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第一次摩洛哥事件

第一次摩洛哥事件

时间:2022-08-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法兰西取得英国同意,并与西班牙协定后,转而从事于摩洛哥之改革事业。法兰西政府于1904年年终派定一特使,携有改革案前赴摩洛哥。德政府在摩洛哥示威运动之特殊理由,在防止摩洛哥落于法国之手。1905年国际情势之有利于德意志,是为德意志挑起摩洛哥事件之一般的动机。新外交政策之主持者德格赛去职,法兰西承认开会议讨论摩洛哥问题,德意志之高压手段完全成功,法兰西完全屈辱。

第二节 第一次摩洛哥事件

德意志对于英法协商之态度

在1904年,德意志政治家当已企图有所举动,以恢复权势,打破法兰西之主动的新外交政策,而同时以暴露英法协商之弱点。不过起初德政府对于英法协商表面上仍表示友谊之态度,他们宣言德意志不敌视英法之协定,而至于摩洛哥,则德国于此仅有商业的利益,此则亦未因英法协定受何侵害。同时大德意志主义派人士则公然表示不满意于政府之态度,而要求在摩洛哥扶植德国势力,但一时德意志政府未取何行动。

德意志态度之变更

法兰西取得英国同意,并与西班牙协定后,转而从事于摩洛哥之改革事业。法兰西政府于1904年年终派定一特使,携有改革案前赴摩洛哥。此特使于1905年2月抵菲仔(Fez)。依此改革案,法国军官当助摩洛哥王训练警兵,保持秩序;摩洛哥须设立国家银行。法使与摩洛哥王谈判未决,而德意志突来干涉。

德政府闻法国使节携改革案赴菲仔,即时变更态度。在摩洛哥之德国代表昆尔曼(Kühlmann)对法国代表提出抗议,说法国与英西协定摩洛哥问题,将德意志置诸度外;德意志政府不承认受此等协定之拘束。在法国使节赴菲仔之时,德国政府中已有人提议劝德皇亲赴摩洛哥,而宰相毕罗(Bülow)赞成此计划。此项示威运动之目的在德国宰相毕罗对议会(3月29日)之演说中已经表出;他说,德国有经济的利益,德国利于维持门户开放主义。法国驻德大使曾报告法政府(3月22日)说,德意志要求商业的均等及摩洛哥王之独立。最后居然有德皇亲到摩洛哥之突飞的举动。

德皇之赴摩洛哥

德皇依毕罗等之意思,亲赴摩洛哥为一种政治示威运动;他于3月31日在塘吉尔(Tangier)上岸。他对德意志侨民演说,宣言德帝国在摩洛哥有重大的利益;列强当有均等的权利,而当尊重摩洛哥之独立;且明言他此行即为承认摩洛哥之独立。德皇对摩洛哥王之特使宣言,他之此行在表示他拥护德国在摩洛哥的利益之决心;他承认摩洛哥王是绝对独立的,愿与之讨论保全此等利益之方法;至于改革,则他以为当出以极慎重之步骤,而顾及宗教的情感。德意志公表的目的是在拥护摩洛哥之独立,主张各国商业机会之均等。实则德皇此举,根本的否认英法协定,否认法兰西在摩洛哥之地位,此是给法兰西之摩洛哥政策一个致命的打击。而就其一般的政治意义说,则德皇此项示威运动是宣告一个外交的战斗,对于英法协商挑战;因为如其容许德国阻害法兰西在摩洛哥之发展,便是破毁德格赛之全盘政策,抛弃法国新外交的独立,而暴露英法协商之无实际的效用。

德意志在1905年何以决然出此突飞之举?此有其特殊的理由,亦有其一般的动机。

1904年之密约

德政府在摩洛哥示威运动之特殊理由,在防止摩洛哥落于法国之手。当时法国新闻公然主张将摩洛哥变成第二突尼斯,德人以为如他们不出来干涉,摩洛哥或将被法侵并。此项疑虑,不是全无根据的,1904年之密约可以为证。

在1904年8月,兰斯顿与法使在伦敦缔结英法协商之际,同时即签有一密约。密约第1条规定,彼此有变更关于埃及或摩洛哥之政策之可能;第2条规定,两政府互约不反对取消此两地之领事裁判权;第3条所载则更重要,即说直布罗陀(Gibraltar)对岸之地中海沿岸(从美拉Meilla至舍部河The Sebu River)一带之地,如值摩洛哥不在此行使权力之时,即当置于西班牙的势力范围,而由西班牙治理之。当西班牙在同年9月中承认英法宣言,而声明它确实尊重摩洛哥国领土保全之时,它与法国签定有类似的协定,公然预备瓜分摩洛哥国土。此两个密约至1911年始公布出来;但因为此等约章既为伦敦、巴黎、马得里方面许多人知道,而且通告了圣彼得堡政府,其条文随即为柏林政府所探知。德意志的理由是,如它自己不早动作,摩洛哥将完全为他国所支配,德国商业于此将至无立足之地步。

国际情势

1905年国际情势之有利于德意志,是为德意志挑起摩洛哥事件之一般的动机。在法国则当时的孔白(Combes)内阁似受制于社会党与平和主义派,对外失其活动之自由;而德意志深知德格赛虽在发展其积极的殖民政策,究未备有为执行此政策必要的海陆军备。法兰西不能抵抗德国之强硬的要求。而从英国方面,德意志亦无可顾虑之处。英国保守党内阁基础动摇,自由党已有起执政权之势。德国不信自由党首领如康倍尔-巴那门(Campbell-Bannerman)与鲁意·佐治(Lloyd George)之流,素抱内政改革及对外平和主义者,能决然为摩洛哥事件给法国以有效的援助。德意志之所最要顾虑者为法兰西同盟国之俄罗斯。而此则至1905年3月已受有辽阳、奉天之大败,势不能于欧洲方面以实力援助其同盟国。在此种国际情势之下,德意志之敢于对法国行使高压手段,不能谓为冒险之举。4月11日,德相毕罗决然对列国提出开国际会议之案。而法国特使在菲仔从事之谈判,最后于5月28日依摩王之拒绝法国提案而停顿。

法兰西的地位

法兰西对于德意志之行动取何态度?德政府提出两个要求:其一是开一国际公会以处决摩洛哥问题,其二是法国外交总长德格赛须辞职。换句话说,法兰西当受欧洲会议之公判,而排德的外交家当负责引退。此于法兰西当为莫大的屈辱。法兰西其忍受此等条件乎?德格赛恃有英俄之援助与意西之同情,力主拒绝开会议。但其同僚所见不同。最后决议的内阁会议,开于6月6日,在此次阁议,惟有总统鲁倍赞成德格赛之强硬态度,而其他阁员均反对。德格赛力言法兰西不可赴会议受屈辱,而说他已从英国得有实力援助的提议。法国内阁总理鲁耳(Rouier)则谓如承受英国之提议,必致战争;他表示愿开国际会议。各阁员均赞成总理之说,德格赛乃辞职。法兰西自知军事上准备不充分,其同盟之俄国困于远东战事,不能抵抗德意志,不敢激起战争。7月1日法国总理自兼外务,8日他与德国大使交换宣言,承认开国际会议。在此宣言中,法国声明它赴会议之条件,而德国大使正式宣言德国不反对1904年之英法协定。

阿耳吉西拉斯会议

外交政策之主持者德格赛去职,法兰西承认开会议讨论摩洛哥问题,德意志之高压手段完全成功,法兰西完全屈辱。德意志对于世界可以表示它的外交优势仍不可打破。然而德意志此次之胜利,究竟是暂时的、表面的。它初想在国际会议中主张德意志之霸权,后来乃知它不能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其他各国。

德政府要求的国际会议,延至1906年1月16日始正式开会于西班牙海岸之阿耳吉西拉斯(Algeciras)。到会者除欧洲列强外,尚有比利时、西班牙、瑞典、荷兰、葡萄牙、美国及摩洛哥。在此会议中,摩洛哥王之主权,摩洛哥之领土保全,商业的自由,视为公认之原则,屏诸讨论之外。而在各种议题之中,以警察管领问题为最重要,成为争论之中心。德国要求将摩洛哥警察置于国际管领之下,而法国则要求由法国独管或由法西共管。双方争持不下,卒以美总统罗斯福之调停,依奥大利的提案,决定由法西共管,而任命一瑞士人为检阅长。主要的难题既经决定,最后条约乃于4月7日签字。

阿耳吉西拉斯会议的结果

阿耳吉西拉斯会议是法德一场外交的大争斗。前者公然为俄、英、西班牙所袒助,而美国亦暗中为之援助。而在他方面,德意志虽主张国际责任之原则,而不仅不得一般到会列国的同情,即便从其友邦亦获得很少的助力。意大利不愿为德国政策之工具,且先已有关于摩洛哥、托里波里的秘密协定之拘束;它明白表示不能为德意志的利益牺牲它对英对法之妥协。即使就奥大利说,虽则后来德皇表示感谢它在会议中对于德国之尽力,实则它有时亦取独立的态度,不一定为德国的工具,因为它是决定不与法国冲突的。其结果是,虽则德国争定了此原则,说:摩洛哥问题是列国共同关系之事,然而德意志之根本重要的要求皆被会议否决,而欧洲实际承认法兰西之膨胀政策。法兰西取得与西班牙共管摩洛哥警察之权利,它在摩洛哥之一切重要的利益因此得着保障。大德意志主义的论者至谓阿耳吉西拉斯会议为德意志之败北。但德国政府则自谓甚满足。实则德意志在1906年之外交失败为德国一般新闻所公认,德政府表面上虽表示对于会议结果之满足,而其实德意志衷心未见得愿承受此局面。德意志虽强迫法国到会议,然而未能阻止法兰西之膨胀;英法协商并未解散,而反因此更加紧固。而且因为德国要求开国际会议解决摩洛哥事件,英俄两国外交家获一合作之机会,此实开1907年英俄协商之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