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孕前生活细安排

孕前生活细安排

时间:2022-08-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性生活过频,将会使排出的精液中精子数量减少且发育不成熟。所以,要想受孕成功,性生活频率不能过高。在计划怀孕的阶段里,要适当减少性生活的频率。通常,接受过X射线透视的女性,4周后怀孕较安全。带宠物去医院做个体检,并检测一下弓形虫病抗体,如呈阳性,你依旧可以把它留在家里。猫、狗等动物的排泄物会引发弓形虫病,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

孕前生活细安排

控制体重

★ 标准体重的计算

我国常用的标准体重计算公式为:男性:标准体重(千克)=身高-105(厘米);女性:标准体重(千克)=身高-105(厘米)-2.5(千克)。若实测体重与标准体重的偏差不超过10%为正常范围,超出10%~20%为过重;大于20%为肥胖;小于10%~20%为消瘦;小于20%为明显消瘦。比如女性身高为160厘米,那么标准体重为:160-105-2.5=52.5千克。若体重大于58千克就是过重了,小于47千克就偏瘦,要适当增重。

★ 合理调整饮食

过胖或过瘦都是体内营养不均衡或缺乏锻炼造成的,一定要把控制体重作为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无论过胖或过瘦都应积极进行调整,力争达到正常状态。过瘦的女性,应注意增加优质蛋白质和富脂食物的摄取,多吃鸡、鸭、鱼、肉类、蛋类和大豆制品,增加营养。

★ 进行适度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孕前锻炼不但可以消耗多余的脂肪,恢复适当的体重,防止孕期并发症的发生,而且对增强孕妈妈的体质也有重要影响。适度的运动能够促进体内激素的合理调配,确保受孕时体内激素的平衡,进而使受精卵能顺利着床。

同时,运动还能增强孕妈妈身体的免疫力,防止病菌的侵袭,避免流产、早产的发生。如果能一直坚持锻炼,孕妈妈的全身肌肉会更加有力,特别是骨盆肌,能够减小日后分娩时的难度和痛苦。怀孕前要以舒缓的运动为主,丈夫可以每天陪妻子中速步行30分钟,每星期游泳1~2次,或每星期做2~3次健身操等。在拥有健康身体的同时,又保持心情愉悦,大大提高了受孕的概率。

★ 不要过度节食

体重超标的女性也许会采取节食的方式减肥,其实这是不可取的。节食对身体危害很大,因为不能及时摄入维持身体正常运行所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直接影响身体的免疫力,而且过度节食,会引起内分泌功能失调,导致生殖功能紊乱,严重的会影响排卵,致使不孕的发生。因此,最好根据营养师制订合理的营养食谱,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细嚼慢咽,加上适量的锻炼,在适当调整体重的同时为宝宝储备充足的营养。

应该远离的化妆品

1.染发剂可引起细胞染色体的畸变,从而诱发皮肤癌、乳腺癌和胎儿畸形。化学冷烫精还会影响胎儿正常的生长发育。

2.口红是由各种油脂、蜡质、颜料和香料等成分组成。其中油脂通常采用羊毛脂,羊毛脂除了会吸附空气中各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微量元素,还具有一定的渗透性,最终可能进入胎儿体内,使胎儿受害。

应让睡眠环境更安全

洗热水澡时间不要过长

洗澡时,热水产生出大量的水蒸气,附在水中的有毒物质,如三氯乙烯、三氯甲烷等分别被蒸发80%和50%以上。有些有毒物质随蒸气而被身体部分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对身体危害很大。而且,在较热的水中洗澡时间过长,对心脏不利。

不要饮酒

研究发现,在妊娠的前3个月,饮酒会损害胎儿的内脏和大脑;4~6个月饮酒若未造成流产,会影响到胎儿的大小和智力发育;7~9个月,饮酒主要危害胎儿的智力发育。许多患有“胎儿乙醇综合征”的宝宝,会表现出典型的乙醇戒断症状,如持续痉挛、紧张不安、出汗和多动等。当他们受到过度刺激和紧张时,这些表现则更加明显,有的甚至可能发展成为癫痫。由于乙醇对胎儿造成的损伤是生理的,后天的治疗几乎很难改变疾病的病程。因此,预防至关重要。而预防的源头,就是从孕前开始,计划孕育的夫妻应戒酒。

禁止吸烟

香烟里的有害物质可以通过吸烟者的血液循环进入生殖系统。在男性体内可以使精子发生异变,使染色体和遗传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畸形或有缺陷的精子生成较多,进而会增加流产、死胎和早产的发生率,或者使宝宝出现形态功能等方面的缺陷。

香烟中的尼古丁有致使血管收缩的作用,女性子宫血管和胎盘血管收缩,不利于精子着床。

调整性生活频率

人的精子必须通过附睾才能成熟,这个过程约需14天。如果性生活过频,将会使排出的精液中精子数量减少且发育不成熟。所以,要想受孕成功,性生活频率不能过高。性细胞不成熟,固然不能结合,但成熟过度也会失去结合能力。精子产生后,便离开睾丸来到附睾处,暂时贮存在那里。一旦贮存时间过长,精子的活力就会下降,甚至会导致死亡而被吸收。性细胞如果没有成熟,会直接影响受精过程的顺利进行。在计划怀孕的阶段里,要适当减少性生活的频率。准爸爸应通过增加健身的次数,以保证精子的数量和质量。

不要接触放射性物质

通常,接受过X射线透视的女性,4周后怀孕较安全。如果曾反复接触农药或有毒化学品,脱离危险物质1个月后受孕较为妥当,以免生出畸形儿。

缓解工作压力

女性长期处于紧张情绪中,不仅会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也会影响性激素的分泌,进而造成生殖功能减退,并通过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影响到卵巢功能,降低正常受孕概率。

远离噪音

噪声不仅影响听力,对男性的生育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准爸爸长期处于噪声为70~80分贝的环境中,就会产生减弱性功能的趋势,如果噪声高达90分贝以上,就会导致性功能发生紊乱,甚至致使精子液化或无法射精。

不要在如厕时看报

读书、看报兼如厕,不少的孕妈妈在厕所“读书”“办公”,殊不知如厕时间长不仅不卫生,长此以往还会使直肠静脉长时间受到挤压,诱发痔疮。如厕读书、看报不但会使排便意识受到抑制,失去了直肠对粪便刺激的敏感性,久而久之还会引起便秘。因此,在孕前女性不要如厕时看报。

谨慎使用清洁用品

大多数清洁用品,如家具上光剂、擦洗粉和玻璃擦拭剂等都是安全的。但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并且如果有条件,最好买一些毒性较小的清洁用品,或是自制一些天然的清洁用品。清洗衣物时要小心谨慎,一些溶剂中的化学成分有可能沾在衣物上,对未孕妈妈的身体造成危害。所以,应该在洗衣过程中少接触那些洗衣溶剂,并注意室内通风,洗后,一定要记得在通风的地方晾一段时间,避免一些化学成分给人体带来危害。

避免过多使用手机

使用手机时导致的电磁场可能对人的生殖力有所影响,虽然这仍需要得到更多科学数据的证实,但出于健康安全的考虑,不管在孕前还是孕期,孕妈妈都应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

与宠物谨慎相处

带宠物去医院做个体检,并检测一下弓形虫病抗体,如呈阳性,你依旧可以把它留在家里。但需要注意,定期带宠物去医院检查一次,以确保百分百的安全。猫、狗等动物的排泄物会引发弓形虫病,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怀孕前建议去医院检测弓形虫指标,一旦呈阳性,必须先使用药物治疗让指标转为阴性后再考虑怀孕。同样,室内忌养鸟。鸟粪中带有鹦鹉病毒、岛型结核杆菌及寄生螨,鸟粪被踏碎以后,病毒便飞扬在空气中,若人长时间吸入,会诱发呼吸道黏膜充血、咳嗽、发热等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肺炎与休克。所以,养宠物的夫妻在孕前要处理好自己与宠物的健康。

不要穿紧身衣

穿紧身衣使人体内血液循环不畅,尤其在月经期,易使经血流出不畅,而且在脱穿时还会使盆腹腔压力突变,很容易造成经血逆流,最终出现经期腰疼、腹痛症状,甚至导致不孕症。女性的阴道口、尿道口、肛门距离很近,内裤穿得太紧,易与外阴、肛门、尿道口产生频繁的摩擦,使这一区域污垢(多为肛门、阴道分泌物)中的病菌进入阴道或尿道,引起泌尿系统或生殖系统的感染。女性在衣着方面要宽松,以使乳房和腹部保持自然松弛状态为宜,这样有利于生理以功能为主的协调。由于月经期腰、腹部会大量出汗,也容易产生细菌感染。所以,最好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衣,而且应该做到每天换洗。

不要穿紧身裤

如果有穿紧身裤的习惯,现在需要改一改了。对于男性来说,无论是酷爱的牛仔裤,还是过紧的内裤,都会将阴囊和睾丸牢牢地贴在一起,使阴囊皮肤的散热功能得不到发挥,睾丸透不过气来,增加睾丸局部温度,进而造成生精功能减退。另外,穿紧身裤还会限制和妨碍阴囊部位的血液循环,形成睾丸淤血,导致不育。所以,应尽早脱离紧身裤的束缚,选择舒适宽松的裤子。另外,可以常用较凉的水浸浴阴囊,可用温水冷水交替浸洗,每天15分钟,可以适当缓解穿紧身裤而导致的少精症状。

不要穿高跟鞋

要换下不符合标准的高跟鞋。正常鞋跟的高度应该为2~3厘米,这样可增加足弓弹性,站立或行走时较为轻松有力。足部着力的重心自然地从后跟向前移,为了保持身体平衡,上半身就必须后仰,这样胸部和腰部就会挺起,头部则处于略微上抬姿势,这种笔挺而又富有曲线的姿态,使女性特有的形体美充分显现出来。随时注意高跟鞋和便鞋轮换着穿,可以使脚得到适当放松,保持走路的健美姿态。要准备能支撑身体的宽大的后跟,鞋跟的高度在2厘米左右,鞋底上有防滑纹的大小合适的鞋子,选择透气性好、舒适大方的布鞋,以防止产生湿气刺激皮肤,形成脚癣。最好准备两双稍大一点的鞋子,因为怀孕后脚会随着体重的增加发生水肿。

尽量避免骑自行车

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代步工具,自行车一直备受人们喜爱。但你可能还不知道,过多地骑车会影响生育能力。调查显示,在55名爱好自行车运动的男性中,近90%的人体内生成的精子数量较少,阴囊呈现出反常的迹象。而在35名很少骑车的男性中,只有26%的人表现出此类症状。这是因为骑车时身体前倾,腰弯曲度增加,使睾丸、前列腺紧贴坐垫而受到挤压。长此以往,会出现缺血、水肿、发炎等症状,影响精子的生成以及前列腺液、精液的正常分泌。再则,骑车过程中身体不停地颠簸和震动,可导致阴囊受损,阻碍精子的酝酿,影响孕育计划。为了顺利实现当爸爸的愿望,请暂时放弃自行车吧! 如果实在需要骑车,每天应控制在1个小时以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