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红楼梦》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时间:2022-07-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贾宝玉是《红楼梦》里的第一主人公。他容貌俊美、气质脱俗,和《红楼梦》里的其他男性有很大的不同。曹雪芹深谙人物对于一部作品的意义所在,因此在《红楼梦》中塑造了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次,《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语言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由于《红楼梦》的结构非常细密,前后联系错综复杂,仅就段落的划分就众说纷纭。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作为一种极为特殊的自喻性长篇小说,《红楼梦》通过书中所叙之事来比照作者自己的人生经历,寄托自己的情感怀抱;借“石头记”来演绎一段人间的离合悲欢、盛衰兴亡。当年女娲补天留于青梗峰无稽崖的一块巨石,在道人点拨下化作通灵美玉,贾宝玉正是含着这块玉降临人世的,他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生长在珠围翠绕、锦衣玉食的环境中,一生下来,就被家庭安排了一条功名富贵、光宗耀祖的道路。但由于他特异的思想和多情的性格,最终背弃了这条路。他对贵族家庭内部勾心斗角和腐朽糜烂的现象感到厌恶。而对周围善良纯洁的女孩子们的悲惨命运却抱有同情,与多愁善感、家境贫寒的表妹林黛玉一见钟情。而相爱者却不能相守一生,黛玉与宝玉的爱情达到心灵默契以后,和封建旧势力的矛盾越来越大,黛玉的痛苦也越来越深。但她始终保持着不妥协的态度,即使宝玉已在家庭的安排下与薛宝钗成婚,依然对其至死不渝。最后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抗争。而曾经风光无限的四大家族最终不可逆转历史前进的趋势,殊途同归,彻底地走向了没落,昔日的一段富贵往事烟消云散。

《红楼梦》通过大观园里爱情、青春和生命之美被毁灭的悲剧,娓娓有序地讲述了一个“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悲惨世界,并深刻揭示了造成这种悲剧的根源。

贾宝玉是《红楼梦》里的第一主人公。他容貌俊美、气质脱俗,和《红楼梦》里的其他男性有很大的不同。他的思想和行为当中,包含了主张平等,要求个性解放,抵制封建礼教等积极进步的因素。

他热爱女性、尊重女性、崇拜女性,这也是这个人物典型最突出的特征。曹雪芹笔下所创造的林黛玉是个美貌与智慧的统一体,她集柔弱与坚贞、倔辈与随和、机巧与憨直于一身。作者似乎要把天下女子所具备的全部优秀品质都融入到这个人物当中:论容貌,她至柔至美,有一种别人身上找不到的独特风韵;论才华,她才气逼人,在贾府上下,唯一可以与之抗衡的只有薛宝钗一人,但也终归较之稍逊一筹;论性情,她敏感多情,追求爱情热烈而执著。林黛玉与贾府里其他女子最大的不同,在于她的性格里具有和贾宝玉一致的叛逆精神,自始至终散发着浓重的悲剧气息。

曹雪芹深谙人物对于一部作品的意义所在,因此在《红楼梦》中塑造了四百多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的容貌、体态、性格、身份、地位各不相同,但无论是外貌、语言还是心理活动,作者的描写总能做到浓淡相宜,恰到好处。例如黛玉和宝钗两位女子,同样是美丽,在作者的笔下却各有各的精彩。描写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足见其文弱纤细、超凡脱俗之美,而写宝钗则着力突出她鲜妍妩媚、丰润端庄的风韵。

从整部作品看,《红楼梦》笼罩着一层由好到了、由色到空的感伤色彩。全书以贾宝玉为轴心,以他独特的视角来感悟人生。鲁迅说:“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四篇)《红楼梦》前五回,以贾宝玉的来历为中心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世的荣宁两府,《好了歌》、“护官符”和《红楼梦十二支曲》提示着贾宝玉所经历的三重悲剧,即亲身经历了“木石前盟”和“金玉良缘”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体验了贵族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

《红楼梦》不仅在思想内容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且在艺术上也登上了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它巨大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塑造了众多的不朽艺术典型形象。作者善于按照实际生活塑造人物,既突出了他们性格的主要特征,又写出了他们性格的复杂性。或通过大场面、大事件,把人物置身于生活冲突的漩涡中,用人物自己的言行表现他们的性格;或通过对日常生活小事的成功描写,使人物形象在一蹙一笑、一段对话、两块手帕,三首小诗、生辰节日、观花赏月……这样日常平凡的小事中被塑造出来,这也是《红楼梦》迥异于英雄传奇小说的显著特征;或运用大段的心理描写,深刻细腻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以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加强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其次,《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语言艺术成就最高的作品。它成功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大量吸收和提炼了民间口语,形成了既典雅又通俗的语言风格。作品中的叙述性语言准确、流畅、生动、传神,作品中人物的语言极具个性。第三,《红楼梦》在艺术结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空前的。它包容一切的罗网式的宏伟、严密、精巧、完整的结构,超过了以往任何一部小说。作品中人物众多,情节事件错综纷繁,千头万绪,但所有一切又都条畅枝顺,脉络分明,井然有序。由于《红楼梦》的结构非常细密,前后联系错综复杂,仅就段落的划分就众说纷纭。

大宅门里的众生相

作品展示了一个“悲金悼玉”的爱情婚姻悲剧。作为贾府的继承人,贾宝玉应该走一条科举荣身之路,以便立身扬名,光宗耀祖。在婚姻问题上,他应该考虑家族的利益,找一个门当户对、“德言工貌”俱全的封建淑女薛宝钗为妻。可是他却力图挣脱家庭强加于他的名缰利锁,做个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富贵闲人”。他在内心中选择了从不劝他显身扬名、从来不说这些“混账话”的、“纵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的、能够心灵契合的林黛玉。然而在当时的社会中,对于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妻子,宝、黛、钗三人的命运都不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他们都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在贾府日益衰败的条件下,贾薛两家希望宝玉和宝钗结成“金玉良缘”,以贵护富和以富补贵。贾府的家长们也希望以“德言工貌俱全”的宝钗来做宝玉的贤内助,主持家政,继承祖业。在关系着家族兴衰的问题上,封建家长们只能不顾宝玉、黛玉的愿望,造成宝黛的爱情悲剧,让象征着富与贵结合的“金玉良缘”取代知己知心的“木石前盟”。贾宝玉被迫与薛宝钗结婚,“到底意难平”,最终“悬崖撒手”,出家为僧。宝、黛、钗三人之间婚姻恋爱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们三人之间的悲剧,也是一个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是一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和信奉者的双重悲剧,是整个封建社会婚姻的悲剧,这是一个面对整个社会的关于婚姻恋爱的主题。

其次,围绕着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红楼梦》还写出了“金陵十二钗”等女儿的悲惨人生。《红楼梦》的大部分故事是以“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为舞台。这是一个以贾宝玉为中心的“女儿国”,可这原本嬉笑热闹的园子,却落得物是人非,就连贾府“四春”也免不了“原应叹息”的命运。元春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死在深宫;迎春误嫁“中山狼”,被折磨致死,“一载赴黄梁”;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远嫁他乡,“掩面泣涕”;惜春“勘破三春景不长”,出家为尼,在“青灯古佛傍”寻清净;史湘云虽“英豪阔大”,爽朗乐观,“终究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李纨谨守妇道,终身守寡,但仍摆脱不了“枉与他人作笑谈”的悲剧;妙玉自幼遁入空门,也是“欲洁何曾洁”,到头来依旧是“终陷泥淖中”;精明能干的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也随着贾府的败落而毁灭;“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晴雯,被逐出大观园,抱恨而亡;司棋因被剥夺了婚姻自由以死抗争,撞墙自尽;“鸳鸯女誓绝鸳鸯偶”……真是所谓“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第三,《红楼梦》写了一个大家庭由盛而衰的巨变。《红楼梦》里的荣宁两府,系“功名奕世,富贵传流”的康乾时期贵族世家的典型代表。小说以贾府的衰落过程为主线,贯穿起史、王、薛等大家族的没落,描绘了上至皇宫,下及乡村的广阔历史画面,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末世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大家庭制度是封建宗法社会的基层组织,这个问题的提出意味着整个封建制度的问题被提出,《红楼梦》正是通过这个典型的大家庭,反映了整个封建社会的矛盾与面貌,因而在客观上显示了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历史趋势。

无人能超越的古典小说家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名霜,字梦阮,别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他的生年,有雍正二年(1724)、康熙五十四年(1715)之说;卒年有壬午(1763)、癸未(1764)、甲申(1765)年之说。

雪芹的祖上本是汉人,约于明永乐年间迁到辽东。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七月,雪芹的先祖曹世选在多尔衮率清兵攻铁岭时被俘,编入满州籍正白旗,成为汉军正白旗包衣人。“包衣”即满语家里人也即奴仆的音译。天命六年(1621),清兵攻占辽阳,并定都于此。曹家也随着清上层统治者定居辽阳。多尔衮病死势败后,顺治帝将正白旗从他的嗣子多尔博手中收为自己的势力,正白旗包衣由此转为内务府人员,曹家也由家奴而变为皇帝的奴仆。

曹世选跟着主子入关,由包衣一跃成为“从龙勋旧”,他儿子曹振彦,贡生出身,顺治七年(1650)任山西平阳府吉州知州,继任大同知府、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盐法道。他生有二子,长名玺,次名尔正。曹玺又有两子,长子寅,次子宣。曹寅子顺早死,将曹宣子曹夕顷过继为子。学术界一般认为曹雪芹是曹颧妻马氏的遗腹子。

曹玺的夫人孙氏曾做过顺治帝三子康熙的乳母,曹寅幼年又是玄烨的伴读。所以,曹家与皇家有着特殊的关系,曹玺有次生病,康熙亲自开好药方,命快马将药送到江南。自曹玺开始,曹家三四代人世袭江宁织造达五六十年之久。织造由内务府人充任,官阶不高,负责为皇室采办什物,织造衣料,但却负有考察吏治民情、报告天时岁收、笼络江南遗老、充当皇帝耳目等特殊使命。

曹寅在江南,笼络文士,拉拢明宗室为清廷服务。由于他以“犬马恋主之诚”为康熙“收拾人心”“牢笼才智”,博得了皇帝的恩宠,康熙南巡六次,独他接驾四次。

曹寅死后,才具平平的曹頫继任江宁织造。雍正上台后,扫荡异己,禁锢皇子,对康熙宠臣也进行清洗。曹家为接驾,留下了巨额亏空无法弥补。雍正终以贪污罪名将曹頫撤职抄家,曹家于1728年迁回北京居处。乾隆即位之初,平反了一些冤狱,曹頫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并追封曹振彦为资政大夫,其妻袁氏、阳氏为夫人。曹宣为护军参领兼佐领加一级,曹家又暂时中兴。乾隆四年(1739),曹家可能又因牵连进庄亲王允禄与弘哲谋逆案,再次被抄家,从此树倒猕猴散,一蹶不振。

曹寅号谏亭,工骑射,能诗文,善词曲。幼年受学于周亮工,15岁中乡试,与名流韩美、纳兰性德、王鸿绪同出于蔡启傅、徐乾学之门。与朱赤霞、钱澄之、杜浚、顾赤方、施闰章、陈维松、尤侗、朱彝尊、毛奇龄、赵执信、洪升等名流交往甚密。著有《谏亭诗钞》《文钞》《词钞》,刻有《谏亭藏书》12种,主持刻印《全唐诗》。雪芹幼随曹寅,受其影响很大。

政治的变故、家族的没落,给曹雪芹带来了极大的打击,给他留下了难以抚平的创痛。成年以后的曹雪芹,很长一段时间都过着一种放浪形骸的生活,他终日借吟诗作画、饮酒听曲来排遣心中的积怨。

曹雪芹晚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生活更加凄凉困顿,靠朋友接济和卖画维持生计。他对悲欢离合的尘世人生有了越来越深刻的领悟,渐渐地萌生出一种将自己的感受和认知用笔墨记录下来的念头,于是在生活的基础上创作了《红楼梦》这部伟大的著作。曹雪芹前后花费了10年以上的时间撰写《红楼梦》,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拓展和艺术修养的日臻完善,他又先后对书稿“披阅十载,增删五次”。但因为失去爱子的悲痛,加之贫苦病患,只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便长辞人世,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

看鲁迅如何读《红楼梦》

乾隆中(1765年顷),有小说曰《石头记》者忽出于北京,历五六年而盛行,然皆写本,以数十金鬻于庙市。其本止八十回,开篇即叙本书之由来,谓女娲补天,独留一石未用,石甚自悼叹,俄见一僧一道,以为“形体到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好携你到隆盛昌明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去安身乐业”。于是袖之而去。不知更历几劫,有空空道人见此大石,上镌文词,从石之请,钞以问世。道人亦“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戚蓼生所序八十回本之第一回)

本文所叙事则在石头城(非即金陵)之贾府,为宁国荣国二公后。宁公长孙曰敷,早死;次敬袭爵,而性好道,又让爵于子珍,弃家学仙;珍遂纵恣,有子蓉,娶秦可卿。荣公长孙曰赦,子琏,娶王熙凤;次曰政;女曰敏,适林海,中年而亡,仅遗一女曰黛玉。贾政娶于王,生子珠,早卒;次生女曰元春,后选为妃;次复得子,则衔玉而生,玉又有字,因名宝玉,人皆以为“来历不小”,而政母史太君尤钟爱之。宝玉既七八岁,聪明绝人,然性爱女子,常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人于是又以为将来且为“色鬼”;贾政亦不甚爱惜,驭之极严,盖缘“不知道这人来历。……若非多读书识字,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者,不能知也”(戚本第二回贾雨村云)。而贾氏实亦“闺阁中历历有人”,主从之外,姻连亦众,如黛玉宝钗,皆来寄寓,史湘云亦时至,尼妙玉则习静于后园。右即贾氏谱大要,用虚线者其姻连,著×者夫妇,著*者在“金陵十二钗”之数者也。

事即始于林夫人(贾敏)之死,黛玉失恃,又善病,遂来依外家,时与宝玉同年,为十一岁。已而王夫人女弟所生女亦至,即薛宝钗,较长一年,颇极端丽。宝玉纯朴,并爱二人无偏心,宝钗浑然不觉,而黛玉稍恚。一日,宝玉倦卧秦可卿室,遽梦入太虚境,遇警幻仙,阅《金陵十二钗正册》及《副册》,有图有诗,然不解。警幻命奏新制《红楼梦》十二支,其末阕为《飞鸟各投林》,词有云: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戚本第五回)

然宝玉又不解,更历他梦而寤。迨元春被选为妃,荣公府愈贵盛,及其归省,则辟大观园以宴之,情亲毕至,极天伦之乐。宝玉亦渐长,于外昵秦钟蒋玉函,归则周旋于姊妹中表以及侍儿如袭人晴雯平儿紫鹃辈之间,昵而敬之,恐拂其意,爱博而心劳,而忧患亦日甚矣。

这日,宝玉因见湘云渐愈,然后去看黛玉。正值黛玉才歇午觉,宝玉不敢惊动。因紫鹃正在回廊上手里做针线,便上来问他,“昨日夜里咳嗽的可好些?”紫鹃道,“好些了。”(宝玉道,“阿弥陀佛,宁可好了罢。”紫鹃笑道,“你也念起佛来,真是新闻。”)宝玉笑道,“所谓‘病笃乱投医’了。”一面说,一面见他穿着弹墨绫子薄绵袄,外面只穿着青缎子夹背心,宝玉便伸手向他身上抹了一抹,说,“穿的这样单薄,还在风口里坐着。春风才至,时气最不好。你再病了,越发难了。”紫鹃便说道,“从此咱们只可说话,别动手动脚的。一年大二年小的,叫人看着不尊重;又打着那起混账行子们背地里说你。你总不留心,还只管合小时一般行为,如何使得?姑娘常常吩咐我们,不叫合你说笑。你近来瞧他,远着你,还恐远不及呢。”说着,便起身,携了针线,进别房去了。宝玉见了这般景况,心中忽觉浇了一盆冷水一般,只看着竹子发了回呆。因祝妈正来挖笋修竿,便忙忙走了出来,一时魂魄失守,心无所知,随便坐在一块石上出神,不觉滴下泪来。直待了五六顿饭工夫,千思万想,总不知如何是好。偶值雪雁从王夫人房中取了人参来,从此经过,……便走过来,蹲下笑道,“你在这里做什么呢?”宝玉忽见了雪雁,便说道,“你又做什么来招我?你难道不是女儿?他既防嫌,总不许你们理我,你又来寻我,倘被人看见,岂不又生口舌?你快家去罢。”雪雁听了,只当他又受了黛玉的委屈,只得回至房中,黛玉未醒,将人参交与紫鹃。……雪雁道,“姑娘还没醒呢,是谁给了宝玉气受?坐在那里哭呢。”……紫鹃听说,忙放下针线,……一直来寻宝玉。走到宝玉跟前,含笑说道,“我不过说了两句话,为的是大家好。你就赌气,跑了这风地里来哭,作出病来唬我。”宝玉忙笑道,“谁赌气了?我因为听你说的有理,我想你们既这样说,自然别人也是这样说,将来渐渐的都不理我了。我所以想着自己伤心。”……(戚本第五十七回,括弧中句据程本补。)

然荣公府虽煊赫,而“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划者无一,其日用排场,又不能将就省俭”,故“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第二回)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宝玉在繁华丰厚中,且亦屡与“无常”觌面,先有可卿自经;秦钟夭逝;自又中父妾厌胜之术,几死;继以金钏投井;尤二姐吞金;而所爱之侍儿晴雯又被遣,随殁。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他便带了两个小丫头到一石后,也不怎么样,只问他二人道,“自我去了,你袭人姐姐可打发人瞧晴雯姐姐去了不曾?”这一个答道,“打发宋妈妈瞧去了。”宝玉道,“回来说什么?”小丫头道,“回来说:晴雯姐姐直着脖子叫了一夜,今儿早起就闭了眼,住了口,人事不知,也出不得一声儿了,只有倒气的分儿了。”宝玉忙问道,“一夜叫的是谁?”小丫头子道,(“一夜叫的是娘。”宝玉拭泪道,“还叫谁?”小丫头说,)“没有听见叫别人。”宝玉道,“你糊涂,想必没听真。”(……因又想:)“虽然临终未见,如今且去灵前一拜,也算尽这五六年的情肠。”……遂一径出园,往前日之处来,意为停柩在内。谁知他哥嫂见他一气,便回了进去,希图得几两发送例银。王夫人闻知,便赏了十两银子;又命“即刻送到外头焚化了罢。‘女儿痨’死的,断不可留!”他哥嫂听了这话,一面就雇了人来入殓,抬往城外化人厂去了。……宝玉走来扑了个空,……自立了半天,别没法儿,只得翻身进入园中,待回自房,甚觉无趣,因乃顺路来找黛玉,偏他不在房中。……又到蘅芜院中,只见寂静无人。……仍往潇湘馆来,偏黛玉尚未回来。……正在不知所以之际,忽见王夫人的丫头进来找他,说,“老爷回来了,找你呢。又得了好题目来了,快走快走!”宝玉听了,只得跟了出来。……彼时贾政正与众幕友谈论寻秋之胜;又说,“临散时忽然谈及一事,最是千古佳谈,‘风流俊逸忠义慷慨’八字皆备。到是个好题目,大家都要作一首挽词。”众人听了,都忙请教是何等妙题。贾政乃说,“近日有一位恒王,出镇青州。这恒王最喜女色,且公余好武,因选了许多美女,日习武事。……其姬中有一姓林行四者,姿色既冠,且武艺更精,皆呼为林四娘,恒王最得意,遂超拔林四娘统辖诸姬,又呼为姽婳将军。”众清客都称“妙极神奇!竟以‘姽婳’下加‘将军’二字,更觉妩媚风流,真绝世奇文!想这恒王也是第一风流人物了。”……(戚本第七十八回,括弧中句据程本补。)

《石头记》结局,虽早隐现于宝玉幻梦中,而八十回仅露“悲音”,殊难必其究竟。比乾隆五十七年(1792),乃有百二十回之排印本出,改名《红楼梦》,字句亦时有不同,程伟元序其前云,“……然原本目录百二十卷,……爰为竭力搜罗,自藏书家甚至故纸堆中,无不留心。数年以来,仅积有二十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钞成全部,复为镌板以公同好。《石头记》全书至是始告成矣。”友人盖谓高鹗,亦有序,末题“乾隆辛亥冬至后一日”,先于程序者一年。

后四十回虽数量止初本之半,而大故迭起,破败死亡相继,与所谓“食尽鸟飞独存白地”者颇符,惟结末又稍振。宝玉先失其通灵玉,状类失神。会贾政将赴外任,欲于宝玉娶妇后始就道,以黛玉羸弱,乃迎宝钗。姻事由王熙凤谋划,运行甚密,而卒为黛玉所知,咯血,病日甚,至宝玉成婚之日遂卒。宝玉知将婚,自以为必黛玉,欣然临席,比见新妇为宝钗,乃悲叹复病。时元妃先薨;贾赦以“交通外官倚势凌弱”革职查抄,累及荣府;史太君又寻亡;妙玉则遭盗劫,不知所终;王熙凤既失势,亦郁郁死。宝玉病亦加,一日垂绝,忽有一僧持玉来,遂苏,见僧复气绝,历噩梦而觉;乃忽改行,发愤欲振家声,次年应乡试,以第七名中式。宝钗亦有孕,而宝玉忽亡去。贾政既葬母于金陵,将归京师,雪夜泊舟毗陵驿,见一人光头赤足,披大红猩猩毡斗篷,向之下拜,审视知为宝玉。方欲就语,忽来一僧一道,挟以俱去,且不知何人作歌,云“归大荒”,追之无有,“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而已。“后人见了这本传奇,亦曾题过四句,为作者缘起之言更进一竿云:‘说到酸辛事,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第一百二十回)

有关《红楼梦》的小知识

《红楼梦》对后世的影响

《红楼梦》的出现,是在批判地继承唐传奇和《金瓶梅》以及才子佳人小说的创作经验之后的重大突破,成为世情小说中最伟大的作品。《红楼梦》之后,出现了模仿它的笔法去写优伶妓女悲欢离合、缠绵悱恻的狭邪小说,如《青楼梦》《花月痕》以及“鸳鸯蝴蝶派”小说,但是,它们只是学了皮毛,而抛弃了它的主旨和精神。到了“五四”以后,由于“五四”文学革命者重新评介《红楼梦》,鲁迅等人阐述了《红楼梦》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杰出成就,使《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得以回归。鲁迅继承和发扬了《红楼梦》的现实主义精神,创作了爱情小说《伤逝》,深刻地写出了平凡人物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郁达夫、庐隐等人把《红楼梦》作为自传体小说,在他们的小说创作中也带有浓厚的自叙传的色彩;“五四”之后以至当代,《红楼梦》仍然成为许多高水平作品的借鉴品。

不容错过的经典

《葬花吟》

花榭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岁闺中知是谁?

三月香巢初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语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语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话说袭人见贾母王夫人等去后,便走来宝玉身边坐下,含泪问他:“怎么就打到这步田地?”宝玉叹气说道:“不过为那些事,问他作什么!只是下半截疼的很,你瞧瞧打坏了那里。”袭人听说,便轻轻的伸手进去,将中衣褪下。宝玉略动一动,便咬着牙叫“嗳哟”,袭人连忙停住手,如此三四次才褪了下来。袭人看时,只见腿上半段青紫,都有四指宽的僵痕高了起来。袭人咬着牙说道:“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

正说着,只听丫鬟们说:“宝姑娘来了。”袭人听见,知道穿不及中衣,便拿了一床袷纱被替宝玉盖了。只见宝钗手里托着一丸药走进来,向袭人说道:“晚上把这药用酒研开,替他敷上,把那淤血的热毒散开,可以就好了。”说毕,递与袭人,又问道:“这会子可好些?”宝玉一面道谢说:“好了。”又让坐。

宝钗见他睁开眼说话,不像先时,心中也宽慰了好些,便点头叹道:“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刚说了半句又忙咽住,自悔说的话急了,不觉的就红了脸,低下头来。宝玉听得这话如此亲切稠密,大有深意,忽见他又咽住不往下说,红了脸,低下头只管弄衣带,那一种娇羞怯怯,非可形容得出者,不觉心中大畅,将疼痛早丢在九霄云外,心中自思:“我不过挨了几下打,他们一个个就有这些怜惜悲感之态露出,令人可玩可观,可怜可敬。假若我一时竟遭殃横死,他们还不知是何等悲感呢!既是他们这样,我便一时死了,得他们如此,一生事业纵然尽付东流,亦无足叹惜,冥冥之中若不怡然自得,亦可谓糊涂鬼祟矣。”想着,只听宝钗问袭人道:“怎么好好的动了气,就打起来了?”袭人便把焙茗的话说了出来。宝玉原来还不知道贾环的话,见袭人说出方才知道。因又拉上薛蟠,惟恐宝钗沉心,忙又止住袭人道:“薛大哥哥从来不这样的,你们不可混猜度。”

宝钗听说,便知道是怕他多心,用话相拦袭人,因心中暗暗想道:“打的这个形像,疼还顾不过来,还是这样细心,怕得罪了人,可见在我们身上也算是用心了。你既这样用心,何不在外头大事上作工夫,老爷也喜欢了,也不能吃这样亏。但你固然怕我沉心,所以拦袭人的话,难道我就不知我的哥哥素日恣心纵欲,毫无防范的那种心性。当日为一个秦钟,还闹的天翻地覆,自然如今比先又更利害了。”想毕,因笑道:“你们也不必怨这个,怨那个。据我想,到底宝兄弟素日不正,肯和那些人来往,老爷才生气。就是我哥哥说话不防头,一时说出宝兄弟来,也不是有心调唆:一则也是本来的实话,二则他原不理论这些防嫌小事。袭姑娘从小儿只见宝兄弟这么样细心的人,你何尝见过天不怕地不怕,心里有什么口里就说什么的人。”袭人因说出薛蟠来,见宝玉拦他的话,早已明白自己说造次了,恐宝钗没意思,听宝钗如此说,更觉羞愧无言。宝玉又听宝钗这番话,一半是堂皇正大,一半是去己疑心,更觉比先畅快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