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做了什么

“我”做了什么

时间:2022-02-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这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带劲,也许是为了完成作文吧,总之,我挽起袖管,拧开水龙头。我又做了一组动作。5分钟以后,我选读了其中一篇:作文讲评课开始了。这以后,我们经常做“我做了些什么”的动作描写训练。

“我”做了什么

我让学生们写一篇以“学做家务劳动”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

“可以写自己学做一件家务活的过程,也可以观察妈妈爸爸做家务的过程。”我向同学们提醒道,“要注意,这篇文章应该有动作描写。”

为什么要写这篇作文呢?让学生通过观察大人们每天干的许多家务活,自己也学着帮助家庭做些简单劳动,也有助于发展他们精细的观察力,更多地掌握有关人的各种活动的语言和词汇。这里,我在“观察力”之前加了“精细”一词。因为动作描写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能否善于把整个过程分解成一系列的个别动作,有秩序、有重点地描写它们。这就需要看得格外精细,在动态中把握描写对象。

这样的写作要求,在训练之前是不容易做到的,大多数作文仍习惯于笼统地叙述一个活动,同时,我还发现另一个带有普遍性的毛病。我把其中的两篇作文《洗碗》《看爸爸做信箱》作为分析对象。

过去,我总以为洗碗是一件最容易的家务活了,可是星期天晚上,我要求妈妈让我洗一次碗以后,感到自己的想法错了。

吃过晚餐,妈妈怕我把碗打碎,就帮着收拾桌子,①直到把碗、筷全都放进了水池,才让我洗。②这天,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那么带劲,也许是为了完成作文吧,总之,我挽起袖管,拧开水龙头。③右手拿抹布,左手拿着碗,冲洗起来。④不一会儿,十几只碗就洗得干干净净了。⑤我头上冒着热气,心里想,以前妈妈洗碗我连看也不看一眼。其实,洗碗也是很累的。

我对学生们说,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很明确,它想说明洗碗也不是一件轻松的活儿。但是这一构思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为对洗碗过程的描写太笼统了。

我在第二段中标上了5个序号,每一个号码处都遗漏了洗碗过程中很重要的步骤;如果能补上去,文章就会比现在显得更具体生动了。

很快,许多学生结合各自的生活经验,分别讨论了这五个被忽视的步骤应该添上这些动作:①收拾桌子是洗碗的第一步,端走剩菜,整理碗筷,把骨头之类抹到畚箕中,用干净抹布擦桌子;②倒少许洗洁精,和上一些温水;③先洗不太油腻的碗;④用清水过一遍;⑤搁置洗干净的碗筷是最后一步,用干布抹干,大小碗分别叠好,放入碗橱。

接着,我们又讨论了第二篇习作。

搬进了新村,可是楼下没有信箱。爸爸说:“我们自己做一个吧。”星期天,爸爸找来几块旧木板,把锯子、榔头、铁钉一起搬到楼下,做起信箱来。

爸爸量好尺寸,然后用锯子把木板锯成六块,两块大的是面板和底板,还有四块小的。没有刨子,爸爸用砂皮纸把它们磨一磨,然后就用铁钉小心翼翼地把一块块木板钉成一个小木箱。然后给面板装上铰链和搭扣,这就是信箱的门了。面板上还开了一道口子,以后我们家的信和报纸就从这口子里塞进去。然后爸爸又在墙上打了两个木桩子,信箱终于挂上了。最后爸爸用我的毛笔在信箱上端端正正写上“403室”,他眯着眼睛笑了。

学生们一眼就发现了毛病:短短的一段话,竟连续用了四个“然后”!我说,按时间顺序描写一系列的动作需要各种连词,但反复使用同一个连词,就给人单调呆板的感觉。大伙儿一动脑筋说出了很多连词:“接着”“随后”“又”“同时”“继而”……

大伙儿很快又感到,换用不同的连词当然比只用一个好,不过,有时候不出现连词,效果反而更好。

为了能准确地描写连续动作,我们开始了一个现场训练——“我做了些什么”。

我说:“我不说话,只是做一连串的动作,请大家仔细观察,然后把这些动作写下来。当然也要注意观察我的表情。”学生们一下子变得兴致勃勃起来。我退到门外,过了几秒钟后我又走了进来……

一个学生很快说:“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来到讲台前,放好课本和作业本子,然后朝全班望了一眼。”

第二个学生说:“上课了,老师面带微笑,轻快地走进教室……”

我表扬说:“很好,不仅有动作,还加上了神态描写。”

第三个学生又补充说:“老师快步走进教室,满脸高兴的样子,他把作业本轻轻地往讲台上一放,向全班望了一眼。大概昨天的数学测验有很多100分吧,所以他那么开心。”

“很好!又加上了想象和推测,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就不仅描写了几个动作,还描写出了整个场面。”

我又做了一组动作。我走到教室后排,然后往讲台走去,翻开教案,挂上小黑板,又走下讲台,来到一个学生身边……全班同学以极大的热情描写了这组动作。5分钟以后,我选读了其中一篇:

作文讲评课开始了。唐老师打开那本厚厚的讲义,翻到了其中一页。他转身又挂上了一块小黑板。我们知道,那是一篇有缺点的作文。大家静静地等着唐老师讲课,只见他把目光落在了王颖同学身上。过了一会儿,他径直走到王颖身边,弯下腰,用手摸一摸王颖的面颊,和蔼地问:“你哪里不舒服?”……

这以后,我们经常做“我做了些什么”的动作描写训练。有时候由我设计动作,有时候请学生当“模特儿”,让他们设计动作。学生们可真会动脑筋,把课外的生活场景搬进了教室,设计尽可能丰富多彩,难度增加,内容增加。由于大家都参与了设计,参与了表达和讲评,一个阶段后,描写人物动作就很熟练了,同时还掌握了一大批动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