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铜的化合物

铜的化合物

时间:2022-08-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Cu2O为共价化合物,有毒,难溶于水,对热稳定,在1508K时熔化而不分解。Cu2O还是赤铜矿的主要成分。硫酸铜还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从铜的电极电势图也可看出:E■右>E■左,说明Cu+能歧化成Cu2+和Cu,而且歧化趋势很大。Cu(Ⅱ)化合物的热分解或使用还原剂,均能实现向Cu(Ⅰ)的转化,如前所讲,当温度高于1273K时CuO可分解为Cu2O和O2。酒石酸、柠檬酸等有机试剂也能与Cu2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其水溶液分别称为斐林试剂和班尼特试剂。

(一)铜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1.氧化亚铜

Cu2O为共价化合物,有毒,难溶于水,对热稳定,在1508K时熔化而不分解。其固体颜色随颗粒大小不同而呈现黄色、红色、砖红色到深棕色。同时具有半导体性质,可制作亚铜整流器,也可用作油漆色料。Cu2O还是赤铜矿的主要成分。

Cu2O常用铜与氧化铜在密闭容器中煅烧或由葡萄糖、醛类及亚硫酸钠还原Cu(Ⅱ)盐的碱性溶液制得。

分析化学上利用此反应测定醛类,医学上则用于糖尿病的检查。

Cu2O呈弱碱性,溶于稀酸即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2+离子和Cu。

Cu2O+2H+=Cu2++Cu↓+H2O Cu2O溶于氨水或氢卤酸时,分别形成无色的[Cu(NH32]+、[Cuc2]等配合物:

Cu2O+4HCl=2H[CuCl2]+H2O

Cu2O+4NH3·H2O=2[Cu(NH32]++2OH+3H2O

无色的[Cu(NH32]+在空气中不稳定,立即被氧化成蓝色的[Cu(NH34]2+,利用此性质可除去气体中的O2或CO:

2.氧化铜

CuO为难溶于水的黑色粉末,可由某些含氧酸盐受热分解或在氧气中加热铜粉而制得:

CuO是碱性氧化物,可溶解于酸,热稳定性极高,当温度高于1273K时分解为Cu2O和O2,高温下易被H2、C、NH3等还原为铜。

3CuO+2NH3=3Cu+3H2O+N2

3.氢氧化亚铜

CuOH很不稳定,易脱水变为Cu2O。用NaOH处理CuCl的冷盐酸溶液时,生成黄色的CuOH沉淀,但沉淀很快变成橙色,最后变为红色的Cu2O。

4.氢氧化铜

在Cu2+离子溶液中加入强碱,即产生蓝色絮状的Cu(OH)2沉淀,呈两性偏碱性,易溶于酸,也能溶于强碱生成亮蓝色的[Cu(OH)4]2—离子。

Cu2++2OH=Cu(OH)2↓ Cu(OH)2+2OH=[Cu(OH)4]2—

(二)铜(Ⅱ)盐

1.CuSO 4 ·5H 2 O

CuSO4·5H2O俗称胆矾或蓝矾,硫酸铜在不同温度下逐步失水:

以上现象说明,各水分子受力不同。实验证明:有4个H2O分子以平面四边形与Cu2+配位,第5个H2O分子与两个配位水分子和硫酸根以氢键结合,2个硫酸根在平面四边形的上下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八面体。CuSO4·5H2O可表示为[Cu(H2O)4]SO4·H2O的形式。结构如图13-1所示。

图13-1 CuSO4·5H2O的平面结构和晶体结构示意图

无水CuSO4为白色粉末,不溶于乙醇乙醚,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吸水后为蓝色,可用这一性质检验或除去乙醇、乙醚等溶剂中的少量水(用作干燥剂)。CuSO4遇到少量氨水会生成浅蓝色的碱式硫酸铜沉淀,继续加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四氨合铜配离子。

2CuSO4+2NH3·H2O=(NH42SO4+Cu2(OH)2SO4

Cu2(OH)2SO4+8NH3=2[Cu(NH34]2++SO24+2OH

CuSO4溶液因Cu2+水解而显酸性。在铜氨溶液中加乙醇即得到深蓝色晶体[Cu(NH34]SO4·H2O,铜氨溶液能溶解纤维,加酸后纤维又会析出,利用此性质在工业上制造人造丝。在农业上CuSO4·5H2O∶CaO∶H2O=1∶1∶100混合制备波尔多液用作果园、农作物的杀虫杀菌剂。在中医药上CuSO4·5H2O是中药胆矾的主要成分,内服可作催吐剂,外用可治疗沙眼、结膜炎等。硫酸铜还是制备其他含铜化合物的重要原料。

2.CuCl 2

无水氯化铜呈棕黄色,在很浓的溶液中生成黄色的[CuCl4]2—,在稀溶液中主要显[Cu(H2O)4]2+的蓝色,因此CuCl2溶液常因二者共存而显黄绿色或绿色。CuCl2为链状的共价分子,能潮解,易溶于水,且易溶于乙醇和丙酮,与碱金属或碱土金属氯化物反应生成M[CuCl3]或M[CuCl4]型配盐,与盐酸反应则生成H2[CuCl4]配酸,加热至773K时分解:

3.CuS

在Cu(Ⅱ)盐溶液中,通入H2S气体,得到黑色CuS沉淀,CuS难溶于水,Ksp=6.3×10—36,不溶于非氧化性酸,能溶于热的稀硝酸或浓硝酸。Cu2S只溶于浓硝酸或氰化钠中。

3CuS+2NO3+8H+=3Cu2++3S↓+2NO↑+4H2O

3Cu2S+16HNO3(浓,热)=6Cu(NO32+3S↓+4NO↑+8H2O

Cu2S+4CN=2[Cu(CN)2]+S2—

Cu(Ⅱ)碱式盐大多难溶于水,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俗称铜绿、铜锈,是中药铜青和矿物孔雀石的主要成分,为孔雀绿的无定形粉末,在潮湿的空气中,铜表面会慢慢生成该物质。

(三)铜(Ⅱ)和铜(Ⅰ)的转化

从结构看,Cu(Ⅰ)为3d10构型,Cu(Ⅱ)是3d9构型,因此,在气态、固态,Cu(Ⅰ)的化合物是稳定的,自然界也确有Cu2S、Cu2O的矿物存在。而在溶液中,Cu(Ⅱ)的化合物比较稳定,一方面是由于3d电子与4s电子能量差较小易失去一个3d电子,另一方面,Cu2+离子有较大的水化能(—2121kJ/mol),已超过铜的第二电离能,形成稳定的[Cu(H2O)4]2+离子。从铜的电极电势图也可看出:

E>E,说明Cu+能歧化成Cu2+和Cu,而且歧化趋势很大。在298K时此歧化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说明歧化反应的平衡常数相当大,反应进行得很彻底。即Cu+离子几乎全部转化为稳定的Cu2+和Cu。从上式也可看出,ceq(Cu+)越小,E越小,K就越小,也就是说当溶液中有与Cu+形成难溶物或配合物的阴离子,如Cl、I、CN存在时,就可生成稳定的CuCl、CuI、CuCN沉淀。

Cu(Ⅱ)化合物的热分解或使用还原剂,均能实现向Cu(Ⅰ)的转化,如前所讲,当温度高于1273K时CuO可分解为Cu2O和O2。用还原剂如Cu、SO2、SnCl2、葡萄糖以及I—等可将Cu2+还原成Cu+

2Cu2++4CN=2CuCN↓(白色)+(CN)2↑(CN既是还原剂又是配合剂)

若加入过量的KCN,则CN成为Cu(Ⅰ)的配合剂,CuCN溶解而生成[Cu(CN)x]1—x配离子:

CuCN+(x—1)CN=[Cu(CN)x]1—xx=2~4)

沉淀的Ksp越小或者配合物的K越大,则生成的Cu(Ⅰ)化合物越稳定,Cu(Ⅱ)就越容易转化为Cu(Ⅰ)。

(四)铜(Ⅱ)和铜(Ⅰ)的配合物

Cu2+离子的价电子构型为3s23p63d9,带2个正电荷,比Cu+更容易形成配合物,配位数为4和6,配位数为6的如[Cu(NH34(H2O)2]2+、[CuY]2—等一般为变形八面体结构,常见的配位数为4,Cu2+dsp2杂化轨道成键,形成平面四边形配离子如[Cu(NH34]2+、[Cu(OH)4]2—、[Cu(H2O)4]2+、[Cu(en)2]2+(深蓝紫色)、[CuCl4]2—(淡黄色)及配合物如Cu(CH3COO)2·H2O等。但[Cuc4]2—稳定性较差。酒石酸、柠檬酸等有机试剂也能与Cu(OH)2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其水溶液分别称为斐林(Fehling)试剂和班尼特(Banedit)试剂。

Cu+离子为d10构型,外层有4s、4p空轨道,可分别采取spsp2sp3杂化方式与配体形成配位数分别为2、3、4的直线形、三角形、四面体形配合物,以配位数为2的最常见。如前面见到的[CuX2](F除外)、[Cu(CN)2]、[Cu(NH32]+、[Cu(CN)4]3—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