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劫尽夫妇回京城,满目青山夕照红

劫尽夫妇回京城,满目青山夕照红

时间:2022-08-0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张伯驹与潘素夫妇只得栖身于两间小屋里。又说起张伯驹夫妇从东北回来后,还没有户口和工作。1978年,吉林省委宣传部批准了吉林省文物局上报的关于对张伯驹的复查结论,当众予以平反。此时,张伯驹已是八旬老人。等女儿终于拿到领导“同意转院”批示时,张伯驹已经停止了呼吸。1992年4月16日,潘素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七十七岁。

1969年秋天,张伯驹与潘素自吉林回到北京,结束了“征人”生活。后海那座小院里,除了居住着女儿张传彩一家五口之外,大半房屋又挤住了其他三户人家。张伯驹与潘素夫妇只得栖身于两间小屋里。友人王世襄回忆道:“在1969年到1972年最困难的三年,我曾几次去看望他。除了年龄增长,心情神态和二十年前住在李莲英旧宅时并无差异。不怨天,不尤人,坦然自若,依然故我。”

一次画家黄永玉携妻儿在莫斯科餐厅吃饭,“忽见伯驹先生蹒跚而来,孤寂索漠,坐于小偏桌旁。餐至,红菜汤一盆,面包果酱,小碟黄油两小块,先生缓慢从容,品味红菜汤毕,小心自口袋取出小毛巾一方,将抹上果酱及黄油之四片面包细心裹就,提小包自人丛缓缓隐去”。黄永玉赞誉张伯驹“富不骄,贫能安,临危不惧,见辱不惊”,“真大忍人也”!

张伯驹居家除整理旧稿外,还尽情观赏春花。在整理旧稿方面,有题自己绘的、夫人潘素绘的和夫妻合绘的画。调寄《小秦王》共二十一阕,用《浣溪沙》词调题的三阕。寄调《小秦王》赋春花词十二阕,并用《临江仙》词调和年已九秩的章士钊先生杏花词。是年秋天,张伯驹偕夫人潘素重访西安,登燕塔、游灞桥、华清池、秦皇陵、终南山、首阳山,均有词留念。重阳节后返回北京,约黄君坦一同观香山红叶,登绝顶鬼见愁。同年冬天,他作《秦游词》自序:

余少年从戎入秦,宝马金鞭,雕冠剑佩,意气何其豪横。中年避寇,再居关中,兵火之余,仅存书画,托迹商贾,聊供菽薪。暮岁东出榆关,追步道君秋笳,锻羽归来,疾病穷苦,乃更入秦,依女儿,以了残年。老马知途,不诣终南捷径;朱门鼎食,复味首阳蕨薇。此一生如四时,饱经风雨阴晴质变,而心亦安之。时则重到旧游地,作小词亦不计工拙,盖为残雪剩瓜,随笔之所至,幸方家视之,勿以词品相衡量也。

这篇序文,是他一生经历的总结,从少年到老年,如四时的春夏秋冬,饱经风雨阴晴之变。他对生活,心亦安之。至于所作小词,不计工拙,随笔所至,崇尚自然,这也是他晚年词作的特色。此后,他的老词友大多凋谢,自己的兴趣也转向其他方面,《秦游词》成为他最后一册词集。

当时张伯驹夫妇一没有户口,二没有工作单位,经济上没有来源,只好靠出卖家中劫余物资度日,最后连家具也卖了。无奈之中,张伯驹又想到了陈毅,提笔给陈毅写了一封求助信。他不知道此时陈毅已经生病住院。1972年1月6日,陈毅病逝,张茜委托他们的儿女亲家秦力生来到北京后海南沿26号通知张伯驹、潘素夫妇,并将陈毅生前最喜爱的一副围棋转赠给他们。张伯驹怀着对陈老总的无限崇敬与深情厚谊,挥泪书写了一副挽联:

仗剑从云,做干城,忠心不易。军声在淮海,遗爱在江南。万庶尽衔哀,回望大好河山,永离赤县。

挥戈挽日,接樽俎,豪气犹存。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九泉应含笑,伫看重新世界,遍树红旗!

挽联共七十二字,一气呵成。表达了张伯驹对陈毅的深厚情谊。张伯驹夫妇亲自将这副长联送到陈府,考虑到自己现在的身份,张伯驹诚恳地对陈毅夫人张茜说:“我写这副对子,主要表达一下我对陈老总的敬意和哀悼,为‘安全’起见,就不一定挂出来了吧。”张茜回答:“我现在没有什么顾虑了。陈毅同志去世了,我更没有顾虑了!”一番话感动得张伯驹老泪纵横。

张伯驹与潘素

陈毅追悼会在八宝山公墓举行,向老战友陈毅作最后告别的毛泽东驻足在张伯驹题写的挽联前,认真观看,转身向张茜询问道,此人与陈毅是什么关系?张茜回答他们是老朋友。又说起张伯驹夫妇从东北回来后,还没有户口和工作。毛泽东随即嘱咐周恩来予以过问。很快张伯驹和潘素的户口就解决了,不久,张伯驹被聘为中央文史馆馆员,潘素也被安排到中国画院工作。

1974年,七十七岁的张伯驹先后写下七绝一百七十七首,更补注绝句二十二首,名《红毹纪梦诗注》。其自序云:“内容不属历史,无关政治,只为自以遣时。但后人观之,则如入五里雾中,同时同好者视之,则似重览日记,如在目前,于茶余饭后聊破岑寂,以代面谈可也。”

全书分三部:第一部,自七岁起所观昆曲演员及各地方戏演出;第二部,所观票友戏;第三部,个人所学及所演之戏。每首诗后都附有或详或简的注释,记述他一生参与京剧活动的往事,兼记剧坛掌故、剧人动态和社会风貌。吴祖光评价《红毹纪梦诗注》为:“虽如信手拈来,却非游戏之作,而是一部京剧史诗。”

1978年,吉林省委宣传部批准了吉林省文物局上报的关于对张伯驹的复查结论,当众予以平反。此时,张伯驹已是八旬老人。

1980年2月上旬,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主办,在北海画舫斋举行张伯驹、潘素伉俪书画联展,共展出作品五十六幅,深获各界人士的好评。是年5月,张伯驹与词友黄君坦合选《清词选》,由中州书画社出版。

1982年1月12日,中华书局成立七十周年,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会,伯驹和夫人潘素当众挥毫,为纪念会题诗作画,受到与会者的称赞。不几日,老人身体不适,住北大医院,六七天不饮不食,靠输液维持生命。因“级别太低”,他不得不与另外七位病人挤在一间病房。张伯驹心绪不安,闹着要回家。等女儿终于拿到领导“同意转院”批示时,张伯驹已经停止了呼吸。

1992年4月16日,潘素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七十七岁。其主要作品有《桂林伏波山》、《希夏邦马峰》、《漓江春晴》、《夏山过雨》、《万松积雪》等,另有《张伯驹、潘素书画集》传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