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栖息地的丧失和片断化,掠夺式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引进和侵入。原因至少有3个。过度采伐,滥捕滥猎,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很大,不仅直接造成许多物种濒危和灭绝,也造成生物资源退化,并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此外,大量喷撒杀虫剂和除草剂,也对陆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危害。

三、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背 景

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栖息地的丧失和片断化,掠夺式的过度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引进和侵入。

1.栖息地的丧失和片断化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使得许多地区的生物栖息地全部丧失,或者片断化,这是威胁生物多样性的最主要原因。

(1)栖息地的丧失状况

全球各类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后,很多生物失去了栖息地,纷纷灭绝。但在不同地区,栖息地的丧失情况常不相同,温带较轻,热带最为严重。

热带地区,由于分布着热带森林,因而是全球物种分布最丰富的区域,热带森林虽然面积只占全球陆地面积的7%,但它拥有世界50%以上的物种。正因为如此,热带森林大面积的砍伐,是20世纪后期物种灭绝的最重要原因。

全世界热带森林的面积究竟有多少呢?估计约有1500万平方千米。多年来,随着热带地区人口的不断增长,人们早已将斧头挥向热带森林了,只不过开始时的砍伐速度不大罢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砍伐的速度越来越快。据调查,近年来人类正以每年20万平方千米的速度,对热带森林进行砍伐。人们普遍认为,目前保存的原生性热带森林面积,不过900万平方千米,分布很不均匀,有些地方几乎已经砍光,有些地方还残存一定的面积。如果不进一步加强保护,将来许多地方将难以再找到原生性热带森林了。

热带森林的大量砍伐,使大量物种丧失了栖息地,纷纷灭绝。许多科学家认为,全世界的热带地区,由于不断砍伐雨林,现在每年约有1万个物种消失。

(2)栖息地的片断化

所谓栖息地的片断化,是指一个大面积连续的栖息地(生境),变成很多总面积较小的小斑块,斑块之间被新的背景基质所隔离。包围着栖息地片断的景观,对原有栖息地的物种并不适合,物种不易扩散,残存的斑块成了“生境的岛屿”。栖息地片断化虽然比全部消失要好一些,但往往也会导致物种的灭绝。

为什么栖息地片断化会导致物种的灭绝呢?原因至少有3个。第一是种群中的个体数量减少,第二是种群的活动空间缩小,第三是扰乱了物种间的生态关系。

2.掠夺式的过度利用

过度采伐,滥捕滥猎,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很大,不仅直接造成许多物种濒危和灭绝,也造成生物资源退化,并最终导致生态系统的崩溃。

(1)导致物种灭绝

在所有濒危、渐危和罕见的脊椎动物中,大约37%是由于过度利用而濒临灭绝境地的。

许多毛皮兽例如松鼠、水獭的种群已经下降到了临界水平,主要是由于人类过度利用它们的毛皮造成的。

非洲象在1981年—1987年,从120万头下降到76.4万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人类对象牙的需求引起的,海龟、犀牛和某些猴子也都存在这种情况。

许多野生药用植物,由于长期过度采挖,野生植株已经很有限了。特别是那些根和地下茎入药的种类,如人参、膜荚黄芪(图13)、防风(图14)、天麻(图15)、百合(图16)和甘草等种类,都是多年生草本,它们的药用部位根和地下茎需生长多年才能具有药效,而一经人们采挖,生长多年的植株便顷刻消失,生长速度远远赶不上人类的采挖速度,人类如果不放慢采挖速度,它们迟早都会灭绝。

img21

图13 膜荚黄芪

img22

图14 防风

img23

图15 天麻

图16 百合

草地过度放牧也导致了那里的许多物种灭绝。在我国西北的草原和荒漠地区,近几十年来,长期过度放牧,使得大量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导致许多野生物种灭绝。草原和荒漠都十分干旱,植被一旦遭到破坏,极难恢复,物种灭绝的速度要比森林地区更快。

(2)造成生物资源退化

这种生物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生物资源的小型化上。这个现象最早是在鱼类中发现的,以后在牧草中也相继发现。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水产业迅速发展,由此出现了在大湖面上过度捕鱼、捕获量越来越少的现象。为了提高捕鱼量,使用鱼网的网眼越来越小,捕捞密度越来越大,鱼网网眼成了湖泊鱼类强大的选择压力。也就是说,个体小,钻得过鱼网的就能生存;个体大,钻不过鱼网的就被淘汰。于是,湖泊里大个体的鱼类迅速减少,小个体的鱼类不断增多。还有,大个体鱼的种群内“大个子”减少,“小个子”增多;有性生殖的年龄大大提前,从前的幼鱼现在不等长大就能繁殖后代了。这是在人类选择压力下,生物适应环境的典型例子。

生物小型化是物种退化的早期表现,具有警示作用。我们如果吸取教训,及早“刹车”,物种有可能停止退化,恢复原来的体型。否则,将不可逆转。

(3)过度利用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

对生物资源的过度利用,最终会导致生态系统崩溃。我国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不少地段,由于超载放牧和滥挖药材,处于严重衰退状态,面临着崩溃的威胁。

3.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主要是指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充满各种污染物质,威胁着生物多样性存在和发展。

污染物质主要来自工业三废、生活污水、垃圾、汽车尾气、轮船失油和油污、放射性物质以及农药和化肥等。这些物质都是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的产物,数量巨大,引起了大量物种灭绝或濒临灭绝。

(1)污染物对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危害

危害陆地生物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飘尘及其中的重金属铅、镉等。此外,大量喷撒杀虫剂和除草剂,也对陆地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危害。

(2)污染物对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危害

危害湿地生物的污染物主要有化肥、农药、工业废水及放射性元素等。

(3)污染物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危害

危害海洋生物的污染物主要有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石油,其中以石油的危害最为突出。

随着石油和石油产品的用量急剧增加,以及海运规模日益扩大,海水被石油污染的情况日趋严重。石油污染多集中在海港、河口及沿海大陆架的浅海带,这里恰恰是海洋生物最多的地方,因此,它的危害性也就更加突出。

石油污染还引起了海洋中鱼卵和幼鱼的不正常发育。当水面的油膜因不断挥发,体积缩小比重增大时,会和海中其他悬浮物一起凝聚下沉,造成海底污染。许多底栖软体动物,由于石油氧化,消耗海底大量氧气,或因石油堵塞它们的出水管和入水管而窒息死亡

4.外来种的大量引进或侵入

外来种的引进或侵入,常常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引起土著物种的灭绝。特别在岛屿和淡水水域最为明显。

(1)外来种的生态入侵

外来种被引进或侵入某一地区后,由于摆脱了原产地天敌的控制,又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因而泛滥成灾,这种现象被称作“生态入侵。”

(2)岛屿的生物最怕外来种进入

一般来说,岛屿上的土著物种,长期生活在比较封闭的环境中,物种数量少,竞争不太激烈,既没有大量的捕食者,也没有严重的病虫害,世世代代生活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环境中。

然而,随着人类的到来,向岛屿引进或侵入了许多外来物种,如鼠、猫、猪、山羊、牛、兔等。这些物种进入岛屿后,捕食土著物种,或在获取食物方面与土著物种进行竞争,或者改变当地的自然环境使土著物种无法生存。于是,很快打破了岛屿上原来的稳定、平衡状态,引起本地物种大量灭绝或陷入濒危状态。

(3)淡水水域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外来种的威胁

陆地上的淡水水域,就像海洋中的岛屿一样,处于相对封闭状态。由于瀑布和其他障碍,许多淡水无脊椎动物和鱼类的分布范围很窄,常常只见于个别的湖泊、河流,甚至其中的一部分。而且它们是在长期没有新的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生境一直相对不变。所以一旦外来种进入,由于外来种与土著种争食、争产卵场以及吞食土著种的鱼卵,会使土著种陷于灭绝的境地。

讨 论

1.简述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2.几个例子说说人类是怎样破坏生物多样性的。

3.有人说引进物种是帮助该物种更好的繁殖,你认为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