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个你不能否认的价值观

一个你不能否认的价值观

时间:2022-08-2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进一步观察发现,“环境论”的坚持者们,始终都跳不出不成功则抱怨环境的怪圈。这个过程所导致的结果对你至关重要,因为它是你将要接受的一个你不能否认的价值观的基点。追求成功,几乎被看作是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价值。所以说,一个人追求成功,其实就是通过不断努力企图达到预期设计的一种相对状态、境界或目标,从而去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L君不同,D君本科学历,是某名牌建筑大学公认的高材生。

如果有人提出,大凡事业取得成功的人,其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经验是什么?能否得出一条供人们普遍遵循的基本规律?要想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劝你务必先来研究一下他们共同的价值体系。因为价值观念的不同,常常决定着人们不同的行动方式。

关于专门研究价值观念的学说,仅中西方各类管理学家见诸于专著之中的就不乏其例。然而,的确有一种最最重要的事实,并未引起包括所有专家学者们的足够重视。那就是,当人们对行为人的所有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比如一个特定的企业家能否经营卓有成效)进行研究时,总是着眼于对行为人(比如那个特定的企业家)发生行为时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条件进行研究,却常常忽略了行为人本身(如企业家自身)。结果,就产生了这样的认识:行为人(比如企业家)只要努力适应并具备了一定的客观环境条件(如项目、资金、政策、机遇等),即有可能取得成功(卓有成效的经营)。而并未大张旗鼓地主张和强调行为人(比如企业家)必须通过自身的正确决策和特有优势去赢得成功(卓有成效的经营)。

理论界的这一误区,产生了一个严重的错误推论:只要为限定的行为人(比如企业家)提供相应的理想环境(不论其自身如何),那将注定等同于成功(取得卓有成效的经营)。

如果把上述只重视外部环境的观点称为“环境论”的话,那么,为数太多的坚持环境论者确实受害不浅,以致在广泛的社会活动中,人们探寻成功往往总是一味地寻找理想环境条件而忘记了研究自身(至少是轻视),或者单纯抱怨环境而不去思讨自己。于是,“环境”成了所有一切不成功的根本原因,成了导致失败的罪魁祸首,造成了全社会言必说“环境”的被动局面。诸如,外商不来投资或投资失败抱怨投资环境;国企经营亏损或管理不善抱怨政策环境;民营企业发展乏力、裹足不前抱怨制度环境;承包人经营管理失败抱怨恶劣的企业环境……试想,假如给上述诸君创造一应俱全的理想环境和条件,那么,按照这种逻辑,不难想像,偌大的地方与区域必将形成了整齐划一的理想经营状态。似乎每个人都能成功,而事实上,千差万别的外商,情形各异的经营者,还有千人千面的你,又是否都能成功?

只要你对这一推论予以否定,其实就已经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那就是:无论任何客观环境条件,充其量都只是成功的外部原因。夺取成功的根本只有一个,那就是你自身。只有正确把握自己的人,才有可能赢得成功。这是我们得出的第一个结论。

进一步观察发现,“环境论”的坚持者们,始终都跳不出不成功则抱怨环境的怪圈。大量成功实例表明,就环境与人的关系而言,环境在一个特定时期与阶段,总是相对固定的,与人相比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而作为行为主体的人,总是变化的,能动的,也总是能够随着环境情况的变化而主动改变。也就是说,一个行为人的成功,总是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首先是无条件地接纳了一个旧有环境,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不断整合自己,包括改变或调整过去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从而先达到适应旧环境的状态。在与旧环境和谐相处的同时,通过自身的竭尽努力,按照设定的目标要求,从中发展环境、改造环境、利用环境,从而实现自己的成功目标。

请你记住这个过程。这个过程所导致的结果对你至关重要,因为它是你将要接受的一个你不能否认的价值观的基点。

下面,仅以个人为分析对象,用旁观者的视角,探讨一下有关争取成功方面的价值观当中的几个问题。

一、究竟什么是成功

每个人来到了这个世界,无不渴望自己成功。追求成功,几乎被看作是一个人生命中的最大价值。一个人拥有一份成功,生活就增添一份喜悦。也只有不断取得成功,生命才更加精彩。然而,成功背后总夹杂着失败,而失败过后又总孕育着成功。一个人取得一份成功,只能说明他为此而付出的努力收到了一份有效结果,是行为过程中的因果协调,反之,未取得成功,甚至遭到失败,证明行为过程还存在某些缺陷,为生活平添了另一种遗憾与风景。生活中,有成功,也注定有失败,它们如同孪生兄妹,总是结伴而行。

那么,究竟什么是成功呢?客观地说,所谓成功,只是相对失败而言的一种状态描述,通常系指行为人通过各种努力实现了预期目标或基本达到了某种结果。而这种“目标”或“结果”,通常只是一种相对的、模糊的、定性的状态描述,很少有绝对的、清晰的、定量的标准。有时,甚至是行为人的一种自我意识与感觉。其内涵在许多领域都存在含混性和不确定性,通常是没有绝对的界线。因此,凡机械地理解或干脆绝对地称成功与失败,都是不正确的。

所以说,一个人追求成功,其实就是通过不断努力企图达到预期设计的一种相对状态、境界或目标,从而去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既然成功是一种状态或境界,是一种行为目标,自然就说明它具有广泛的相对性。比如现在目标、将来目标、小目标、大目标、许多小目标又组成了大目标等等,无穷无尽。人们追求成功正是追求这一永无止境的相对状态,追求自己生命中许许多多的价值期望。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懂得了成功的真实含义。

二、多数人只看重外部环境价值

在深入理解并切实体会了什么是成功之后,再继续以个人为观察对象,来分析其成功抑或失败的原因,似乎能得出一条普遍被人们忽视了的却又很重要的结论。

先讲述几个自己身边普通人自我发展状况的真实故事,你一定也不陌生。

我认识两个都算有事业心的机关干部朋友,L君与D君。俩人虽说同事多年,但情况与性格不同,准确地说是价值观念的差异,因而,很少有多少共同语言。尽管各自都有一定的优势、特点,但多年来,俩人在该机关都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L君虽说学历不高,但此人做事踏实也很务实。此外,还有个最大特点,就是特别有经济头脑,善于观察和分析市场行情,用今天的时髦话说发现个商机、捕捉个信息什么的真的很有一套。长此以往,免不了经常有朋友到其办公室神侃、讨教。谁知这“生意经”念得一活,自然结识了不少各种各样的生意场上的朋友。整日里,上机关找L君的人络绎不绝。与L君不同,D君本科学历(听说还读过什么研究生),是某名牌建筑大学公认的高材生。此君生性正派、耿直,不善与机关领导同事拉拉扯扯,更不善心计,但业务能力公认属出类拔萃,整天各种琐碎业务缠身,忙得实在不亦乐乎。

话说几年前,L君感到继续待在机关实在是发展无望,也不甘机关干部的清苦与寂寞,更不愿为付出许多无为辛苦和出力不讨好而灰心,一咬牙,毅然扔掉了端了近20个年头的铁饭碗,头也不回地下了海。这在当时的机关观念下,着实引起了一阵轰动。就说同办公室的D君,面对L君的这种大胆选择,表面上实在不愿恭维,仅仅是迎合大家,言不由衷地虚称其有事业心云云。背后却时常逢人讥讽。“这简直是不务正业,好端端的机关干部不做,偏要下哪门子海。再说,这海也不是好下的,机关前任G秘书[G秘书小档案:性别:男;年龄:40;职业:原系部队文书,退役后托曾任过自己首长的现某机关领导,被安置在该机关工作。时任机关秘书兼办公室副主任;文化程度:初中(听说有政工师职称证书);特长:喜善效忠领导、谙熟为官之道。据传,喝酒一斤不醉;麻将一夜不睡;跳舞几曲不累;桥牌保龄都会。]一心想学着别人挣大钱,不是在几个战友的鼓动下也下了一年的海,听说是做什么电脑生意,到头来,不但没捞着个鱼、捞着个虾,还差点儿给淹死。这不,好马又吃回头草了,前阵子,还不是乖乖地回来上班了,多丢面子。再者说,像L君这种人,都快04岁的人了,再忍它几年,幸许还能混上个主任科员什么的,虽说不是个正经官儿,怎么还不涨它几级工资?……”D君的此番高论后来还是给L君听到了。面对D君,L君只是苦苦作笑,不置可否。因为他知道,他与D君虽关系尚可,但两人在许多方面看法上的差距一直很大,尤其他看不起D君的那种自我满足、随遇而安的自欺心理,也看不起他虽身怀绝技,但又不敢正视自己,也不愿作出新的选择的服从、懦弱性格。此刻,他觉得他说服不了他,因此,他也不想对他再多说什么。

话说一晃四年过去了,L君果然发达起来。据说刚开始做点信息咨询、中介服务之类的小生意,两年过后,有了些积蓄,去年开办了家什么企划公司。据说主动上门的顾客络绎不绝,生意着实红火。这不,到现在不过两年多一点时间,听说百八十万早就进了腰包。

说也蹊跷。L君与D君俩人虽说同在一个机关里工作,相处了将近20年,但他们对许多事务的看法甚至说观念,一向各执己见,差距很大,好像谁也没曾说服过谁。L君选择了.“下海”要说刚刚几年,眼界似乎更开了,悟出的道理好像更透了。现在的他变得豁达多了,不计前嫌。

不久前,L君捎带礼品、煞有介事地去看望他四年多未曾见面的老同事D君,似乎想对毕竟同事一场的D君说点什么。一见面,便开门见山、一语中的。“D君啊!想想你我机关相处的20个年头,真是知人知面难知心啊。我这个人虽说读的书没你那么专业,可我也不笨。咱们机关圈子的人和事,我哪个不心知肚明,只不过看透不说透罢了。像你我这样的,当然还有许多人,不都是兢兢业业干了一辈子,连个啥名堂都没混出,难道你不悟一悟这里的原因?别人不说,就凭你我这两下子,干点啥不行?空耗这么多年,不都给这么个机关活活埋没了。不过,这不能怨天尤人,只怪自己没能将自己的长处、优势使用到点子上,也就是说,白白浪费了自己,所以,什么事都耽误了。倘若再不明白这道理,继续混下去,那才叫不务正业啊。自己选择了不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或者是干了自己不喜欢干的事情,对自己来说就不是'正业',你想想,是不是这么个理。最使我感到可悲和可惜的是,近些年社会上增加了许多不务正业的人。就拿现今托门路被分配到机关里工作的大学生来说吧,本来有挺好的条件,但不设法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去成就一番事业,而是专门喜欢侍奉在一把手左右,挖空心思投其所好,妄图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到头来注定是白白浪费自己。D兄啊,依我看,像你这样的人,早就不该混机关了,虽说这些年干了不少事,吃了不少苦,也很有能力,但你这个人从不巴结领导,又不会说假话,更不会生事来事,就算贡献再大,在领导眼里,也总是不得哥们。过去,我总有一个在我今天看来是个错误的观点,认为只要工作干好了,领导会从心里感激你,器重你,甚至重用你,岂不知,这是极其幼稚、错误的想法。如今大多数领导器重你的不是这个,而是八小时之外你的所作所为和表现,你的感情投资。D兄,你想想看,是不是这么回事。既然如此,你也没必要瞎耽误工夫了,否则,非落得个不人不鬼,神仙也磨成了妖怪不成。至于机关里的事,就权当交给那些'混手'们去做吧。这也正好逢迎了那一类人的特长,让他们极尽混日子之能事,去演他们浪费生命的恶作剧吧!不仅劝你,我还奉劝诸君,一个人如不正确估价自己,充分使用自己,非硬着头皮去做自己不乐意做也做不好的事,其结果必然是对自身资源的无为消耗和最大浪费。一个人本来能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宏伟事业,却因为自己的错误选择和对自己的浪费而碌碌无为,这难道不是人生中最可悲的结局?……”D君听了,无言以对,不禁怔愣良久……

上述事例,在生活中可谓普普通通。兴许,你或你的朋友也正是他们中的一种。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各自都自以为是,其中包括错误的选择及人生定位?下面,根据对他们的思想脉络及价值观念的拓展跟踪,从中探求各自成功与否的内在原因。

既然说,追求成功就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试图达到预期设计的一种相对状态或境界。那么,对L君、D君、G秘书而言,先期都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也不同程度地走过了一段弯路,并没有取得各自人生的阶段性成功。用L君的话说,是“自己浪费了自己”。与他们相同,可以说所有人都渴望成功,并非常看重取得成功的价值。同出一辙的是,大多数人对取得成功都具有一个相同的信念:那就是都非常看重甚至依赖外部环境。比如,都非常关注以下内容:

1.我在什么单位工作(行业)

2.我被分配做什么工作(岗位)

3.我与上层关系如何(我的上面是否有“人”)?(关系)

4.能.否获得发展机会(机遇)

5.“天时、地利、人和”状况(环境)

6.管理、决策层学识水平、风格类型(领导者)

7.群体素质、态度、习惯、作风、信念(文化)

8.“劳模”与“混混”谁是谁非,谁更“吃香”(价值准则)

9.政府及行业政策法规规章(政策环境)

10.本行业及单位制度体系(制度环境)

11.我所面临竞争对手怎样(竞争条件)

12.分配、信守、利用时间资源(时间观念)

13.谋求工作效率最大化(效率观念)

14.注重亲自尝“梨子的滋味”(实践观点)

15.我应做出何种努力(方式)

16.必须搞定“一把手”或者别的(技巧)

不可否认,坚持并关注以上内容,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的确很重要。然而,进一步观察发现,关注以上内容的人,就等于只在乎第一:让我做什么?第二:我在做什么?第三:我应怎样做?这三个问题。事实上,关注了这三个问题,只能说只关注了一个人拥有什么样的“外部环境”问题。而“我能做什么?”这一涉及自身内在原因的问题却无人回答。

上述三类问题中暂且罗列的16个基本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几种情形)仅仅是举例而已,这些诸多方面在理论上完全可以按照数学中的组合方式,形成若干种“外部环境”模型,正是这情形各异的外部环境形式,使得群体中的少部分人,一旦拥有了一定的环境(社会上喜欢称之为机遇)就如同中了“六合彩”一样侥幸取得成功,而置身其中的绝大多数人,其所遭遇的其他情形的环境,终究都不能获得成功。我认为,这正是前文所述坚持“环境论”者大多都不能取得成功的普遍原因。

坚持了惟“环境论”,其危害就是使人们忘记了自身与环境的辩证关系。既误导了人们追求成功就只是去刻意寻找环境,甚至当未能成功时只孤立地抱怨环境却很少责怪自身,更谈不上以“我”为轴心去重新打造适合自己发展的新环境。如此一来,“人”成了整个环境的附属物,人们为了追求成功而不得不屈从环境,被迫认同环境而最终沦为环境的牺牲品。难怪许多成功者背后都折射出扭曲了的人性。

由此看来,只看重外部环境价值,而轻视或忽略了自身,必然影响一个人走向成功,这是我们得出的又一结论。

三、关注自己,并不要浪费自己,必将还你一个惊喜

澄清了“环境论”的危害后,我们不得不提出一个全新的主张——只要关注你自己。这就是说一个人要想追寻成功,首要的是要看重自己。即将自身资源状况视为取得成功的最主要条件。这一主张,恰好回答了上述三个问题中所缺少的也是最关键的第四个问题即我能做什么?

当一个人首先看清了自己,继而知道自己能适合做什么后,才能够给自己的一生准确定位。这样才能给自己的不同阶段设定不同的目标,然后通过自身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抛开了这一原则的其他任何选择都不外乎是在浪费自己。这应该是追求成功的基本定律。

让我们仍以前文所引述的例证,分别点评诸君的个人发展情形。

L君,在机关里可谓糊里糊涂,一干就是20年,一直抱怨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每每诉说原因时,不是责怪机关风气不正,自己吃力没讨好,就是埋怨自己从未碰到机遇和运气。也就是说,其思维定式总摆脱不了在外部环境中去找借口,却很少从自身角度去剖折和查找问题。说也凑巧,随着与商界朋友的频繁接触,终于有一天还真的发觉了自己的长处(或称潜力),旋即,便做出了“下海”这种对他过去而言确实是一种崭新的选择。从而,改变了自己20多年来的人生定位。结果,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终于取得了一定成绩。

诚然,这仅仅是一个普通人的岗位转换故事,但却能让我们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当一个人所选择的职业或事业,其发展的外部环境条件已严重不适合自己时,请记住:一定不要被动地屈从环境,而充当外部环境的奴隶,否则,就是在浪费自己。此时的你,应坚持以“人”(自己)为本,去适时调整自己,并善于以自己为中心去打造适合自己并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新型环境。这样,才能为取得成功提供前提条件。

第二,一个人一旦拥有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外部环境后,请牢记:一定注意不要浪费了自己。即要试图用足用好自己的全部潜力。这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根本动力。

D君,一个业务尖子,一个非常全面的工程技术能手。在活跃的市场经济面前,只因循规蹈矩、观念落后而始终一筹莫展,甘愿死守机关这个铁饭碗。且不论在如今的党政机关里,像他这样的专业技术人员从来都很少有大的起色与发展(不要忘了,毕竟是党政机关,又不是靠硬碰硬的专业技术吃饭)。只可惜,在他半生的职业选择中,好像从未意识过,也始终未曾客观正视和估价过自己。从而,在几十年的默默无闻里,竟然忘记了自己其实拥有颇具实力的专业技术特长。这对自己难道不是莫大的浪费。试想:如果他对自我认识的价值观念早有转变,或者干脆像L君劝说的那样,学着适当调整自己,别的不说,只身投入到如今很是热门的工程技术、经济、承包领域,必定能适应环境,如鱼得水。

且看G秘书,虽说文化程度不高,可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早就练就了一身为人处事的技艺。尤其善长与领导处好关系,这在当今,可算是很了不起的本事。况且,此君兴趣广泛,可以说,很适合机关中不可或缺的迎来送往、上传下达的办公室岗位。然而,此君急于赚得大钱,扑通一声也盲目下了海。没曾想,还不到一年,就落得个“差点给淹死”的结局。追根溯源,罪过同样归为:此君没能正确认识和估价自己,没有看到自己“下海”的先天不足和继续混机关的优势。这不,到头来,还不是浪费了自己。

对照与反思

□如果你是一个“环境论”的坚守者,那么,就请你苦苦等待吧。你所梦想的成功,就像买了“六合彩”一样,看什么时候中大奖的机遇会向你降临?

□告诉你和你的朋友,只有关注自己,并不要浪费自己,这才是一个人早日取得成功的秘密。

□你知道怎样才能不浪费自己吗?

作者语录

假如,一个人为自己设定的人生目标是杠杆体系中的“阻力”,为实现该目标而施加的种种努力是一种“动力”的话,那么,其自条身件及县可利用的环境要素则是杠杆中的“支点”。

Suppose a person wants to set up a goal for himself as the “resistance force” in a lever system,and his every efforts made to realize the goal is his “motivation”,then,his quaiflications and available environmental elements are the “fulcrum” of the lever.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