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相似概念比较

相似概念比较

时间:2022-03-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Ipe将个体间的知识共享定义为个体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被其他个体理解、吸收和使用的过程。通过剖析知识共享的定义,其内涵可概括为:①强调对知识的共同拥有,不要求知识的提供者放弃知识的所有权,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知识的价值潜能。但相比较而言,知识创造定义更多关注新知识的产生过程,而根据前面所给出的定义,本文的知识创造还包含应用新知识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这是上述几个概念所未包括的。

1.3.4 相似概念比较

在国内知识管理研究领域,有几个意义相近被经常混用的术语,包括知识创造、知识转移、知识共享、知识扩散等。混用情况非常严重,例如被广泛引用Nonaka教授的knowledge creation spiral,字面翻译应该是知识创造螺旋,但文献中被错译成知识转移、知识共享和知识扩散的情况仍屡见不鲜。本节试对上述概念进行辨析。

Teece(1977)最早提出知识转移的思想,认为企业通过技术国际转移,能够帮助企业积累起大量跨国界应用的知识。此后知识转移,逐渐成为知识管理的关注热点,不同学者给出多种定义。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认为,知识转移是专业知识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过程,通过知识转移,组织可以有效提高人力资源水平并进而获得竞争优势。(16)Argote(1999)认为企业知识转移是一个组织的经验影响另一个组织行动的过程,它意味着知识的改变或者改变知识接受者的行为。意大利知识管理学者Albino(1999)等人提出的知识转移分析框架包括4个核心要素:①转移主体(actors);②转移情境(context);③转移内容(Content);④转移媒介(Media)。Szulanski(1996)把它定义为组织知识在知识源和知识接受者之间的双边交换,包括知识传递和知识吸收两个过程(Davernport and Prusark,1998)。

由于研究的角度和出发点不同,各位学者对知识转移概念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上述知识转移概念的共同点还是明显的,包括:①知识转移是知识从拥有者(知识源)到接受者的传播过程;②知识转移活动是在特定情境或环境中发生的;③知识转移有着特定的目的,即使知识拥有者的知识成为知识接受者的知识。所有权可能变更,也可能不变更。

同样对于知识共享定义,也存在大量不同的表述,如将知识共享视为一种交换过程,如Kathan认为知识共享是组织中的个人与其他人分享与组织相关的信息、想法、建议、经验的过程(转引自Bartol,2002)。Dixon把知识共享定义为使一个部门的知识在企业内部被共同拥有。Hooff and Ridder(2004)认为知识共享是个体间相互交换他们的(显性和隐性)知识并联合创造新知识的过程。Ipe(2003)将个体间的知识共享定义为个体的知识转化为可以被其他个体理解、吸收和使用的过程。

通过剖析知识共享的定义,其内涵可概括为:①强调对知识的共同拥有(Ipe,2003),不要求知识的提供者放弃知识的所有权,从而最大限度发挥知识的价值潜能。②知识创造具有外化和内化两个过程,即知识提供者的外化和知识接受者的内化。

美国新墨西哥州大学传播学教授Rogers E.M.(1983)认为,扩散(diffusion)是传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所交换的是包含着新思想的信息,其本质是通过交流信息,一个人把新思想传播至另一个或几个人。因此知识扩散是一种自然的、缓慢的和单向的知识传播过程。

与上述概念相比,本文所提出的知识创造的概念有相似之处,即:①知识创造活动的要素同样同时包括知识所有者(知识源)和知识接收者。②知识创造包含知识的内化和外化过程。但相比较而言,知识创造定义更多关注新知识的产生过程,而根据前面所给出的定义,本文的知识创造还包含应用新知识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这是上述几个概念所未包括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