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勤奋人生造就传奇“蚁王”

勤奋人生造就传奇“蚁王”

时间:2022-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刘海珊,1933年3月出生。荣获“全国技术革新能手”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及市劳动模范和先进标兵。在之后的工作里,我遇到过很多国际或国家级的技术难题,但是“蚂蚁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向困难挑战。我想,一来是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然,二来是我从年轻时就有的不怕吃苦的“蚂蚁精神”。大家都笑称我为“蚁王”,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刘海珊,1933年3月出生。198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高级技师。荣获“全国技术革新能手”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及市劳动模范和先进标兵。中共十四大代表。

口述:刘海珊

采访:谈 争

整理:谈 争

时间:2011年1月12日

地点: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不怕别人瞧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

1958年我通过组织安排进了机器厂,和其他同志一起被分配到装配车间。由于缺乏工作经验,一开始我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工作,主要是担任装配师傅的辅助工。在进厂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跟在班长身后,做他的助手,帮班长打打下手。从三轮车夫转行做机器厂工人,这样一个人生跨度对我而言是崭新的,是从未接触过的,但却让我满怀信心和动力,更努力地去迎接人生的考验。

当时我家里一共有5口人,只有我一个人参加工作。作为一个丈夫,一个父亲,我认为我必须靠自己的努力来供养这个家庭。一方面是为了这个家庭,另一方面,我考虑到,作为机器厂的一员,我不能白拿国家给我的工资,不能依赖国家,必须学会技术,回报社会和国家。

对于机器厂的工作,我完全是个门外汉。所以在做助手的这些日子里,我坚持早晨比其他人来得早,晚上比其他人走得都晚。在做辅助工的过程中,我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简单的要求,就是不单要做到手勤,还要做到眼快、腿快。这“一勤、二快”的目的是想让自己在跟着师傅工作的同时,能够偷到一些基础的技术。在偷师过程中,我意识到自身存在着很多问题。师傅干活的时候,通常都是先看图纸,弄清楚这个部件需要什么工艺,然后按要求进行具体的加工和制作。以我当时的文化水平,看懂图纸和工艺流程是非常困难的。

面对这些障碍,我没有退缩,而是越发努力通过各种途径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知识结构。在别人眼里,我以前只是个三轮车夫,没有什么文化知识。但是我并不气馁,我告诉自己:不怕别人瞧不起,就怕自己不争气。正是一种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始终支撑着我在这条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

成功源于勤奋,付出终有回报

当时组织给我们提供的学习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党组织为我们这些文化水平有欠缺的工人成立了业余教学班。我下班之后就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到文化学习中去。只要一有这样的学习机会,我就积极参与。我清楚地记得,当时工人俱乐部组办了一个工程班,邀请了专业的工程师执教,从识图到制图,一步步地指导我们进行学习和操作。当时我家庭情况十分拮据,又为了不影响家人的休息,我通常都坐在路灯下学习。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这些难得的学习机会,我非常珍惜,通宵达旦地苦学在我是家常便饭。

除了专业教学班的学习之外,我认为工厂也是一个现成的学校。在日常工作中,我注意向师傅们学习实际的操作经验。我常常放弃休息时间去练习操作。工厂和学校的双重学习,让我不但充实了文化技术知识,还培养了敢想敢做的工作态度。

刘海珊在劳模大会上发言

在之后的工作里,我遇到过很多国际或国家级的技术难题,但是“蚂蚁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向困难挑战。超级水泵、阻尼刀加工等等一系列任务的成功完成,让我真正地学以致用,并用自身的勤奋和努力向大家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党和国家给我的鼓励,是对我最好的肯定,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要为自己的岗位奉献一生。

坚持老有所为,积极发挥余热

可以说,我这辈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和机器打交道,在岗时是这样,退休后依旧是这样。从年轻时候起,我的兴趣就和别人不一样。其他同志在业余时间喜欢下下象棋,打打扑克,至今我还不会这些娱乐活动。我最大的兴趣就是研究图纸、绘制图纸、钻研技术。这样的兴趣持续了大半辈子,或许这就是别人所说的做一行爱一行吧。

为什么会有这么特殊的爱好?并不是我不会生活,不热爱生活。只是我认为,作为这个社会的一员,无论是在社会大环境中,还是在家庭生活之中,我们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前人所发明的。作为新时代的党员,我有这样的责任和义务去为社会做些什么,袖手旁观不是我的做事风格。所以单位每次分派任务,我非但没有半句怨言,从内心而言实则是喜出望外的。为什么?因为我觉得单位还想得到我,还能用到我的一技之长,对此我是很乐意的。

退休以后,社会上曾有很多单位都来找我。对此,我都婉言予以谢绝。对于培养我、教育我以及时刻鼓励我的单位,我充满了感激和热爱。我下定决心,生为建设厂的人,死为建设厂的鬼。我要尽我所能,为单位发挥余热,继续为单位的发展发挥作用。

我有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作为一名党员,又作为一名劳模,在工作中我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但是作为一名丈夫、一名父亲,我也尽力做到尽善尽责,力求在工作和家庭中寻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在我的家庭里,无论是夫妻还是子女间,一直是和和睦睦的,从来没有发生过特别的矛盾。我一直认为己不正,焉能正人。只有自己先做到位,才能让身边的人认同和肯定自己。在我的言传身教下,我的家人也十分支持我的工作。

刘海珊退休后发挥余热搞革新

前两年,我的妻子被诊断出患了胃癌,这对我而言是个不小的打击。但是在全心全力照顾妻子的同时,我依旧坚持着单位的工作,时刻发挥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单位获悉了我的家庭情况,也很照顾我,主动为我送来了绘图仪等制图工具,满足我在家办公的各种条件,让我能够方便地在家照顾妻子。当单位里碰到问题,例如遇到无法加工的机械或零件时,他们就把图纸交给我,让我在家里把办法写好,将图纸统一绘制好,再送到单位进行实际运作。

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像其他同志一样,退休了回家过过轻松的日子,还要承接这些额外的工作和任务?我想,一来是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然,二来是我从年轻时就有的不怕吃苦的“蚂蚁精神”。大家都笑称我为“蚁王”,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和工作时相比,我生活中有变化的只是工作的地点,除此之外,可以说是一如既往。有时候,我在家工作的时间比正常的上班时间还要长。基本上除了吃饭、看新闻,一般我都是从早晨起床就开始工作,直到晚上10点钟我才休息。对于工作,我从来不计较报酬和工作的难易度。通常,我所考虑的只有如何解决问题、完成工作,让组织满意,让单位满意。对于单位交付的工作,我能够胜任和解决的,无论大小我都认真对待。我是这样想的,作为一个党员,应当满怀斗志。只要能为单位作出贡献,能为单位解决问题,我觉得就是有意义的。

链 接

在“伤痛”中成就传奇

他是中国0001号高级技师证书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他先后攻克140多项技术难关;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他的创新成果就已轰动全国……他就是“蚂蚁啃骨头”群体中的一代传奇“蚁王”——刘海珊。

国家当时提出南水北调,市经委开会,要求刘海珊所在的厂加工一个球面,高2米,毛重55吨。这个东西没有人做过。车间主任给了刘海珊四个月时间。交付任务不到一周,刘海珊家里出了事——儿子工伤,前后肋骨断了六根,右手臂断了四节……

尽管如此,刘海珊还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地完成了任务——50天出图纸,120天完成加工任务。刘海珊没有辜负厂领导和老主任的信任,他的技术革新使这个部件的加工工时比通常专用机床节省了三年半,加工质量比原来的更高!

刘海珊一心扑在革新上,年年月月出成果,成为职工交口称誉的“工人专家”、新一代“蚁”王。1982年,他成功试制阻尼预缩机(功效比原来提高八倍);1984年,攻克制作“六组双滴料行列式制瓶机”零部件加工难关;1986年,攻克宝钢2030冷连轧机瓦楞机组液压切头机刀口加工的难题,受到了国务院重大办的通令嘉奖……1989年9月29日,刘海珊登上人民大会堂讲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发言。

昔日的三轮车夫,用自己的不屈与坚韧,创造着令人感动的传奇。

采访札记

真诚质朴的“蚁王”

约定的采访地点,是在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那片有些寒冷的城郊新厂区。

采访过程中,刘海珊用他那夹带着乡音的普通话向我娓娓诉说着他的经历,从他儿童时的经历,到来沪后的坎坷;从刚入厂的懵懂,到为了研究技术而奋发学习;从入党前的向往,到入党后的坚持……刘老的脸上洋溢着对往事的深情怀念,也充满了对新时代党员的无限希望。

从外表上,你很难发现这样一位朴实热情的老先生曾经获得诸多国家级和省市级的荣誉。在他的脸上,你找不到因为崇高的荣誉而沾沾自喜的神态,有的只是对所在单位、对自身岗位真诚的热爱。他的谦逊和质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通过这次采访,我获益良多,在老一辈党员的身上,有太多值得我们年轻人去学习和借鉴的东西,不单单是对工作的热忱,还有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党的忠诚。

刘海珊,不愧是世人赞誉有加的老“蚁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