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企业自主创新与其他相近概念的比较

企业自主创新与其他相近概念的比较

时间:2022-08-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  熊彼特提出“创新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化”,这个概念的外延是广阔的,因为生产活动是技术与制度等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熊彼特之后,人们对其提出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分。为了进一步理解自主创新,我们将对其他相关概念作一个简要说明。原始创新具有第一原则,即它必须是首次提出,遵循自然科学内在的发展规律,没有现成的研究思路与成果可以借鉴。

  熊彼特提出“创新就是生产函数的变化”,这个概念的外延是广阔的,因为生产活动是技术与制度等所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熊彼特之后,人们对其提出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分。Ruttan(2001)认为,熊彼特所谓的“生产函数”变化,也包括制度变化。盛洪(2003)认为,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所列举的五种创新有三种属于技术创新,另外两种(“开辟新的市场”以及“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属于制度创新。可见,从大的方面来说,人们将创新分为了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部分。尽管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关系问题上存在着“技术重于制度”或是“制度重于技术”的争论,但实际上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许多学者包括很多制度经济学家都认为,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这两股力量是相互依赖的,技术创新打破了已有的均衡,带来了对制度创新的需求,制度创新则刺激技术开发,为技术创新开辟了新的机会,一个创新过程就是在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中完成的(吴贵生和刘建新,2006)。为了研究上的方便和重点的突出,本书中的自主创新主要强调的是技术创新,这是因为广义的技术概念中也包含了制度的内涵。如Christensen(2000)认为,“技术”指一个组织用来把劳动力、资本、原材料和信息转变为具有更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的过程,“技术”这一概念超出了工程和制造业上的含义,包括了市场营销、投资和管理上的过程。钱伟长(2004)认为,技术包括自然科学技术以及管理、改造社会的社会科学技术,如法律学等。另外,从企业这一微观主体来看,技术创新是其产品升级和持续发展的最直接和最根本的动力,而核心技术的匮乏也是造成我国企业在国际上竞争力不够的主要原因。最后,从技术创新的定义来看,尽管目前关于技术创新并没有一个严格而统一的定义,但大多数学者在认识上有一点是共同的,即技术创新是从新思路的产生,到产品设计、试制、生产、营销和市场化的一系列活动,其实质是新技术的产生和商业应用,而管理、组织和服务的改善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曹鹏,2002)。因此,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必然要涉及组织、管理等制度层面的东西。为了进一步理解自主创新,我们将对其他相关概念作一个简要说明。

一、原始创新

  什么是原始创新?它的表征形式有哪些?近些年相关的理论探讨研究不断,对其定义也各有侧重。2001年,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指出:“原始创新意味着在研究开发方面,特别是在基础研究领域和高技术领域做出前人没有的发现或发明,从而推出创新成果。它不是延长一个创新周期,而是开辟新的创新和掀起新的创新高潮。原始创新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促进人类认识和生产力的飞跃,体现一个民族的智慧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金吾伦(2001)认为,原始创新应该是重大项目的突破性创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这样的创新大致集中在四个领域: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高技术领域的根本性创新;重大工程项目的自主设计与完成;管理领域的重大变革和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成就。吴海江(2002)认为,所谓原始性创新,就是向科学共同体贡献出以前从未出现过,甚至连名称都没有的东西。原始性研究成果一般在当时很难看出其应用价值,但它为今后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提供储备。于绥贞(2003)认为,所谓原始创新,是指对自然科学的发展起着一定推动作用的理论、观点、方法、发现、发明和技术等,是科学家向科学共同体贡献出来的以前从未有出现,甚至连名称都没有的东西。原始创新具有第一原则,即它必须是首次提出,遵循自然科学内在的发展规律,没有现成的研究思路与成果可以借鉴。陈雅兰(2003)认为,原始创新是指通过科学实验和理论研究探索事物的现象、结构、运动及其相互作用规律,或者运用科学理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关键的科学技术问题的过程。其成果表征为重大科学发现、重大理论创新、重大技术创新、实验方法和仪器的重大发明等。陈广仁(2006)认为,科学上的原始创新是指开拓新领域、引领新方向和孕育新学科的创新活动,其成果包括新现象、新方法的发现和新概念、新理论体系的形成。它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

  以上的定义虽然有的侧重于科学的角度,有的侧重于技术或技术创新的角度,但总的来说,在这些定义中,大家对“原始”两个字的理解基本一致。“原始”的特征首先体现在原创性方面,即第一次系统地提出新的概念、新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新的重大科学发现,这些成果是以前不存在或没有预见到的,是源头,具有原创性;其次是这些成果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突破性,以该项成果为起点,形成扩展性或跟踪性研究,将开辟一个新的方向,它的影响将是持续性的。

二、突破性创新

  根据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变化强度的不同,技术创新可以分为渐进性创新(incremental innovation)和突破性创新(radical innovation)。渐进性创新是对现有技术改进引起的渐进的、连续的创新,能充分发挥已有技术的潜能,并经常能强化现有的成熟型公司的优势。突破性创新是指技术有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并在一段时间内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傅家骥等,1998)。由于是基于技术变化强度的视角,因此突破性创新强调创新导致的产品性能主要指标的巨大跃迁,特点是非线性、高速度、不连续。如Richard Leifer(2000)认为,突破性创新是能带来或潜在导致如下一个或几个方面后果的创新类型:一系列全新的性能特征;已知性能特征提高5倍或5倍以上;产品成本大幅度削减(成本削减30%或30%以上)。从对产业影响的角度来看,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也会给企业和产业带来不同的影响。一般认为,渐进性创新对现有产品的改变相对较小,能充分发挥已有技术的潜能,并经常能强化现有的成熟型公司的优势,特别是强化已有企业的组织能力,对公司的技术能力、规模等要求较低(Nelson和Winter,1982)。突破性创新具有创造全新产品、市场和产业的能力(Meyer et al.,1990),可以推动整个产业产生、转型或者消失。从对企业影响的角度来看,当突破性创新的技术性能提高有助于满足主流市场用户所要求的绩效属性时,突破性创新将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当突破性创新的技术性能提高无助于主流市场用户所要求的绩效属性,而用于开启新市场或潜在应用时,突破性创新将有可能破坏企业现有的创新能力,给市场的在位者制造很大的冲击(Tushman和Anderson,1986),成为后来者成功进入和产业革命的基础(Henderson和Clark,1990)。从技术专利的角度来看,突破性创新由于创新强度高,往往形成专利甚至是行业核心技术专利,凭借对专利技术的控制,开展突破性创新的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能够处于领导地位。企业后发式的渐进性创新往往需要建立在突破性创新专利的基础上,尽管这些企业也投入了部分资金进行自己的创新,但是仍然要因核心技术的使用而向突破性创新企业缴纳大量的专利使用费。因此,突破性创新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石。例如,据有关资料统计表明,美国的技术创新有78%为首创或技术突破,它是美国持续经济繁荣的主要动力(Miller和Hobday,1995)。

三、破坏性创新

  根据创新引起的组织结构和市场变化程度,研究人员又将创新区分为破坏性创新(disruptive innovation)和持续性创新(sustaining innovation)。Christensen(1997,2003)在《创新者的窘境》(The Innovators Dilemma)及随后的《创新者的解答》(The Innovators Solution)中区别了持续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并对企业应用破坏性创新的战略与策略做了深入的探讨。持续性创新以挑剔的高端产品消费者为目标,这些消费者要求得到比以前能够获得的性能更好的产品。持续性创新可以是渐进性创新,年复一年做出改进;持续性创新也可以是根本性创新,超越竞争产品作出大幅跳跃。破坏性创新并不旨在向现有市场上的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相反,通过引入与现有产品相比尚不够好的产品,破坏并重新定义了这一轨迹。但同时破坏性创新提供了其他的利益,通常表现为更简单、更便捷、更廉价,这对于新市场或者低端市场的消费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一旦破坏性产品在新市场或低端市场确立了地位,技术进步就开始了。由于技术进步的速度超过了消费者使用技术的能力,因此最初不够好的技术最终得到了充分改进,能满足更挑剔的消费者的需求。当这种情况出现之后,破坏性创新者就能击败市场在位者。因为拥有充足的资源,所以行业目前的领导者几乎总能赢得持续性创新的胜利,但破坏性创新更容易成为新企业和中小企业与现有的行业领导者竞争的有力武器。因此,破坏性技术(disruptive technology)并不一定“从技术角度看是全新的”,但拥有更好的、沿着顾客关注的关键“性能轨道”,当技术的应用产生了现有客户尚未重视的、不同的性能特征时,技术就可以被认为是具有破坏作用的。Christensen通过对磁盘行业、挖掘机制造业、钢铁业、计算机和打印机行业、电动马达行业、财务软件行业等十多个行业发展历史的实证研究,提出忽视破坏性创新是导致管理卓越的企业失败的主要原因,而通过破坏性创新积极采用新市场破坏(new-market disruptions)或低端破坏(low-end disruptions)战略则是众多新企业和中小企业成功的关键。

四、自主创新和相关创新概念的比较

  综上所述,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突破性创新和破坏性创新分别是从不同的侧重点来衡量创新活动的。自主创新强调创新主体和创新技术的主导性,因此,它主要是从创新“话语权”这一个角度来区分不同的创新类型,与它相对应的概念是模仿创新;原始创新是针对跟踪性创新提出的,它主要是从研究成果的“新旧”程度和对科学进步的重要性这两个纬度来对创新活动进行界定的,它强调的是技术的起源;突破性创新所关注的是技术变革强度,它强调的是技术性能的巨大飞跃,与它对应的创新类型是渐进性创新;而破坏性创新是从产品是否以满足主流市场的需要为目的来衡量创新的,它强调通过新用户或低端用户来对主流市场的破坏,因此对于破坏性创新的界定,更多地聚焦于市场领域,它与持续性创新相对应。这四类创新的差异如表3.2所示。

表3.2自主创新和其他三类创新的比较

比较项目

自主创新

原始创新

突破性创新

破坏性创新

分类标准

创新的话语权

技术的起源

技术变革的强度

对主流市场的影响

创新的重点

掌握核心技术

开辟新的领域

大幅度提高技术性能

开辟新市场或低端市场

对现有能力的影响

增强

不确定

既可能破坏,也可能增强

破坏

对应创新类型

模仿创新

跟踪性创新

渐进性创新

持续性创新

  从表3.2可以看出,自主创新、原始创新、突破性创新、破坏性创新的概念有不同,但彼此间也有相通和重叠之处,互相之间并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能体现创新主体对创新的话语权,因此,强调原始创新的同时也是在强调自主创新。但是,不是所有的自主创新都是原始创新,两者的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自主创新除了包括原始创新以外,还可以包括消化性的技术创新等,原始创新由于其技术上的基础性或关键性,因此,原始创新一般来说都是对现有技术具有突破性影响的,但自主创新则不一定,它可以在原始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渐进性的创新,从而不断强化自己对技术的主控权,形成“先发优势”。另外,由于从事原始创新的技术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多个创新主体通过各自的技术、资金优势合作从事原始技术创新也是一种选择。突破性创新与原始创新的共同点在于技术上的关键性和决定性,并且往往以新的科学和技术工程原理为基础。因此,突破性创新在很多时候可以表述为原始创新。例如,我们可以把晶体管的发明及应用称为突破性创新,但也可以称为原始创新,它们的不同点在于:原始创新是后续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强调的是源头对将来的影响和意义;而突破性创新强调的是产品性能的大幅度提升,因此,一些突破性创新可能是在原始创新的基础上产生的。而突破性创新与破坏性创新之间也存在着交集,突破性创新既可能强化现有主流市场,也可能开启新的市场和潜在的应用,因此某些突破性创新可能也是破坏性创新,而另一些突破性创新则可能不是破坏性创新。总之,这些概念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创新的特征,在企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企业应结合内部资源约束和外部环境变动的要求,适时开展不同类型的创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