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威尼斯》教案设计与评点

《威尼斯》教案设计与评点

时间:2024-08-2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威尼斯》是高中语文第六册记叙文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游记性散文,也是朱自清先生后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对《威尼斯》这样一篇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的散文名篇,教者没有按照传统教法,进行面面俱到的讲析,而是筛选信息,突出重点,针对高三学生实际,点拨和引导学生品味作品语言,领悟名家名篇的写作艺术,从而提高文学鉴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威尼斯》教案设计与评点

郭惠宇 蔡澄清

【设计说明】

《威尼斯》是高中语文第六册记叙文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游记性散文,也是朱自清先生后期创作的代表作之一。本文可以说是对散文阅读的一个总结,目的是让高中学生从关注散文的情感内容转入注视散文语言特色,学会锤炼自己的写作语言,提高对语言的分析概括能力。因此,本课在教材的处理上,注意选准目标,不求面面俱到,点要害,抓重点,拨疑难,排障碍,在如何点拨上下功夫,使目标尽量单一、集中,把问题聚集到语言的品味上,使忙于考试的高三学生能静下心来细细咀嚼,体会揣摩语言的乐趣。

在教法运用上着重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分析比较,品味文句。评价鉴赏文章(文句)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是高三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中所遇到的一大难题,本课试图将课文作为阅读文本来训练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尤其是在语言的归纳和概括上教给学生一些斟字酌句的方法,力求充分发挥课文作为“例子”的作用,以此来指导学生的阅读实践,提高其阅读能力。

2.利用媒体,发挥想象。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发挥想象,引导学生积极联想文中的境界,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并在此基础上,适当进行写作的操作练习;同时,多媒体的介入,增加了教学的知识内涵,丰富了教学的内容,既激趣又激智。

3.以少驭多,整体把握。讲练结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关键文句,抓住文中三个词语、三句话,以此为突破口,以少驭多,分析比较,仔细品味,注重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

【教学目标】

阅读目标

1.筛选有关信息,准确梳理文章。

2.学会正确理解和概括文句含义。

写作目标

体会游记散文的语言风格,学会锤炼字句。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训练高三学生现代文阅读中的语言概括能力。

2.难点:媒体技术的合理使用,处理好课件运用与课文教学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见下表)

img21

(续表)

(续表)

img23

(续表)

img24

【名师简评】

对《威尼斯》这样一篇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的散文名篇,教者没有按照传统教法,进行面面俱到的讲析,而是筛选信息,突出重点,针对高三学生实际,点拨和引导学生品味作品语言,领悟名家名篇的写作艺术,从而提高文学鉴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从具体的教学设计与教程安排来看,以下特点值得肯定:

一、从观看“威尼斯水上风光”录像入手,引导学生回忆已学过的朱自清散文,再导入《威尼斯》的学习,形象直观,要言不烦,点拨引导也很得体,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二、运用《辞海》释文同课文语言作语体比较,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语感,并进行文图转换的练习,这对点拨和引导学生感悟和运用语言很有好处,突出了语文教学重在学习语言的特色,符合教学要求。

三、教学的中心环节放在引导、点拨学生品味和揣摩课文语言上;一方面抓住文章的关键性词语,点拨学生领略威尼斯的城市风光与特点,梳理和把握文章的结构;一方面突出文章的重点文句,点拨学生进行具体的揣摩和研讨,通过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去进行文学鉴赏和分析。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抓得很准、很紧、很牢,也很扎实。这是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施教比较得法。

四、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和实际需要,教学设计中充分运用了现代媒体教学技术,多次运用录像、投影等教学手段以配合课文的学习和赏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增强了教学效果,体现了现代化教学特色。这很符合教改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应该提倡。多媒体教学运用恰当,可以很好发挥语文点拨教学的点拨功能,这也是一种教学创新,应予鼓励。

作为一堂语言品味与文学鉴赏课,内容很多,时间有限,只能抓住关键,突出重点,不可能面面俱到,责备求全。语文教学的课堂训练要充分发挥它的点拨功能和示例作用,最好在课内训练的基础上作适当的课外阅读鉴赏作业,让课文学习充分发挥“例子”的作用,以强化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一点建议,供教师参考。

(原载《语文教学通讯》2001年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