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赞美会使人上瘾

赞美会使人上瘾

时间:2022-08-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不过,斯金纳主张能让人展开行动的外在奖励或支持的强化理论却受到相当多的攻击,因为该主张定义人设立目标而行动只是受到奖励使然。因为受到赞美而进行某件事的孩子,也就是因为称赞而使行为动机化的孩子,若是失去称赞,就会变得难以维持该行动。换句话说,父母因为孩子成绩好而给予称赞或奖励,一旦消弱,孩子可能会因此变得不爱读书,或干脆放弃课业。义务性的称赞反而会造成孩子的称赞中毒现象。

赞美会使人上瘾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同时也是行动主义的代表性学者斯金纳(Burrhus F Skinner)主张,“奖励”和“强化”对促使人类行动的形成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根据他的理论,对人类或动物进行肯定性的强化,会使之更加努力地执行任务。这里说的“肯定性强化”指的便是奖励。做错事时受到惩罚虽然也能改善行为,但表现好时给予奖励与肯定性的强化,则能获得更大的效果。这就是斯金纳主张的行动主义的主要核心。

不过,斯金纳主张能让人展开行动的外在奖励或支持的强化理论却受到相当多的攻击,因为该主张定义人设立目标而行动只是受到奖励使然。特别是哈佛大学的发展心理学家杰若米·凯根(Jerome Kagan),他认为斯金纳的主张根本就无法解释人类的思想和感觉,就像将人类视为是一种因为正向强化(positive reinforce)而行动、缺乏自由意志的存在一样,因此对行动主义展开严厉的批判。

美的中毒症状

药物中毒、赌博中毒、酒精中毒、减肥中毒等,这些中毒所造成的问题相当严重。但令人担心的是,这如同大人专属的中毒症状,也逐渐扩散到孩子身上了。

近来的孩子开始对买衣服、包包、娃娃、玩具、公仔等相当狂热,也就是所谓的“购物中毒”。对于从小物质生活充裕的孩子来说,这其实是不足为奇的状况。

小男生的电玩中毒情况也很严重,这一类的孩子不仅会因为电玩而忘记写作业、不准备考试,还有很多都已经脱离现实生活,甚至有些孩子的健康因此亮起了红灯。

中毒症状很恐怖且具危险性,当无法持续行为时所引起的戒断症状(w ithdrawal sym ptom s),会让人痛苦到难以承受。

明知道现在应该停下来做其它事,身体却完全不听使唤,而且在脑中挥之不去,这就是中毒的症状。只要对某件事中毒,少了它就会让人难以忍受,唯有慢慢增加量才能维持满足的情绪,因此行为次数也变得更加频繁;就算勉强自己停止,也会不自觉地重复做出相同的行为。

在称赞中也发现了这令人畏惧的中毒症状。因为受到赞美而进行某件事的孩子,也就是因为称赞而使行为动机化的孩子,若是失去称赞,就会变得难以维持该行动。另外,唯有称赞的量,也就是奖励的程度提升,才可能维持适当水平的行动。

俄国生物学家巴夫洛甫(Pavlov, Ivan Petrovich)知名的实验即可验证这一项理论。巴甫洛夫有一天偶然发现狗就算不是吃饭时间,只要看到碗或听见喂食人员的脚步声就会流口水。

为了更深入地进行了解,他准备了实验室,在喂狗之前都先让狗听钟声。刚开始,狗对钟声没有特别的反应,但随着反复听到钟声后就有东西吃的过程,曾几何时,狗开始变得只要听见钟声就会像吃饭一样流口水。

看见食物就流口水”原本被视为是无条件反射,不过透过钟声,却成了条件反射。倘若无条件反射是天生的本能反应,条件反射就是动物为了适应环境,后天所获得的反应。

以上图表是斯金纳经典实验的其中一项,可清楚地看出有奖励和没有奖励时的反应比例。前半段是在每次进行目标行为时给予奖励的情况,可以发现习得目标行为的速度非常快。问题就在于像这样给予奖励来强化行动,一旦不再给予奖励时,其行动的比例会以惊人的速度大幅减少,甚至是完全消失,这种现象就叫做“消弱”(extinction)。

太多的赞美会使人麻痹

当我们因为某项成果而受到称赞,理所当然地会产生成就感且心情变好,若是藉此获得自信和促进某件事的力量,则可以视为是称赞发挥了相当正面的作用。

但是,称赞就像规则一样,一旦重复持续,孩子会渐渐对称赞感到麻痹,除非是更大的称赞、更好的奖励,不然将无法再让他产生任何兴趣。

假设孩子出现这一类的迹象,父母通常会有两种做法:有些父母一旦发现称赞已经失去效用,就会选择不再称赞孩子;另一方面,也有想让孩子更加感动而提升称赞强度的父母。

前者属于前述心理学用语当中的“消弱”,意指获得奖励的行动突然失去奖励时,该行动的频率会产生减少或中断的现象。换句话说,父母因为孩子成绩好而给予称赞或奖励,一旦消弱,孩子可能会因此变得不爱读书,或干脆放弃课业。

后者则会引起称赞中毒,就算是提升赞美的强度,效果也无法持续太久,因为孩子一定很快就会要求更强烈的称赞。若持续这种情况,孩子对称赞的期待会变得更高,而这俨然就是所谓的中毒症状。

事实上,孩子的中毒现象有很多都是父母引起的。由于父母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计较品牌,挑选好衣服、漂亮鞋子,所以根本就没有资格对孩子购物中毒的行为有所批评。这一类的孩子从小就用较好的衣服与饰品来装扮,若是被消弱,就会感觉自己的存在受到威胁。

责骂孩子电玩中毒的父母也应该反省,在抱怨孩子因为电玩而不读书、写作业之前,应该先思考自己是否有提供让孩子不会电玩中毒的环境、是否有充分与孩子进行互动,让他们就算不玩电玩也会感到满足、是否有提供让他们能感到愉快的机会,即使不玩电玩也无所谓。

称赞也一样,若孩子看似已经对称赞麻痹时,父母所要担心的不是他们是否已进入青春叛逆期、或是因为太吹捧而使他们变得骄傲、目中无人,真正的原因是因为孩子已经无法在父母的赞美中寻得动机。这时候,不要盲目地想从孩子身上寻求原因,而是要从父母盲目的称赞中找到问题的症结。

另外,我们也应该知道,父母同样也会出现称赞中毒的情况。有些父母面对孩子的行为,若没有给予称赞,便会感到难以忍受和不安,这也是一种称赞中毒的症状。就像是对做错事的放羊小孩感到愧疚而无法大方赞赏一样,虽然称赞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具价值且珍贵的礼物,但也不需要因为没有赞美孩子就感到罪恶感或不安。义务性的称赞反而会造成孩子的称赞中毒现象。

赞美单纯是赞美时最具价值的部分,因为它是正面结果的反馈。因此,当孩子做了值得赞美的行动时,一定要以适当的语言和行动来给予称赞。若只是一味执着于“孩子需要称赞”这一点而盲目且毫无节制地只说好听话,这样的称赞对孩子别说是良药了,反而会变成毒药。

称赞时不要附加奖励

为了防止称赞中毒的情况发生,最需要的就是除去奖励。奖励是外在动机,只能让孩子的身体动起来,却无法打动孩子的心。有些人甚至因此认为既然称赞会引起中毒现象,干脆就不要赞美会更好。

为了不让孩子罹患称赞中毒,大人要尽可能避免奖励,即使给予奖励,除了获取奖励的原因以外,对于其它层面也要一起给予肯定。此外,好好地向孩子解释行动的意义,也可以稀释孩子对奖励的执着。

举例来说,孩子原本平常不太吃蔬菜,若是对孩子说:“只要多吃蔬菜,妈妈就买玩具给你!”当孩子乖乖听话开始吃蔬菜时,就不得不买玩具给孩子。若是不买,就会变成说谎,反而会造成更糟糕的结果。

这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要给予奖励,同时亲切地说明吃蔬菜为何对人体有益、不吃蔬菜会有什么后果。假设跟孩子说吃蔬菜皮肤会变好、长得比较高、力量也会变得比较大,孩子自然会在这当中架构出自己多吃蔬菜的形象。如此一来,即使奖励消失,孩子也会想到多吃蔬菜而变漂亮且更健康的自己,自然养成吃蔬菜的习惯。

不过,假设已经覆水难收,孩子出现称赞严重中毒的情况,解毒过程可能会比想象中的更加困难,必须投入更多的时间和心力。最优先的是从确实教导称赞的意义开始,让孩子知道称赞不是刻意夸耀般地在别人面前进行,也不是为了获得奖励的手段,而是真心对确实执行行为给予肯定的过程。

此外,不要只是赞美孩子的学习结果,必须藉由赞美孩子的社会性、挑战或实践过程,解除孩子对赞美的误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