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文饰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文饰同样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时间:2022-07-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一个人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表达的义理固然是首要的,但文饰也不可或缺。为了强调文饰的必要性,鬼谷子用了“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的比喻。适当的文饰,有助于发挥积极作用。外在的文饰和内在的品质,正是文与质的关系。因为文饰只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助因,而不是主因,决定因素仍然是内在的实质。可见,外表的文饰美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在一个人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表达的义理固然是首要的,但文饰也不可或缺。为了强调文饰的必要性,鬼谷子用了“蜎飞蠕动,无不有利害”的比喻。

论语》记载,有一天,卫国大夫棘子成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为什么还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呢?”子贡说:“您这样说是不对的。俗话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们说话的时候应该特别注意。就像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它们的区别既在于本质,也在于花纹,如果把这两类兽皮上的毛拔去,那么两者看起来就差不多了。”子贡的意思是说:说话要注意文采和修辞,因为人们对于自己说过的话,是要负起责任来的。棘子成听了连连点头,认为很有道理。

看问题当然首先要看实质,但在实质的基础上,还应注意适当合度的修饰。适当的文饰,有助于发挥积极作用。正所谓:“言之无文,行而未远。”

《春秋》里有“郑伯克段于鄢”这一篇,讲的是郑庄公和弟弟共叔段相争的故事。庄公先是纵容共叔段做错事,等共叔段正式谋反的时候,庄公就把他赶跑了。《左传》解释时说:由于共叔段违背了做弟弟的本分,所以《春秋》不用“弟”字称呼他;这件事如同两个国君之间争权,所以用“克”字;又由于郑庄公对弟弟有失教诲,所以经文不用郑庄公的谥号,而用“郑伯”,表示对他的批评。这种所谓的“春秋”笔法,虽然在今天被很多人诟病,但也表明古人对于文字表述是何等的严谨。

一个人如果内在的品质优秀,那么再加上外在的仪表高雅,秀外慧中,就更显示出一种人格的魅力了。所以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外在的文饰和内在的品质,正是文与质的关系。文质双兼,就有彬彬之美了。

晋武帝司马炎手下有一名叫满奋的臣子,晋武帝对他非常器重,经常召他进宫商议国事。满奋从小生长在温暖的南方,特别怕冷,一到冬天,就感觉苦不堪言。一天,晋武帝召见满奋,他知道满奋畏寒,就命人在北窗下立了一扇琉璃屏风。满奋顶着风,好不容易进了宫。晋武帝赐座后,一个侍臣把椅子放到北窗下。满奋不由得浑身打战。坐吧,怕冷风吹;不坐吧,恐怕对皇上不敬。他局促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晋武帝看到满奋左右为难的样子,大笑说:“你就放心坐下吧,那是琉璃屏风,挡风的效果更好。”满奋这才松了口气,同时又很不好意思,就自我解嘲道:“我就像吴地的水牛,一看到月亮就吓得直喘气。”满奋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吴地的水牛怕热,一看到太阳,就会喘个不停。所以一到夏天,水牛就喜欢泡在凉水里,在阴凉的地方歇息。有的水牛看见月亮,误以为是太阳出来了,也会吓得不断喘起气来。满奋在这里把自己心中的惧怕借一种自然现象说得惟妙惟肖,起到了很好的解嘲作用。

文饰要恰如其分,不可太过。因为文饰只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助因,而不是主因,决定因素仍然是内在的实质。如果文饰太过,超过限度,不符其实,那就适得其反。文过盛,实必衰,这是必然的道理。如果你用翡翠作钓线,桂枝作钓饵,渔竿是够美了,鱼看了却一定会吓跑。正像浓妆艳抹,往往会掩盖容貌本身的清丽;过于华美的文辞,也常常会妨碍思想的表达。人们往往会只记住文字,却没有注意文字中蕴含的思想,这对于文人而言实质上是一种失败。唐宋古文运动,其目的就是反对此前文坛堆砌辞藻、无病呻吟之风,提倡直抒胸臆、真情实感之文。因为这样的文章才能代表真实思想,但这个分寸实在难以把握。

像某些包装华美的商品,金玉其表,败絮其中,到底是骗不了人的。但是,质优价廉的产品,如果包装粗劣,同样不被市场接受。可见,外表的文饰美化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