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是南京城垣的一部分,说到南京的城墙,不说朱偰不可。朱偰先生是一介文人,但却是南京城墙的保护神。
上世纪50年代,政府不知为何要拆除南京城墙,用城墙砖建设其他建筑,于是南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拆城墙事情。为了响应一块城墙砖挣一毛钱的无知运动,南京有很多人积极参与拆城墙,还唯恐自己不积极。金川门、通济门、仪凤门等一批城门被拆除。为了保护南京古城墙的文化遗存,朱偰据理力争,遭遇被打成右派、下放农村的惩罚,但他毫不后悔。他在去世时曾经说过:“你们如此对待我,历史证明是错误的。”历史证明,朱偰是正确的,朱偰的预言是正确的。
这张台城照片,是上世纪30年代朱偰考察南京历史文化遗存时拍摄下来的。远眺台城,杨柳摇曳,古老的台城掩映在绿树之中,斑驳的城墙,仿佛在述说历史的沧桑……【图15-3】
图15-3 远眺台城
朱偰镜头下的台城,颇有韦庄笔下台城的诗境。无情最是台城柳,联想朱偰悲惨经历,不禁要问是台城柳无情还是那个社会时代无情?
张恨水曾写到:“城墙是大美观玩意儿,而台城这一段城墙,却在外看也好,在里看也好,难道我有一点偏见吗?”
著名的台城,在朱偰镜头中很美很美。见到这样的景象,不仅外地人会对台城充满好奇,就是本土的南京人,经常从玄武湖、鸡鸣寺老城墙下经过的南京人,也会感到震撼。
现今玄武湖、解放门一带的老城墙依然存在,全长253.15米,已经成为南京明城垣博物馆的一部分,但是朱偰镜头下的意境已经没有了。古文化遗存是无声的,但并不是没有情感的砖石,其喜怒哀乐,是需要能够读懂她、理解她的有心人来欣赏。台城在南京城垣史上分量很重,台城在南京的历史文化中分量很重,台城在南京人的心目中分量很重。朱偰镜头中的台城意境是否可以恢复?留住历史遗产,且保护且珍惜,其实就是留住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的根。
每次从台城附近经过,必定要吟诵韦庄《台城》之诗,但愿“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之音永远飘荡在城墙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