等国需投入7000万美元左右,是他现有资产的十几倍;更重要的是,科技攻关难度极大,国家从建国后就开始研究规模化生产,却始终难以攻克这样那样的难关。

亲朋好友忧心忡忡地劝他:“万一碳纤维研究失败,可就鸡飞蛋打啦。连云港市一共才四名全国人大代表,要是在这上面栽了跟头,连经济带名誉,那损失可大了。”

“正因为是全国人大代表,更应该为国家、为民族分忧。同时,我们集团一直缺少骨干产品,也需要闯出自己的一条发展道路来。”

2006年2月底,张国良决定上马碳纤维项目,为此,他不仅投上了全部身家,也拼尽了全部精神,经常几天连轴转,有时连话都说不出来,只能用手势与别人交流。

正是靠着这股争气精神、拼命精神,终于按照原计划在2007年7月拿出了合格的碳纤维产品,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检验认可,并引起了国家重点企业中国建材集团的高度重视,决定投资这个项目,并最终在连云港建设万吨碳纤维生产基地,目前已达到年产3000吨碳纤维的规模,2012年底达到5000吨生产规模,为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一举改变了碳纤维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2003年,一心考虑国家和集体利益的张国良当选全国人大代表,2008年连选连任。

虽然整天忙得团团转,但张国良仍然万分珍惜这个职务,并时刻记住这个崇高的身份,处处考虑国家利益和群众需求,而对个人考虑很少。

企业发展起来后,每年都有政府奖励等,但他一分钱也没往家里拿,全部给了困难群众。如在连云港师专、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等设立了扶贫基金,每年帮助几十名困难学生。

1999年,长江流域洪水暴发,他用政府奖励的30万元,买了几卡车米面油,一起送到老家湖北省黄梅县,送给那些被洪水围困的乡亲们,当时,村庄全被淹在水里,无路可入,他只好把粮食远远卸下,满含热泪地离去。

2005年,政府奖励给他100万元,他全部拿出来,给家乡的村庄修了一条道路,让乡亲们在雨雪交加时也不受道路泥泞之苦,就是洪水再次泛滥,也有一条与外面联系的道路,这条路于2006年9月建成通行。

但就是这样一个出手极其大方的人,也曾“一毛不拔”。

那年,一个单位说要成立慈善基金会,动员他捐款200万元,他请对方坐下,问这个资金投向什么地方,搞什么项目,对方什么也说不上来。他一听,拒捐。

对方说,这个项目是领导亲自定下来的,他曾经……

他说我不管,做好事要有方法,我这资金是职工们一滴汗珠摔八瓣挣来的,花到哪儿去,必须有个明白的说法,像这样什么方向都没有,就说要搞慈善事业,只能是一句空话。

事情过后,他陷入思考,觉得像这样的慈善事业迟早会出事,国家应出台法律、法规加强管理。为此,他进行了调研,又查阅相关材料,最终形成了“关于加强慈善资金管理”的建议,要求慈善资金要加强管理,公开账目;同时,应鼓励私人建立慈善基金会。建议交给当年召开的全国人代会,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而去年的郭美美事件,仿佛正应了他的担忧。

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张国良更加关心国家大事。为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除参加集体组织的代表活动外,他还自己开展调查研究,整理成建议,上报人代会。如去年国家提出搞安居工程,他根据自己企业状况,提出应鼓励企业参与安居工程建设,替政府分忧,更早、更好地实现安居目标。

2009年前后,在再三看到关于投资浪费的报道后,张国良在气愤之余,感到之所以会发生这些巨额投资失败的事,一个重要原因,是财政预算制定的方式方法不够科学严密,同时,监督措施也没有跟上,造成人民血汗付诸东流。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源头上采取措施。

为此,他在当年的人代会提出《有效提高财政预算报告实效性充分保障人大代表行使审议权》的建议,提出目前的财政预算报告太深奥,光有数字,没有说明,缺少透明度,非财经专业人员根本看不懂,而且,会议安排审议时间太短,根本无法对预算进行监督,而审计局由于与财政等单位同属政府部门,很难提出富有针对性的意见。而在目前的机构框架下,人大要开展监督,还只能依靠政府审计部门提供的数据,最后监督结果如何,可想而知。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把报告写得通俗易懂,让非财经专业人员能看懂,并提前把材料发给代表,让他们领会,若是理解不了,他们可以请教财经专家,以加深对报告的理解,实施有效的监督。当然,这样一来,审议的时间会加长,但这也是应该的,随便哪个国家,对预算的制定和监督都是大事,往往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而人大机关要想把财政预算报告监督好,必须有自己的审计机构,才能把对预算草案的审议落到实处。

这个建议以其目标的准确性、论断条理分明,引起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会议结束后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财经委员会专门派出人员,来到连云港,进一步征求张国良对财政预算方案的意见。

双方进行了座谈,张国良指出,财政预算制定和执行问题必须认真对待,因为预算制定得不科学,执行得不认真,不仅造成了极大的浪费,阻碍了经济发展,还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时,预算应尽量透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有良好的监督效果,才能体现代表的地位和作用,也才能最终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他的发言,让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同志频频点头,表示将认真吸取他的意见,对预算法进行科学的修改,使其能为国家的建设发挥好方向、导航的作用。

□徐家平 刘 燕

(载《人民与权力》2012年第4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