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在收购优尼科中我们做了什么

在收购优尼科中我们做了什么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作为总公司党组机关报的《中国海洋石油报》,履行了自己的职责。第一次是在6月27日公司宣布收购优尼科的时候,《中国海洋石油报》用两个版的篇幅来报道这件事情。在收购优尼科的过程中,公司竞争对手是一家美国著名的石油公司。但是,《中国海洋石油报》的任务并未因收购的终止而结束。在《中国海洋石油报》的后续报道中,我们也针对这几方面做了相关的报道和说明。

在收购优尼科中我们做了什么?——《中国海洋石油报》承担媒体责任的回顾

img14

赵 利 赵丹梅

2005年6月23日到8月2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控股、在香港上市的中海油有限公司发动了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的战役。由于这次收购涉及标的185亿美元,是中国企业规模最大的一次收购活动,因而受到广泛关注。一时间,在中国、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尽管这次收购因各种原因最终没有完成,但作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主管主办的《中国海洋石油报》,在这个被业界称为“惊天大收购”过程中的作为是值得总结的。

这里先回顾一下收购优尼科事件的情况。2005年上半年,中海油决定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由于中海油有限公司是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公众公司,必须按照相应的信息披露规则行事,收购初期相当低调。《中国海洋石油报》也未做任何报道。企业以极其慎重的态度,聘请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投资银行、咨询公司和律师事务所对项目做了全面分析,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制定了应对措施。

为什么要收购优尼科?首先,是国家的能源需求。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能源供应出现了紧张情况,这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作为能源公司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它所承担的责任要求其必须加快发展,而拓宽自己的发展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多的能源资源和发展机会,则是其现实的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下,收购优尼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其次,是企业发展的需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自1982年成立之后,一直在进行着对外合作,也一直在向着国际化一流能源公司的目标迈进。而对国际化公司来说,当然不能仅限于在国内发展,应该在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经营。优尼科公司是一家国际化的公司,如果我们能够完成收购的话,从某种角度上讲,就会缩短我国企业国际化的路程。再次,是储量增长的需要。优尼科公司的储量跟海洋石油总公司现有的储量基本相当,如收购成功,会使中海油的石油储量增加近一倍。此外,优尼科的储量当中有大量的天然气资源,而且这些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亚洲地区,距中国很近。如果收购成功的话,能为我们提供大量清洁能源——天然气。

此外,优尼科本身也有两个值得我们关注的特点。一是它的深水勘探技术是全世界最好的。中海油走过了20多年的发展路程,要进一步向深水领域发展的话,需要这个领域的技术。二是人才。优尼科作为一个跨国公司,拥有一大批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仅美国本土就有3000多人。中海油曾承诺,如果收购成功,将把优尼科的这部分人全部留下。

但是在收购初期,国内对这件事情非常不理解,不仅老百姓不理解,就是公司内部的员工也不是很理解。大家都觉得风险太大,人们心存各种疑问,诸如中海油拿出185亿美元是否值得、企业能否承受得了、能否经营得下去等等。而媒体此时也大加炒作,包括互联网上,报道铺天盖地,有的人干脆说中海油是败家子,花老百姓的血汗钱去买一个即将倒闭的美国石油公司……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作为总公司党组机关报的《中国海洋石油报》,履行了自己的职责。按照公司党组的要求,报纸做了两次重要的报道。第一次是在6月27日公司宣布收购优尼科的时候,《中国海洋石油报》用两个版的篇幅来报道这件事情。头版头条消息是《我们已做好了准备》,另发消息《中海油提出全现金收购优尼科》,解释性报道《合情合理的收购》,配发社论《做大事业要有大胸怀》。二版是5篇深度报道,同时还刊发相关的背景资料,包括优尼科的情况、一般收购应该经过的步骤、为什么要收购等等。这些文章详细地向读者说明了收购的重要意义及合理性,展示了海油人走向世界要做大事业的大胸怀。

另外一次是在中海油退出收购的时候。在收购优尼科的过程中,公司竞争对手是一家美国著名的石油公司。为了展开竞争,它使用了非商业化的手段,主要是动用了它的政治资源,使美国国会通过了法案,使得中海油的收购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公司考虑,在这样的氛围中继续进行收购弊大于利,不会取得好的效果。于是在慎重权衡之后决定退出收购。《中国海洋石油报》又做了一个半版的报道,头版头条消息《中海油退出优尼科收购战》,言论《坚定地走出去》表明了中海油建设国际一流能源公司的信心。二版是专版《谁动了美国的“奶酪”》,刊发了《海外收购: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一组文章,对收购失利的原因进行剖析,把事实真相公之于众。

《中国海洋石油报》这些相关文章发表后,不少媒体或转载文章,或引用观点,逐渐使事实真相的报道成为主流,那些由于不明真相产生的负面舆论基本消失。原先国外有舆论认为,作为国家公司的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对优尼科的收购是一种政府行为。但是,在公司宣布退出收购之后,大家认识到这实际上是一种企业行为。在企业内部,《中国海洋石油报》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适时地对企业员工的认识进行了正确引导。由于我们的报纸在公司内覆盖面广,员工看到报纸上的相关内容之后,逐渐消除了心中的疑虑,由原来的担心和不解逐步转变为赞同和支持。但是,《中国海洋石油报》的任务并未因收购的终止而结束。

反思中海油收购案,有几点值得我们欣慰。在《中国海洋石油报》的后续报道中,我们也针对这几方面做了相关的报道和说明。一是在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40多天时间里,在香港和美国上市的中海油的股票市值上升了30%,由原来的220亿美元增加到300亿美元。这充分显示出,在这次收购过程中,虽然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却使中海油得到了国际市场的进一步认可,这提升了公司的市场价值。二是公司获得了很好的广告效应。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全球各大媒体几乎都曾把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作为头条新闻。《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连续好几期都是关于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报道。这从另外的角度提升了中海油的知名度。三是锻炼了队伍。在这次收购当中,中海油的这支领导团队得到了锻炼,充分认识到中国的能源企业走国际化道路的复杂和艰难程度。这次未成功的收购也使中海油更坚定了走出去的信心。

在整个过程当中,《中国海洋石油报》根据事情的发展,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报道,沟通情况,传递信息,解答员工的疑问,正确地引导舆论,充分履行了企业党组机关报的责任。

〔赵利:《中国海洋石油报》总编辑;赵丹梅:《中国海洋石油报》总编室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