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五斗米道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五斗米道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时间:2022-07-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奉道者须出五斗米,或称因其崇拜五方星斗和斗姆,故而被称为“五斗米道”。张陵以《道德经》为理论基础,编写了《三皇内文》、《黄帝九鼎丹书》、《太清丹经》等道书。如上所述,五斗米道的教徒,初学道的称为“鬼卒”;能为道徒或为病家举行请祷仪式的称为“鬼吏”,亦称“奸令”;确立信仰,能讲授《道德经》的称为“祭酒”。

一、五斗米道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东汉出了个道教一代宗师,名叫张陵(又称张道陵)(图160)。他创立了五斗米道(图161),奉老子为教主,以《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img160

张陵(图160)

img161

五斗米道(图161)

张陵字辅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按照《汉天师世家》等古籍的记载,张陵的九世祖乃是西汉开国名臣张良。张陵的母亲曾经梦见,一位身高一丈有余的神人从北斗魁星中下降,授予她一大把香草,于是就感应怀孕了。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公元34年)正月十五日晚上,张陵诞生于江南的天目山。他早年为太学书生,博通儒经,后因觉得学这些无益于年命,就开始学长生之道。后来他又跋山涉水,到四川鹤鸣山学道。相传顺帝汉安元年(142年),太上老君降临蜀郡临邛赤石城(今四川大邑县境内),授张陵“天师”称号及“新出正一盟威之道”。这一传说,古籍中多有记载。

《道教义枢》引《正一经》云——

有《太平洞极之经》一百四十四卷。汉安元年,太上亲授天师,流传兹日。

魏书·释老志》云——

张陵受道于鹄(鹤)鸣,因传天官章本千有二百,弟子相授,其事大行。

据说张陵有了这番奇遇后,能替人治病,擅长治疗疑难杂症,防止瘟疫流行,在当地树立了威信,逐渐发展了许多信徒,弟子遍布蜀中。因奉道者须出五斗米,或称因其崇拜五方星斗和斗姆,故而被称为“五斗米道”。《要修科仪戒律》引《太真科》云——

崇仰信米五斗,以立造化和五性之气。家口命籍,系之于米。年年依会,十月一日,同集天师治,付天仓,及五十里亭中,以防凶年饥民往来之乏,行来之人不装粮也。

这番话,既道出了“五斗米”在信仰上的意义(它是“信米”),又说明了“五斗米”的经济意义(“以防凶年”)。

《太真科》中谈到的“天师治”,指的是五斗米道的传道教区。张陵自称为“天师”(故五斗米道又称天师道),他的儿子张衡、孙子张鲁分别被称为“系师”和“嗣师”。张陵共设置了二十四个传道教区,称作“二十四治”,分为上、中、下三大部分,《云笈七签》(图162)所引《张天师二十四治图》对此有详细记载——

太上以汉安二年正月七日中时,下二十四治。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应天二十四气,合二十八宿,付天师张道陵奉行布化。

img162

《云笈七签》(图162)

张天师讳道陵,字辅汉,于蜀郡临邛县渠亭山赤石城中,静思精至。五月一日夜半时,有千乘万骑来下至赤石城前,金车羽盖,步从龙虎,鬼兵不可称数。

有五人——

一人自言:“吾是周时柱下史也。”

一人自言:“吾是新出太上老君也。”

一人云:“吾是太上高皇帝,中黄真君也。”

一人言:“吾是汉师张良子房也。”

一人言:“吾是佐汉子渊天师外祖也。子骨法合道,当承老君忠臣之后,今授子鬼号传世,子孙为国师,抚民无期。”

于是,道陵方亲受太上质敕,当步纲蹑纪,统承三天,佐国扶命,养育群生,整理鬼气,传为国师。依其度数,开立二十四治,十九静庐,授以正一盟威之道。伐诛邪伪,与天下万神分付为盟,悉承正一之道也。

上皇元年七月七日,无上大道老君所立上品治八品,诀要掌中。伏亏造天地,五龙布山岳。老君立位治,以用化流愚俗。学者不得贪竞,欲仙道克成,可传之与质朴也。第一阳平治、第二鹿堂山治、第三鹤鸣神山治、第四漓沅山治、第五葛山治、第六庚除治、第七秦中治、第八真多治。

无极元年十月五日,真正无极太上立中八品治气要诀,在掌中。第一昌利治、第二隶上治、第三涌泉山神治、第四稠粳治、第五北平治、第六本竹治、第七蒙秦治、第八平盖治。

无上二年正月七日,无为大道玄真立下八品治气要诀,在掌中。第一云台山治、第二浕口治、第三后城山治、第四公慕治、第五平冈治、第六主簿山治、第七玉局治、第八北邙山治。

建安三年(198年),张陵又增加了冈氏、白石、钟茂、具山四治,合为二十八治,上应二十八宿。治内设立“祭酒”一职,像官长一样统领民户。后来,张衡又立八品配治,张鲁则立八品游治。除了北邙山治外,其他教区都分布在巴蜀、汉中一带。

五斗米教创立之初,正值巴蜀地区巫风炽盛。据《仙鉴·张道陵传》记载,张陵针对这种淫祀的巫风,曾经惩治当地好饮人血、“每岁其民杀人祭之”的白虎神,此外,还斗败了其他一些害人的鬼魅。这样一来,他便成了妖魔鬼怪的眼中钉

《汉天师世家》谈到:张陵于顺帝汉安二年(143年)七月一日登青城山(在今四川灌县内),看到山上有鬼城、鬼市、鬼众,分为八部,残害百姓。张陵刚到,鬼帅即率领手下,前来迎战。张陵来不及休息,马上在青城大战鬼帅,降伏“外道恶魔,诛绝邪伪”。之后,他还从正面尽力教化民俗,不让巫风泛滥,旨在教人忠实,不听欺妄,反对淫祀。

《三天内解经》记载:张陵于汉桓帝永寿三年(157年),与朝廷使臣以白马血为盟,坚定地发誓道——

永用三天正法,不得禁固天民,民不妄淫祀他鬼神。使鬼不饮食,师不受钱,……民人唯听五腊吉日,祠家亲宗祖父母,二月八日祠祀社灶。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典籍中叙及的“魔王”、“鬼帅”之类,其原型就是巫师。所谓比试法术,不少都是附会,但也反映出五斗米道与巫教所作的艰苦斗争。

张陵以《道德经》为理论基础,编写了《三皇内文》、《黄帝九鼎丹书》、《太清丹经》等道书。《华阳国志》对此亦有记载——

汉末,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造作道书。

张陵除了“造作道书”外,还善于制作符箓。早期道教将符文看作是上天下达神明指令的手段,是天神赐予的信物;箓指的是记录诸天官曹名属佐吏的法牒。张陵在宣扬其宗教信仰时,将符文的驱邪治病功效作为一个重要内容。传说张陵曾经到阳山降妖,面对在深水池中兴风作浪的毒龙,他画了一幅符,投入水中,毒龙立即逃跑了。从此,张陵门下弟子,就大力宣传画符能驱邪治病了。

为了使五斗米教更具宗教性、组织性,张陵制订了一系列教规、教制和宗教仪式。同时,他又吸收了巴蜀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使五斗米道有更大的兼容性。

在五斗米道的发展史上,张陵的孙子张鲁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三国志·张鲁传》(图163)记载——

img163

《三国志》(图163)

鲁遂据汉中,以鬼道教民,自号“师君”。其来学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号“祭酒”;各领部众,多者为治头大祭酒。皆教以诚信不欺诈,有病自首其过,大都与黄巾相似。诸祭酒皆作义舍,如今之亭传。又置义米肉,悬于义舍,行路者量腹取足,若过多,鬼道辄病之。犯法者,三原然后乃行刑。不置长吏,皆以祭酒为治,民夷便乐之。

如上所述,五斗米道的教徒,初学道的称为“鬼卒”;能为道徒或为病家举行请祷仪式的称为“鬼吏”,亦称“奸令”;确立信仰,能讲授《道德经》的称为“祭酒”。

传播教义的方法,除了用符咒治病外,还“加施静室,使病者处其中思过”。承袭古代关于天官(天帝)(图164)赐福、地官(地祇)(图165)赦罪、水官(水神)(图166)解厄的神话传说,“鬼吏”在为病人请祷时,将病人姓名和“服罪”文书书写三份,一份上之于天,一份埋之于地,一份沉之于水——称为“三官手书”。

img164

天官(图164)

地官(图165)

img166

水官(图166)

传张陵所撰《老君道德经想尔训》,包含了五斗米道主要的教义思想。书中明确指出——

天之正法,不在祭醊祷祠也。道故禁祭祷祠,与之重罚。

《老君道德经想尔训》释“道”为“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就是“道”的化身,五斗米道的尊神。所以,“道”有喜怒好恶,能够发号施令,教人信道守戒。《老君道德经想尔训》还把《道德经》传本中的“王”均改为“生”:如“公乃王,王乃大”,改为“公乃生,生乃大”;称“道大、天大、地大、生大,域中有四大,而生处一”,表现了对长生的追求。《老君道德经想尔训》的许多观点,都成了道教教义的核心,并因此而树立了其在道教经典中的权威地位。

《正一法文经·章官品》说:“开天门,益人寿命”,“脱下死籍,还著本命,消灭三虫,伏长生不老”。修道的目标十分明确。后来张鲁在汉中实行“春夏禁杀”,也有顺应自然,向往长生久视之意。由此说明,五斗米道已经建立起了突出重生思想的信仰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