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

时间:2022-07-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为MRI,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信号特征、侵犯范围、与邻近组织的关系。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包括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间变型星形细胞瘤及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多为原纤维型,少数为原浆细胞型和肥胖细胞型。

【病史摘要】

男,34岁,头部胀痛进行性加重5个月余。

【影像所见】

图3-1A、B、C、D,横断面T2WI及T1WI可见双侧大脑半球弥漫的长T1长T2信号,病灶可见占位效应,未见出血、囊变或水肿;灰白质均受累,以白质受累为主,中线轻度向左侧移位。图3-1E、F,冠状面T2WI可见病灶范围广泛,呈长T2信号,累及右侧基底节区及胼胝体。图3-1G、H,DWI示病灶呈等信号。图3-1I、J、K、L,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邻近脑膜未见强化。

【诊断和分析】

本病例诊断为弥漫性低级别星形细胞瘤。

影像学诊断要点:①多见于青年人,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下;②病灶常位于白质,可侵及皮质,占位效应轻微;③弥漫性生长,边界不清,易侵犯胼胝体,部分病例也可较局限,肿瘤范围大于影像所见范围,瘤周无水肿或轻微水肿;④MRI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出血、坏死、囊变均罕见;⑤增强扫描病变多无强化,出现强化的区域则提示向间变型星形细胞瘤转化。

【鉴别诊断和误区防范】

本病需与脱髓鞘疾病、脑梗死等鉴别。

脱髓鞘疾病:①最常见的为多发性硬化,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20~40岁,临床常有复发-缓解表现;②病变常位于白质区,其中半卵圆中心、脑室旁脑白质、胼胝体、脑干为好发部位,常多发,没有明显占位效应;③急性期病灶DWI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④激素治疗后,病情可缓解,病灶缩小甚至消失。

急性、亚急性脑梗死:①急性起病;②病变位置与特定的脑血管分布范围一致;③DWI呈显著高信号,亚急性期增强扫描可见脑回状强化。

【检查方法及选择】

主要影像学检查方法为MRI,可清楚显示病变的信号特征、侵犯范围、与邻近组织的关系。CT对病灶显示不敏感。

图3-1 低级别星形细胞瘤MRI检查

【临床病理和随访】

弥漫性星形细胞瘤包括低级别星形细胞瘤(WHO 2级)、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O 3级)及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WHO 4级)。低级别星形细胞瘤多为原纤维型,少数为原浆细胞型和肥胖细胞型。肿瘤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囊变区少见。镜检:病灶由形态相对较正常的星形细胞组成,血脑屏障完整,无核分裂增多,无出血和坏死。

【评述】

增强扫描对本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MRS对肿瘤的分级有帮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