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时间:2022-07-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思考如何才能变得像他一样;见到没有美好德行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错误。另外,人们在相互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要求也不相同。克己,是反省之后改进自己的内在力量。修身离不开克己。唯有不断“克己”,才能够使自己的品德修养渐臻完美。“见贤思齐”为我们明确指出了每天进步的度量。“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为自己时时敲响了警钟。

——《论语·里仁》

孔子说,看见贤人,就要思考如何才能变得像他一样;见到没有美好德行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也有类似的错误。

“自省”是孔子经常性的功课。“这就是说要经常对照别人检讨自己,以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同时又以别人的过失为鉴,不重蹈别人的旧辙。他的得意门生曾参深得老师旨意,每日多次反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意思是,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反省是指善于不断反思、总结,才能不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使自己在探索的实践中少走弯路,少受挫折,进而提高成功的概率,加快进步的步伐,缩短与先进的距离。

自省,是儒家提升个人道德修养,追求塑造成理想人格的基本方法。在春秋时代,社会变化十分剧烈,反映在意识领域中,即人们的思想信仰开始发生动摇,传统观念似乎已经在人们的头脑中出现危机。于是,曾参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办法,不断检查自己的言行,使自己修善成完美的理想人格。仅《学而》篇就多次谈到自省的问题,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要求孔门弟子自觉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大意是,子夏说:“一个人如果能够见到贤德之人或事,就马上更正自己的做人态度,对贤者肃然起敬[2];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献出自己的生命;同朋友交往,说话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在这方面的专门学习过,但我一定说他已经学习过了(因为他修养高)。”

“过则勿惮改”、“就有道而正焉”,都是见贤思齐的道理。

孔子认为,提高修养,成为君子,基本的办法是:为己,由己,求诸己。都有一个己字,落实到“己”,可以叫作“三个己”。[3]

第一,为己。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所谓为己,含义是学习修养都是为了充实、提高、完善自己;为人,就是做给别人看,沽名钓誉,谋取名利。为己是学习修养的最根本态度。这个思想在《论语》的很多地方都有反映。

第二,由己。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仁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颜渊: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愚笨,也要照您的这些话去做”。

第三,求诸己。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里仁》)“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先问》)“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已知也”;(《卫灵公》)“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人在怀才不遇的时候,在被人家误解的时候,或是人家不了解自己,看不到自己优点和成绩的时候,求诸己,从自己的方面来要求,就可以免除这些烦恼、怨恨,“人不知而不愠”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经常会有一些冲突和矛盾。面临这些情况的时候,一个基本的态度也是求诸己。另外,人们在相互关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要求也不相同。也要从自身做起,首先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三个己”体现了一个精神:人必须而且也可以在后天不断学习、修养,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这是儒学的核心思想。全部儒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每一个人的素质;而要做到这一点,靠的也是每一个人的自觉。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核心内涵。

克己,是反省之后改进自己的内在力量。《论语》记载,颜渊(名回)曾谦恭地问老师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这要靠自己去努力。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教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愿意按照先生的话去做。颜回聪敏过人,虚心好学,较早地体认到孔子学说的精深博大,深感孔子及思想“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所以他克服一切艰难困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认为在自己的学生中唯有颜渊可以做真正守住仁德,其他学生就差一些。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这是老天要我的命啊!”

修身离不开克己。克己并不是叫人一味逆来顺受,忍让退避。要知道一切进德修业的积极行为都免不了要克服自己身上的弱点。例如见义勇为要克服怯懦之心,坚持原则要克服患得患失之心,做学问、创事业要克服怠惰之心,等等。这些就都是“克己”的表现。唯有不断“克己”,才能够使自己的品德修养渐臻完美。

“见贤思齐”为我们明确指出了每天进步的度量。“见不贤而内自省”则为自己时时敲响了警钟。这句话不但给人以催人上进的鞭策,也显示了与强者看齐的不服精神与无畏斗志,同时也教人处世做人要“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既要自信,还需辅之以自责、自律、自谦的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