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氯甲苯的合成

对氯甲苯的合成

时间:2022-08-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烧杯中放置30mL浓盐酸、30mL水及10.7 g对甲苯胺,加热使对甲苯胺溶解。当85%~95%的亚硝酸钠溶液加入后,取一两滴反应液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检验。将产物进行水蒸气蒸馏,蒸出对氯甲苯。苯层经无水氯化钙干燥后在水浴上蒸去苯,然后蒸馏,收集158℃~162℃的馏分,产量7~9 g。邻氯甲苯的制备以邻甲苯胺为原料,所有试剂及用量、实验步骤和条件及产率均与对氯甲苯的相同。如果氯化亚铜用量较少,会降低对氯甲苯的产量。

【目的与要求】

(1)了解掌握低温反应;

(2)掌握水蒸气蒸馏、分液萃取等基本操作;

(3)复习掌握重氮化反应。

【反应式】

【所需试剂

对甲苯胺10.7 g(10.7 mL,0.1 mol);亚硝酸钠7.7 g(0.11 mol);结晶硫酸铜(CuSO4·5H2O)30 g(0.12 mol);亚硫酸氢钠7 g(0.067 mol);氯化钠9 g(0.16 mol);氢氧化钠4.5 g(0.11 mol);浓盐酸;苯;淀粉-碘化钾试纸;无水氯化钙。

【操作步骤】

1.氯化亚铜的制备

在500 mL圆底烧瓶中放置30 g结晶硫酸铜(CuSO4·5H2O)、9 g氯化钠及100 mL水,加热使固体溶解。趁热(60℃~70℃)[1]在摇振下加入由7 g亚硫酸氢钠[2]与4.5 g氢氧化钠及5 mL水配成的溶液。溶液由原来的蓝绿色变为浅绿色或无色,并析出白色粉状固体,置于冷水浴中冷却。用倾滗法尽量倒去上层溶液,再用水洗涤两次,得到白色粉末状的氯化亚铜。倒入50 mL冷的浓盐酸,使沉淀溶解,塞紧瓶塞,置冰水浴中冷却备用[3]

2.重氮盐溶液的制备

在烧杯中放置30mL浓盐酸、30mL水及10.7 g对甲苯胺,加热使对甲苯胺溶解。稍冷后,置冰盐浴中并不断搅拌使成糊状,控制在5℃,再在搅拌下,由滴液漏斗加入7.7 g亚硝酸钠溶于20 mL水的溶液,控制滴加速度,使温度始终保持在5℃以下[4]。必要时可在反应液中加一小块冰,防止温度上升。当85%~95%的亚硝酸钠溶液加入后,取一两滴反应液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检验。若立刻出现深蓝色,表示亚硝酸钠已适量,不必再加,搅拌片刻。重氮化反应越到后来越慢,最后每加一滴亚硝酸钠溶液后,须略等几分钟再检验。

3.对氯甲苯的制备

把制好的对甲苯胺重氮盐溶液慢慢倒入冷的氯化亚铜盐酸溶液中,边加边振摇烧瓶,不久析出重氮盐-氯化亚铜橙红色复合物,加完后,在室温下放置15 min~0.5 h。然后用水浴慢慢加热到50℃~60℃[5],分解复合物,直至不再有氮气逸出。将产物进行水蒸气蒸馏,蒸出对氯甲苯。分出油层,水层用苯萃取两次(每次15mL),苯萃取液与油层合并,依次用10%氢氧化钠溶液、水、浓硫酸、水各10 mL洗涤。苯层经无水氯化钙干燥后在水浴上蒸去苯,然后蒸馏,收集158℃~162℃的馏分,产量7~9 g。

纯对氯甲苯的沸点为162℃,折射率为1.515 0。

本实验需6~8 h。

邻氯甲苯的制备以邻甲苯胺为原料,所有试剂及用量、实验步骤和条件及产率均与对氯甲苯的相同。蒸馏收集154℃~159℃的馏分。

【注释】

[1]在此温度下得到的氯化亚铜粒子较粗,便于处理,且质量较好。温度较低,则颗粒较细,难以洗涤。

[2]亚硫酸氢钠的纯度,最好在90%以上。如果纯度不高,按此比例配方时,则还原不完全。并且由于碱性偏高,生成部分氢氧化亚铜,使沉淀呈土黄色。此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酌量加亚硫酸氢钠,或适当减少氢氧化钠用量。在实验中如发现氯化亚铜沉淀中杂有少量黄色沉淀,应立即加几滴盐酸,稍加振荡即可除去。

[3]氯化亚铜在空气中遇热或光易被氧化,重氮盐久置易于分解,为此,二者的制备应同时进行,且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混合。如果氯化亚铜用量较少,会降低对氯甲苯的产量(因为氯化亚铜与重氮盐的物质的量比是1∶1)。

[4]如反应温度超过5℃,则重氮盐会分解,使产率降低。

[5]如果分解温度过高,会产生副反应,生成部分焦油状物质。若时间许可,可将混合后生成的复合物在室温下放置过夜,然后再加热分解。在用水浴加热分解时,有大量氮气逸出,应不断搅拌,以免反应液外溢。

【思考题】

(1)什么叫重氮化反应?它在有机合成中有何应用?

(2)为什么重氮化反应必须在低温下进行?如果温度过高或溶液酸度不够,会产生什么副反应?

(3)为什么不直接将甲苯氯化而用Sandmeyer反应来制备邻氯甲苯和对氯甲苯?

(4)氯化亚铜在盐酸存在下,被亚硝酸氧化,反应瓶可以观察到一种红棕色的气体放出,试解释这种现象,并用反应式来表示之。

(5)写出由邻甲苯胺制备下列化合物的反应式,并注明反应试剂和条件。

①邻甲基苯甲酸;②邻氟苯甲酸;③邻碘甲苯;④邻甲基苯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