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子职教育(如何做孩子)

子职教育(如何做孩子)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个人一出生,就意味着开始脱离母体,成为独立的人,成为有“别”于父母的人。所以不能认为作为父母,就可以理所应当地对孩子发号施令;不能把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子职教育”,往通俗里讲,就是探讨子女作为孩子应尽的职责与义务,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具体策略,可通过对儿童进行“爱父母的教育”来实施。总而言之,子职教育首先应进行“爱父母的教育”,然后是“如何学做人的教育”。

2.子职教育(如何做孩子)

每个人一出生,就意味着开始脱离母体,成为独立的人,成为有“别”于父母的人。孩子的成长,最终要依靠他自己的基本素质。最贴切的比喻,就是教子如种树,家长要在孩子的“根”上下工夫,而不要整天想着子女应该开什么花,结什么果。古人所说的“拔苗助长”非常形象地说明了急于求成、本末倒置的不明智做法,这个成语大家都熟悉,但是事到临头,自己教育子女的时候,就不由自主地功利起来了。

孩子不是属于家长的,而是属于孩子自己的,家长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而没有管制和强迫的权力,如《老子》所说的“生而不有,长而不宰”。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孩子是我的骨肉,我们做父母的辛苦又辛苦地拉扯孩子,教育孩子,孩子怎么不是我自己的呢?其实,再渊博的家长,也代替不了图书馆;再富有的家长,也不是摇钱树。你最终能给孩子多少具体的知识和物质享受?所以不能认为作为父母,就可以理所应当地对孩子发号施令;不能把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如果你的孩子在成长中从你的家庭教育中获得了健全的人格,能够独立解决困难,自信面对挑战,自觉远离恶习,主动承担责任,热情投入生活,友好看待他人———总之,成了一个素质过硬的人,成了一个不用你操心,能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个人理想的人,那才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依据家庭生命历程的理论,个人与家庭的关系会随着时间发展和变化,且发展的过程与变化会受社会与历史情境影响。随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父母亲本身不断地变化与发展,亲子关系也一直有所转变,父母亲与孩子对彼此的付出与协助受到生命历程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亲子之间的相互协助与帮忙,会受到亲子的年龄与时间的发展而有所发展,例如随着父母亲老龄化,能提供给子女的协助与资源会逐渐减少,相对地,子女提供给父母亲的帮助会逐渐增多,尤其在父母亲超过70岁之后,成年子女提供给年长父母亲的照顾与支援更多。

不同的族群文化还会使用不同的价值标准来规范子女应扮演的角色,这些标准的取舍在于家庭或亲子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有其伦理准则,其所认定子女职责的内涵,可能因不同的文化环境有相异之处,对子女职责的认知与解释也会有所不同。在中国社会中,与子女职责相似的概念是孝道,只是子女职责呈现的是孩子对父母亲所能尽到的责任部分,而孝道包含对子女更高标准的要求,尽到子女的职责应是尽孝道的一部分。

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10岁之前是对父母的崇拜期,10岁—20岁之间是对父母的轻视期,20岁—30岁之间又变为对父母的理解期,30岁—40岁之间则是对父母的深爱期,直到40岁—50岁他们才真正了解自己的父母。可见,10岁到20岁之间是代际冲突最为激烈的时期,最重要的心理现象是“自我意识”的强化。他们渴望独立,又屡屡失败,常以苛刻甚至挑衅的目光审视父母和社会。造成父母与孩子代际隔阂的原因一是由两代人的心理发展水平的差距引起的,二是两代人的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对新技术适应能力的差距引起的。

“子职教育”,往通俗里讲,就是探讨子女作为孩子应尽的职责与义务,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过去我们一谈到家庭教育,那全是家长的职责。其实,家庭三角关系中,有一角就是让孩子了解、学习他们作为孩子应尽的职责。孩子应尽的职责是什么?我个人认为:一是学习对自己的学业负责,二是学习对自己的言语、行为负责。

具体说来,“子职教育”就是要让孩子学习做到以下这些:

(1)独立自主。做好自己的分内事情,不让父母担心;在父母合理期望下,完成父母交办的事情;培养独立生活能力,完成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不劳烦父母过多包办协力;管理好自己的钱,不乱花父母的钱。

关于如何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德国从事“7岁儿童认知世界”课题研究的教育专家多纳塔艾申波茜认为,一个7岁的孩子,应当有这些本领:单独修理一件东西(修补图书、给玩具安一个螺丝钉);能整理物品,分门别类地使用纸箱、塑胶袋、抽屉和木匣;研究过皮包上的拉链和门上的锁,会使用插销和钥匙;不会将自己不小心反锁起来;拧过螺丝,替电器换过电池;能倾听别人把话说完,排队时也能够耐心等待;体会过等待的滋味,懂得不是所有愿望都能立刻实现……这一切,都需要孩子亲自去体验才能学习,是旁人催促不来的。

(2)孝敬父母。主要包括生活协助、情感支持、传讯安心等几个方面。在平时,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家务;父母身体不适时,陪伴父母,协助照顾看护;提醒父母保持有规律的饮食起居。主动与父母沟通;问候父母,关心父母身体健康,增进父母彼此的感情,让父母开心,当父母心情不好时,学会安慰父母;主动关心父母的生活状况,让父母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重要性。外出后,应与父母保持联络,让父母安心,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联络方式;让父母知道自己的交友状况;外出时不因从事危险的活动而让父母担心;若晚归时,应主动打电话向父母报平安。此外,若有重大事件时,要主动告诉父母,并与父母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父母能够清楚了解自己的状况,不至于担忧。

具体策略,可通过对儿童进行“爱父母的教育”来实施。操作中应关注:让儿童体验父母在教养他们成长的过程中所付出的爱与辛苦,并心怀感激;让儿童感知父母身上的优秀品质和对社会的贡献,并为此感到自豪,愿意模仿;让儿童知道父母也是需要爱、关心与帮助的,相信自己有能力给父母以爱、关心和帮助;以及让儿童学习关注、感知父母的需求,学习主动帮助父母,并从关爱父母的行动中得到鼓励和成功。

总而言之,子职教育首先应进行“爱父母的教育”,然后是“如何学做人的教育”。教育他从小尊敬师长、对父母有感恩之心。当然也要多倾听孩子的心声。

让我们来听听一位初一女学生写给她妈妈的14条建议:(1)我需要帮助,同时也需要独立;(2)为了成长,请允许我犯一些错误,让我在成长中学会如何生活;(3)请不要强迫我按照你的模式生活;(4)请自觉保护我的自尊心和隐私权;(5)如果你想成为我的朋友,那就得放下你家长的架子;(6)宠了我就别说把我宠坏了;(7)请不要拿我当出气筒;(8)不要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不要把过去的错误扩大化;(9)多一些建议,少一些命令;(10)请不要第101次告诉我,某件事情该怎么做;(11)我不仅学习你告诉我的东西,还会学习你身上表现出来的东西,包括你的坏习惯;(12)我不仅需要你爱我,还需要你理解我;(13)即使你能替我做所有的事,但还是请你把有些事留给我自己做;(14)因为我是菊花,所以请别让我在夏天开放;因为我是白杨,所以请别指望从我身上摘下松籽。

因此,我们做父母的,要经常弯下腰,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下面是教育学家提出的20条适合“子职教育”的建议。

20条适合“子职教育”的建议

img7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